个。
仍然搜索:

抱歉,页面返回错误

医共体的最新相关信息

2025-02-17 咸宁:嘉鱼县聚焦群众愁盼 着力推进县域建设

近年来,嘉鱼县紧紧围绕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县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   强化统筹协调,系统推进医共体建设。一是高位推进。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的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组建县域医共体总医院。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系统研究部署,结合“双集中”试点工作,谋划优化县域医疗资源布局、项目建设。二是强化保障。近年来,先后投资18亿元用于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和医院能力提升,建成智慧医疗信息系统,整体迁建县人民医院、鱼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官桥镇卫生院;为基层医疗机构配置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心电监护仪和呼吸机等一批医疗设备,全县所有村卫生室达到“五化村卫生室”标准;乡镇卫生院全部纳入公益一类事业保障,村卫生室运行经费增加至每年7000元。三是政策支持。出台人才招引政策。近年来先后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30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有省政府、市政府专项津贴2人,咸宁市新世纪高层次人才10人。统一医保管理。总医院根据核定的医保基金总额控制指标进行内部调配,实行“总额预付、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制度。完善按病种分值(DIP)付费。落实对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实行差别化支付政策,在县域医共体内从基层医疗机构(社区)上转的住院患者,起付线可以累积计算,按分级诊疗要求从上级医院转至基层医疗机构(社区)的,对下转参保患者免受接收医疗机构起付线费用。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能力。一是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先后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合作托管,打造名医工作室5个,创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6个、市级临床(中医)重点专科19个。二是落实基层帮扶。医共体牵头医院建立领导班子联系基层制度,每周下派主治医师以上技术职称医生到基层坐诊。医共体牵头医院制定临床医疗、护理等质量控制标准,明确总院、分院首诊目录,推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举办中医药理论培训班6期、中医适宜技术实操培训班10期,参加培训700余人次。三是完善院前急救。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二级医院为支撑,构建急危重症诊疗体系。在嘉鱼县人民医院设置县急救中心1个,在8个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急救站,院前急救体系基本形成。全县配备救护车15台,其中负压救护车5台,配置随车急救人员51名。   聚焦群众愁盼,改善就医体验。一是建设远程心电、影像。其中远程影像覆盖全县9家乡镇(社区)卫生院,远程心电覆盖全县87家村卫生室,镇、村进行影像、心电检查后数据上传系统,由县人民医院专家进行诊断并在10分钟内出具报告。建立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上下联动机制,实现了胸痛患者院前急救、转诊、院内抢救的无缝对接。截至目前,完成远程心电诊断9705例、远程影像4240例。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县级医疗资源,大大降低了农村群众就医成本。二是建设“1+3+9”数智化病理体系。在县人民医院建设B级标准的数智化病理中心,将3家县级医院和9家乡镇(社区)卫生院纳入服务体系。到目前,累计扫描病理切片11810张,开展疑难病理远程会诊20例。三是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第一批互认检查项目15个、检验项目47个。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医疗机构13家,其中二级公立医院3家、民营医院1家、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家。截止11月8日,检查检验结果互认849人次,为患者节约检查检验费用20余万元。   责任编辑:李薇   稿件来源:咸宁市卫生健康委

