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20190510号提案的答复
索 引 号 | 011043372/2019-07626 | 发文日期 | 2019-08-23 |
---|---|---|---|
发布机构 |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文 号 | 无 |
分 类 | 资源环境 | 有 效 性 | 有效 |
对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20190510号提案的答复
张存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医养结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建议》很好。我委会同省民政厅、省医疗保障局、湖北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进行了充分交流和细致研究,现答复如下:
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是养老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省卫生健康委一直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工作。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积极会同省民政厅推动各地开展医养融合的探索和实践。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明确政策导向。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6〕36号),明确了我省医养结合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会同省民政厅出台了《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许可工作的通知》(鄂民政函〔2016〕305号),明确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或内设养老床位相关补贴支持及行政审批政策,要求各地民政、卫生计生部门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打造“无障碍”审批通道。《湖北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都将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纳入重点任务安排部署。国务院办公厅于今年3月印发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5号)将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作为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首要措施,提出促进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发挥互补优势等。
二是培育试点示范。省级确定武汉市、荆门市、咸宁市和随州市作为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咸宁市、随州市已被纳入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正在开展试点。在我省开展的公办城市养老机构改革试点中,也将养老机构引入医疗服务、促进医养融合发展作为改革重点内容之一。如:武汉市汉阳区社会福利院和黄冈市社会福利院均将院内独立养老设施整体交由医疗机构托管运营,成立医疗康复中心或养护院;随州市社会福利院引进浙江嵊州康复护理医院,在全市率先建成集医疗、康复、护理、养老四位一体的高标准医疗机构,为入院老人提供专业化的医疗服务,社会反响良好。
三是开展典型推广。通过典型带动和经验总结,目前我省初步形成了四种医养融合发展模式:以武汉市江汉区、武昌区社会福利院等为代表的养老机构自行提供医疗服务模式;以十堰市、随州市、武汉市汉阳区社会福利院等为代表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医养服务模式;以十堰市西苑医院、襄阳市樊城区农工医院等为代表的医疗机构开设养老病床模式;以宜昌市葛洲坝西坝社区、黄石市黄石港社区、襄阳市樊城区施营社区等为代表的社区医养一体化服务模式。
四是提升养老服务技能。2017-2019年,我省连续三年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将医养结合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考核评估,各地民政部门协调公安、卫计、质监、食药监等部门支持开展涉及消防安全、医疗卫生、特种设备安全、食品安全等专业培训,督促养老机构建立健全内部培训制度。同时,我们初步建立了分级分层培训制度,省级依托宜昌、武昌区省级培训基地开展示范培训,市、县每年组织至少 1 次养老护理员培训,全省每年培训养老护理员3万人次。2016、2018年,省民政厅联合省人社厅等部门,连续两次举办全省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对获得大赛第一名的授予“湖北五一劳动奖章”,对前三名选手授予“湖
北省技术能手”称号,并晋升技师资格。武汉市还初步建立养老护理员从业补贴和岗位补贴制度。
下一步,省卫健委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养老产业推进医养结合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破解医养结合难题,助推全省老龄健康和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理顺领导体制,加强部门协作。根据国家和省级机构改革方案,我省对老龄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卫健部门主要负责省老龄委日常工作和老龄健康工作,民政部门主要负责养老服务工作。省卫健委新成立了老龄健康处。下一步,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将调整组成人员,明确组成单位职责,加强医养结合工作。适时出台医养结合相关政策措施。省卫健委、省财政厅已将医养结合和失能老人评估指导项目纳入基本公卫服务。
二是继续抓好试点示范。指导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市(咸宁、随州)出台符合当地实际的政策措施,拟召开全省医养结合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试点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重点推广咸宁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随州市农村“两室联建”工作经验。
三是进一步优化医保结算和报销范围。我省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已一视同仁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范围。将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认知知觉功能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康复综合评定等29项医疗康复项目已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为失能、部分失能老人治疗性康复提供了相应保障。下一步,将协同省医疗保障局,进一步完善医保报销目录。根据国家即将出台的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障待遇清单管理制度,调整完善我省医保相关政策,增强医疗保障制度对全民,包括老年参保人群的保障能力;对已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康复项目进行政策调研,及时收集各地建议,认真总结经验,为下一步按照国家要求完善康复项目政策奠定基础;选择部分地区探索开展医保监管诚信体系建设,引入第三方专业信用服务机构,对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包括医保定点的健康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进行信用评价,建立健全医保诚信记录制度,推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四是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推动医疗服务延伸至家庭和社区。紧扣90%老人居家养老这一主体,大力发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把医疗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在建立健康档案的基础上,探索选择经济特别困难的失(半失)能、高龄、空巢、计生特殊家庭老人和其他有需要的人群,以签约的形式提供居家养老医疗服务。
五是大力开展养老护理人才专业培训,构建多层次人才体系。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加大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培训力度。积极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接,鼓励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养老服务人员培养。积极推行医联体建设和医生多点执业,完善体制机制,同等对待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