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5月19日 星期一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互动交流»在线访谈

访谈嘉宾

武汉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郑承红

访谈时间

2022-09-14 02:00

本期主题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健康湖北纵横谈】武汉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郑承红:传承创新,“慢郎中”跑进快车道

从扎根于深山的一株中草药,到精细诊疗后笔迹密布的一张药方,再到市民桌上的一碗汤剂,“慢郎中”在厚望中跑进了快车道。打造一个个中医特色专科,目送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的新冠肺炎感染患者康复出院,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中的优势,武汉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郑承红对中医发展的前景满怀信心。9月9日,她走进湖北日报5G演播室,分享中医药传承创新背后的勇毅和执着。

往期回顾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文字实录

[2022-09-14 08:55]嘉宾 | 武汉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郑承红:

生命之思
以保障人民健康需求为使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让更多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

——郑承红

157e1a4b-03b5-458a-af54-799b08452c2d.jpg

9月9日,武汉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郑承红(右)做客湖北日报健康湖北纵横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01

守正创新 古老智慧书写新答卷

“国家把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省委省政府也在推动中医药发展强省战略,古老智慧正传承创新,中医药振翅正逢其时。” 武汉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郑承红饱含激情与期待地介绍着,市中医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诊疗技术上下苦功,坚持提升临床疗效,不断树立特色专科品牌,在百姓中的口碑越传越响亮。
在育龄妇女中,6%至10%的人群被多囊卵巢综合征所困扰。患多囊卵巢综合征许多年渴望成为一名母亲的许女士,焦虑地敲开武汉市中医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李红梅的诊室。一次次辨证施治,一声声暖心关怀,许女士奇迹般地成功受孕。

640 (1).png

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

郑承红介绍,经过多年积累,包括妇科在内,医院已成功创建9个国家级重点专学科,13个省、市级重点专学科,建有20多个名医传承工作室。张伯礼、梅国强、刘清泉等一大批国医大师和岐黄学者均在医院建立学术传承工作室,带徒培养。中医住培基地被评为省内唯一的全国重点基地;医院“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成为全省首个中药炮制技术的非遗项目。
“加快推动中医药开新图强,是使命,更是责任。”郑承红说,中医药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植根于华夏沃土,数千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发展、在现代科学的实验中创新,在文献中记录总结,逐渐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矗立于世界传统医药之林,根深叶茂、枝繁果丰。中医人要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让中医药谱写新篇章。

02

克难奋进 中医抗疫熠熠生辉

“中医治疗瘟疫数千年,以古老的智慧应对沉疴,我们有底气,在抗疫实践中不断收获更强的信心。”郑承红坦言,至今她难以忘怀医院首批新冠肺炎感染治愈患者出院的时刻。
“那是武汉市首批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愈的患者,证明中医药能够在重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极大提振我们中医人的信心。”郑承红感叹。
2020年初新冠疫情期间,市中医医院率先制定中医诊疗方案并在全市推行,成为全市医疗机构救治工作极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医院牵头配制的新冠肺炎防治中药制剂“感冒退热方”“宣清和化方”获湖北省首批备案制文号制剂之一;该院率先在武汉市建立中医肺康复门诊,将治疗和康复进行有效衔接,助力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中医药在守正创新中展现出强大力量。

640 (2).png

张伯礼院士(前排)在武汉市中医医院收徒

2020年4月,全国名中医张伯礼传承工作室落户武汉市中医医院,医院3名学科带头人拜入张伯礼院士门下,这是张伯礼第一次异地收徒。
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国家重症救治指导中医专家组成员、武汉市新冠肺炎诊疗中医药专家组组长,武汉市中医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李旭成服从国家调度,先后前往宁夏、青海、吉林开展新冠肺炎的救治指导工作。今年4月,医院25名医护人员又参与援沪抗疫,在上海新国博方舱医院圆满完成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任务,为患者提供中医问诊、中医适宜技术等特色医疗服务。上海的患者们记住了湖北援沪医疗队,也记住了来自武汉的中医人。

640 (3).png

简便验廉的中医适宜技术

03

落细落微 多元健康需求深度掘进

从宏观着眼,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现代医学模式正发生着根本变化;从微观体察,聚焦化解医疗服务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等全面展开,满足老百姓多样的健康服务需求,这都为中医提供施展拳脚的巨大空间。

640 (4).png

防疫香囊

640 (5).png

汉派膏方

郑承红自豪地介绍,“岐黄号健康专列”足迹遍布两江三镇,开进百余社区,为百万市民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医“吾行”护理在全院创建中医优质护理服务病区、开设中医特色护理门诊,成为江城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中的特色优势,研发和推广中医特色健康产品,如养生四季茶、防疫香囊、“冬病夏治”敷贴黑膏药、“冬令进补”汉派膏滋,深受老百姓喜爱;推行老年人特色健康服务,汉阳院区被确定为全省首批“老年友善医院”等。

640 (6).png

汉阳院区二期工程
近年来,武汉市中医医院就诊的病人日益增多,住院病房逐渐饱和。为此,武汉市中医医院于去年启动汉阳院区二期工程,缓解“就医难”矛盾。医院还通过组建“中医联盟”、派专家深入基层指导、对口支援等方式加大技术输出和辐射,为当地老百姓提供同质化的服务。同时,医院正加紧完善互联网医院建设,从而在“一院多区”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中医药”来构建未来模式多样的服务格局,让老百姓更加便捷地获取医院优质服务。

当下,这位武汉市中医医院掌舵人思考的是,如何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化健康需求。她期待和自己的同事一起努力,为建设健康中国、健康湖北,不断贡献新的中医药力量。

 数说武汉市中医医院

医院在国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位列A档,排名不断进位争先,2021年进入全国前35名,在全省名列前茅;

现有临床、医技科室40余个,其中国家级重点专学科9个,省、市级重点专学科13个;

拥有湖北中医大师3人,中医名师10人。建有张伯礼、梅国强、刘清泉等一大批国医大师和岐黄学者名医传承工作室20多个。

相关图片

网友提问

 加载更多

实名反馈

看不清楚换一张

 提交 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