2025-02-14 十堰:高位统筹 资源整合 郧西县一体推进紧密型县域建设

近年来,郧西县以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主线,一体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从“有”到“优”的期盼,县域就诊率稳定在92%以上,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一、高位谋划,锚定目标抓统筹   坚持政府主导。成立了由县长任主任,常务副县长及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委组织部、县卫健局等12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建立了医共体管委会为主体,理事会、监事会为辅助的“一体两翼”管理机制,推动“管办分离”。   坚持因地制宜。组建了以县人民医院“1+10”、县中医医院“1+8”的两个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以县妇幼保健院牵头县域妇产儿专科联盟和以县疾控中心牵头的县域健康联合体,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坚持一体管理。组建医共体党委,加强医共体党委对医共体分院的全面领导,构建起“党建领着业务走、支部建在科室(分院)上、作用发挥一线中”的工作模式。成立“两办六中心”,推动运营管理一体化。   二、整合资源,靶向发力惠民生   合理布局医疗资源。构建起“一主两副多元支撑”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县级医院龙头,县人民医院争创三甲,三级中医医院评定在即,县妇保院争创三级。活乡镇卫生院枢纽,上津、夹河卫生院建成二级综合医院,观音、店子、香口、湖北口4个乡镇卫生院为县域医疗次中心,迁建、改扩乡镇卫生院13个,实现了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全覆盖。固村级卫生室网底,推进标准化村级卫生室、现代化医疗装备、合格化村医配备“三个全覆盖”。   集约分配优质资源。推进急诊急救网络体系建设。建立以县直三家医院急诊急救“五大中心”为主导,织密“1+3+N”急诊急救网络,建成县域“30分钟黄金急救圈”。拓展临床服务供给。建立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在郧西县人民医院落地启动全省唯一的国家卫健委“慢阻性肺康复真实世界研究”项目。推行“互联网+”远程医疗。强化心电、放射、检验“三大远程诊断中心”建设和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心电远程诊断延链工程,建立起县乡村立体“心电一张网”。   全域落实医防融合。推进医卫协同。组建“三医共管”家庭医生服务团队286个,为慢性病患者提供“连续性、闭环式、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推进医防融合。构建起“医中有防,防中有医,医者能防,防者懂治”的全方位医防融合体系。推进医养结合,组建18支医养服务团队,建成全市首家县级中医医院医养照护中心。   三、政策协同,创新机制促发展   争取政策优环境。强化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全县公立医疗机构基础建设全部由政府筹资保障,县政府每年统筹补助医改资金3060万元,卫生投入年递增3%以上。实施“三百人才”培育工程。创优人才发展环境,核增备案编制450名,高级职称岗位职数比例提高至15%。   绩效考核增动力。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县域医共体“双重”考核机制,增加医疗质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考核比重。落实“两个允许”,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三医联动”保发展。率先实施“总额预付、超支分担、结余留用”的医保基金DRG和DIP支付方式改革;强化医院管理和行业治理,推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全面落实县乡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网上集中采购,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53%,县乡药品目录匹配统一率达61%。   作    者:郧西县卫生健康局   责任编辑:姚远   稿件来源:郧西县卫生健康局

2025-02-14 十堰:高位统筹 资源整合 郧西县一体推进紧密型县域建设

近年来,郧西县以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主线,一体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从“有”到“优”的期盼,县域就诊率稳定在92%以上,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一、高位谋划,锚定目标抓统筹   坚持政府主导。成立了由县长任主任,常务副县长及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委组织部、县卫健局等12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建立了医共体管委会为主体,理事会、监事会为辅助的“一体两翼”管理机制,推动“管办分离”。   坚持因地制宜。组建了以县人民医院“1+10”、县中医医院“1+8”的两个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以县妇幼保健院牵头县域妇产儿专科联盟和以县疾控中心牵头的县域健康联合体,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坚持一体管理。组建医共体党委,加强医共体党委对医共体分院的全面领导,构建起“党建领着业务走、支部建在科室(分院)上、作用发挥一线中”的工作模式。成立“两办六中心”,推动运营管理一体化。   二、整合资源,靶向发力惠民生   合理布局医疗资源。构建起“一主两副多元支撑”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县级医院龙头,县人民医院争创三甲,三级中医医院评定在即,县妇保院争创三级。活乡镇卫生院枢纽,上津、夹河卫生院建成二级综合医院,观音、店子、香口、湖北口4个乡镇卫生院为县域医疗次中心,迁建、改扩乡镇卫生院13个,实现了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全覆盖。固村级卫生室网底,推进标准化村级卫生室、现代化医疗装备、合格化村医配备“三个全覆盖”。   集约分配优质资源。推进急诊急救网络体系建设。建立以县直三家医院急诊急救“五大中心”为主导,织密“1+3+N”急诊急救网络,建成县域“30分钟黄金急救圈”。拓展临床服务供给。建立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在郧西县人民医院落地启动全省唯一的国家卫健委“慢阻性肺康复真实世界研究”项目。推行“互联网+”远程医疗。强化心电、放射、检验“三大远程诊断中心”建设和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心电远程诊断延链工程,建立起县乡村立体“心电一张网”。   全域落实医防融合。推进医卫协同。组建“三医共管”家庭医生服务团队286个,为慢性病患者提供“连续性、闭环式、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推进医防融合。构建起“医中有防,防中有医,医者能防,防者懂治”的全方位医防融合体系。推进医养结合,组建18支医养服务团队,建成全市首家县级中医医院医养照护中心。   三、政策协同,创新机制促发展   争取政策优环境。强化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全县公立医疗机构基础建设全部由政府筹资保障,县政府每年统筹补助医改资金3060万元,卫生投入年递增3%以上。实施“三百人才”培育工程。创优人才发展环境,核增备案编制450名,高级职称岗位职数比例提高至15%。   绩效考核增动力。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县域医共体“双重”考核机制,增加医疗质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考核比重。落实“两个允许”,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三医联动”保发展。率先实施“总额预付、超支分担、结余留用”的医保基金DRG和DIP支付方式改革;强化医院管理和行业治理,推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全面落实县乡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网上集中采购,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53%,县乡药品目录匹配统一率达61%。       作者:郧西县卫生健康局   责任编辑:姚远       稿件来源:郧西县卫生健康局

