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00824号建议的答复
索 引 号 | 011043372/2020-148507 | 发文日期 | 2020-07-23 |
---|---|---|---|
发布机构 |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 | 文 号 | 无 |
分 类 | 卫生 | 有 效 性 | 有效 |
马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抗击新冠肺炎期间加强基层乡镇卫生院急救物资配备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省基层卫生工作和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的关心与支持,对您和广大基层卫生工作者白衣执甲,坚守一线抗击疫情的奉献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医改启动以来,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服务水平稳步提高。但由于基层卫生工作涉及面广,底子薄、难度大,以乡镇卫生院为代表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骨干”基础设施条件,特别是急救设施设备建设配置与农村居民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客观上也阻碍了县域急救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虽然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基层“网格化”管理、发热患者预检分诊、追踪随访和出院患者健康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充分暴露出医疗急救设备短缺、发热门诊用房不足、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和短板。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我省充分总结了本次疫情防控中的经验和不足,由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意见》(鄂发〔2020〕11号)文件,同时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鄂办发〔2020〕11号),在当前和下一阶段将着力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急救设备配置,补齐县域急救能力建设短板。
一是加强急救车辆及装备配置
我省将统一急救车辆及装备配置标准,推进救护车和装备精细化管理;加快普通转运型救护车升级改造,提高转运途中监护救治能力;加强院前急救车辆配置。到2022年,值班救护车达到城市地区每5万人1辆,农村地区每5万人1辆,边远地区每3万人1辆,负压型救护车占比不低于15%;到2025年,值班救护车达到城市地区每3万人1辆,农村地区每5万人1辆,边远地区每1万人1辆,负压型救护车占比不低于20%。
二是加大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各级党委和政府将把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经费保障。财政部门将把院前急救机构运行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保障急救中心(站)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资金投入,对于承担院前医疗急救任务的网络医院给予财政补助。省财政厅、发改委、卫健委正在谋划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各地院前急救体系建设项目。同时,将指导各县(市、区)充分利用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结合当地实际,有针对性地补强县域基层急救能力弱项。
三是加强基层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在2021年底前,我委将利用中央支持我省的特别国债项目,为全省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具备规范“三区两通道”(即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医务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设备齐全的标准化发热门诊。同时,我们将抢抓国家实施公共卫生领域补短板的政策机遇,与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一同科学谋划、精准施策,争取将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纳入国家“项目笼子”和“资金盘子”,支持我省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补齐短板、提档升级。
四是做好急救医疗设备物资配备
在本次疫情期间,省级为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中采购了总价值超过9个亿的数字化X光机(DR)550台、彩超315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970台、数字化心电图机230台,现已全部配送至相关机构,用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下一步,我省将对照国家急救物资储备配备要求,购置一批急救药品、急救设备,建立规范的急救物资储备库,提高突发事件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在2021年底前还将利用中央支持我省的特别国债项目,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移动医疗卫生服务车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R、彩超等数字化诊疗设备,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应配备智能健康服务包,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装备水平,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诊疗能力和救治效率。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