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5月24日 星期六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关于对省十三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第228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对省十三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第228号建议的答复

2020-06-12 12:00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索 引 号 011043372/2020-121901 发文日期 2020-06-12
发布机构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文  号
卫生 有 效 性 有效

万晓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提高我省乡村居民健康素养的建议》已收悉,“建议”倡导健康理念、传播健康知识、引导健康行为,对提高我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感谢您对我省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现答复如下:

一、2019年关于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情况

(一)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2019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健康湖北行动的实施意见》,将普及健康知识纳入健康湖北15个专项行动,并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纳入健康湖北行动考核指标和监测指标体系,有力推动各地工作的开展。2020年,省卫健委把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写进2020年健康湖北工作要点,要求各地各相关部门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针对性开展健康知识科普宣传活动,完善两库一机制 同时,针对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在每年年度工作计划和重点任务中进行了明确部署,进一步扩大了宣传覆盖率,利用世界卫生日,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世界艾滋病防治日等纪念日,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组合拳”,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集中系列的传染病知识科普宣传,组织传染病防治专家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目前我省艾滋病和结核病防病知晓率均达到85%-90%以上。除此以外,我省通过开展全国和省级健康促进县区创建、健康促进场所创建等营造了一些有利于健康素养提升的环境和氛围,已建成国家健康促进县区10个,已表彰通报了18个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县(市、区)和65个达标地区;省健康教育所还设计了居民健康素养学习和自测微信小程序,结合上述创建促进单位职工参加学习和测试,测试人数约70余万人,素养水平超过60%。全面提升广大居民群众疾病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二)开展“健康进万家”活动。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文化旅游厅、省体育局等16个部门出台“健康进万家”活动实施方案,明确部门职责,细化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健康宣传阵地规范化建设、健康知识宣传巡讲、健康生活方式普及、传统媒体集中宣传推进、新媒体健康宣传创新、健康文化建设等六大行动,形成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合力。去年,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相关部门共同举办“健康进万家”活动启动仪式暨健步走活动,邀请奥运冠军、全国道德模范等知名人士担任健康湖北宣传大使。以快闪舞蹈、知识竞答、运动体验等形式,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理念,近两千名群众自发参与,收到良好社会反响

(三)举办首届健康科普大赛。联合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科协举办健康科普大赛,广泛动员各市州卫生健康部门、各级卫生医疗机构层层选拔优秀科普医务工作者,全省募集健康科普作品800多份,最终12位选手在省电视台参加讲解类决赛。决赛当天网络直播点击量达到139万,中央及省市30多家媒体宣传报道,30多条决赛科普视频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决赛视频连续三次在湖北电视台播出,收视率均位居全省第一,经融媒体持续传播,近千万群众受益。

(四)搭建健康宣传平台。省委宣传部统筹县级融媒体中心线上宣传功能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线下服务功能,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将加强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普及融入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讲文明去陋习,我是健康生活行动者”活动,通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切实增强居民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省卫健委与省级主要媒体合作,成立健康科普媒体宣传联盟,打造健康科普“中央厨房”,开设《荆楚大医生》《问健康》《健康合伙人》《寻医问药》《健康有道》等专题健康节目,收听收视率均位居各台第一。以省级健康科普微信平台为中心,全省各级医疗单位微信公众号为网点,铺设了一个在全省范围内影响面大、覆盖面广、精准性高、专业性强的健康科普微信矩阵。充分利用无线网络与液晶电视、LED等数字多媒体管理平台将健康素养知识送达基层公卫机构、村卫生室,以及基层群众中。

(五)多途径传播健康知识。组建专家库,成立100名医务工作者组成的省级专家讲师团,各级均成立专家巡讲团,深入社区、街道、乡村开展健康巡讲约38000场次,结合不同卫生日或重点健康问题乡镇级至少开展9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乡镇级每月至少1次,村级每两月至少1次)、上门提供医疗服务时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等。将健康科普知识融入“文化进万家——我们的中国梦”、“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百姓宣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群众“看得见、听得懂、有认同、真参与”。规范阵地宣传,省级设计制作“健康进万家”月度科普材料,刻录3000份“健康进万家”省级专家健康科普视频,充分利用省市县乡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宣传折页、视频播放等阵地,全省统一传播。编印《漫画顺口溜健康素养66条》《巧治未病 不惧将来》《我为家人学急救》等一系列公开发行的健康科普丛书,全省发送近10万份。创作14部科普剧本,并制作成动漫。与“小林漫画”合作,制作24节气健康科普创意书签,受到群众广泛欢迎。拍摄“健康湖北,我们在行动”等公益广告,在省电视台定时播放。

(六)深化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全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发动群众,动员社会力量,围绕增强爱国卫生知识、提升健康素养、改善人居环境、防病除害等重点方面,大力开展爱国卫生教育、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农村厕所革命、病媒生物防制等活动。省生态环境厅科学统筹、有序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级联创”等工作,截至2019年底,全省37.27%的行政村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已整治的村庄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现象得到了有效的管控,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建立,村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加大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力度,全省“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比例达到94.5%,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省农业农村厅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以“干干净净迎小康”为主题,全面深入推进 “五清一改”,迅速掀起村庄清洁行动热潮,有效阻断细菌病毒滋生传播,进一步提升乡村环境卫生水平。扎实完成我省一类地区16个县市区农村户厕无害化率达到90% 、二类地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的国家要求,超额完成我省农村改厕三年攻坚计划确定的农村户厕330万户、公厕25063座目标任务。新冠肺炎发生以来,省指挥部提出开展健康知识普及等爱国卫生运动“十大行动”,通过大力宣传普及科学防病知识,有效提升了群众的防病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了少出门、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的良好氛围,为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省爱卫会印发的《第32个爱国卫生月活动方案》和《关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五进活动”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中,均把健康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贯穿活动的全过程。各市州、各部门也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动员,普及健康知识,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做了大量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健康湖北行动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推进健康湖北建设,深入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不断提高全省健康素养水平。

一是强化制度机制建设,建立完善“两库、两机制”。建设高层次、专业化、权威性的健康科普专家库,让掌握科学知识的专家、医务人员发声。建成系统完备、科普规范、便捷实用的科普资源库,增加优质健康科普产品供给。积极探索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开展“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绩效考核机制”研究,调动医务人员参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强化全民覆盖,不断提升健康素养。实施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健康教育项目和健康素养促进项目,不断优化项目设计,提质增效,让人人享有“公平可及”的健康教育服务。积极探索研究制定健康促进县(区)管理办法,加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持续推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践,以健康促进医院和学校为重点,打造健康支持环境。

三是做精做强全民科普,不断推进“健康进万家”活动。高度重视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在行动实施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广大医务人员践行“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服务。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引导群众积极主动获取健康信息、参加健康活动、提升健康素养。举办健康科普大赛,给医务人员搭建科普创作和展示平台,并借助各类媒介广泛宣传推广优秀健康科普作品。发挥各级健康科普专家库作用,邀请专家库成员开展一系列公益性健康知识讲座。

四是强化爱国卫生运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饮用水源保护、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压实责任、加强培训、严格督导考核,确保按时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饮用水安全等各项重点工作,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6 12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