2025-01-27 【湖北日报 】今年所有县市建成紧密型县域

1月25日从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我省将实施多项措施,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使医疗资源进一步向县市倾斜、向基层下沉,推动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繁问题的化解。   据了解,2024年湖北已建成全国首个省级统筹、省市县乡四级连通的数智化病理服务平台,170家医院病理科实现全流程数字化、智慧化,更多群众可就近实现疾病的病理诊断。同时,在86%的县(市)建有三级医院,城市12分钟急救圈、农村30分钟医疗圈基本形成。1889家医疗机构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互认295.53万人次。   2025年,我省将围绕“看大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的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三个方面目标,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省卫健委介绍,建设中的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同济襄阳医院、同济咸宁医院、协和宜昌医院力争2025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2026年第一季度全面投入使用。通过组织部省属医院组团式帮扶、实地培训、加大项目支持力度等方式,提升县级医院的综合实力,以县域常见病、多发病及外转率高的疾病为重点,提高诊疗能力,2026年实现县(市)三级医院全覆盖。2025年,实现中心乡镇卫生院CT配置全覆盖,全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服务能力标准、能够诊治75种常见病;力争每个行政村都能纳入医保定点服务范围;继续实施“万名大学生乡村医生配备”项目,巩固“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成果。   2025年,全省县(市)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各个医疗机构之间基本实现常规检查检验项目互认,乡镇卫生院医学影像中心覆盖率提升到80%以上,加快建设县域集中审方中心,县域中心药房建成率达到50%以上。(记者龙华、通讯员孙苗)   (来源:《湖北日报》2025年1月27日第二版)

2025-01-04 【湖北新闻】紧密“织网” 让百姓不出县城就享受优质医疗

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强调,要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了促进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眼下,湖北正在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的建设。‌   在黄冈市团风县,患者徐大爷因胃溃疡和胃息肉,正在两名医护人员的陪同下,从淋山河镇卫生院向上级医院团风县人民医院转诊。   医护人员:我等下直接把你带到消化内科去住院,会告诉你家属直接去连续医疗服务中心去登记,这样就完了。   仅仅半小时,就能够从镇卫生院转入县医院消化内科。快速、省心,是因为团风县投资4000万元建起了一个全县共用的信息化工作平台。如有转诊需求,患者所在医院可以通过平台申请,进行患者的上转对接和出院的下转分配。即使患者所需科室没有床位,也能通过“全县一张床”,在其他科室先收治。   黄冈团风县总医院连续医疗服务中心主任 陈小丽:现在所有的手续都集中在连续医疗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住院病人还可以享受多报5%的优惠政策。   今年,团风县域内医疗机构上转率提升了20%,更多患者留在了县城看病。除了转诊,团风县还依托信息化平台打通了影像、检验和病理诊断;实现了120急救分站的统一调度;将县级医院药房延伸到乡镇卫生院,医生远程开药,居民就近取药。   黄冈团风县总医院副院长 阮剑: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最终要实现整合型的分级诊疗的就诊体系。医疗资源、医疗服务的整合,同时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   提高整个县域的医疗水平,还需要人才的流通。在宜昌枝江顾家店镇卫生院,市人民医院专家李华正在为居民复诊,这是他在镇卫生院坐诊带教的第6个月了。安排他派驻,是枝江市医共体运行制度决定的,它对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人、财、物等进行统一管理。就在今年,枝江首次由总院派驻了128人的医疗技术骨干到各镇卫生院坐诊带教。   宜昌枝江市人民医院骨科主治医生、顾家店镇住院部代理主任 李华:实践中间教他们手法复位的技巧,我们走了以后,他们也是可以开展手法复位和石膏固定的项目。   宜昌枝江市卫生健康局公共卫生总师 李爱华:由各镇卫生院提出薄弱科室、特色科室帮扶发展需求,医共体总院根据人力资源现状进行配置和安排,提升了帮扶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强基层,除了下沉,还得上送。大学生村医易玲,就正在顾家店镇卫生院李华医生身边学习。总院通过“市招镇用、镇聘村用,上派下送、打通使用”的柔性人才流动机制,已免费培养乡村医生225人。截至目前,枝江的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接近78%,全省领先。   强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今年,全省有3000余名上级医院医务人员长期下沉基层服务,64个县市共建立91个县域医共体,覆盖了935家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江云新闻记者 裴蕾 张龙 枝江台 朱瑶 团风台 任毅 通讯员 孙苗 陈阳)   (来源:湖北卫视《湖北新闻》2024年12月29日)

相关搜索
搜索历史

用户反馈

搜索结果是否满意:
联系方式: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