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体|登录|注册

老河口市: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防范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风险

2022-12-12 11:17 老河口市卫生健康局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守住防止规模性因病致贫返贫底线,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老河口市坚持以人人享有健康为目标,深化公共健康服务改革,打出了扩大免费体检、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一套“组合拳”。

一、预防为主、免费体检“治未病”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我们坚持健康第一、预防为主,在财政开支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加大公共健康服务开支,从本地人群高发疾病入手,进一步扩大免费体检覆盖面,推进公共健康服务从“治疗”向“预防”前移。

(一)推行“两癌”免费筛查全覆盖。坚持把“两癌”免费筛查等四项公共健康服务作为重要民生工程,2021年12月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全覆盖,市财政拿出1200万元资金,将0至3岁婴幼儿计划免疫、妇女孕前叶酸服用、孕产妇“围检”不漏一人工作纳入公共健康免费服务范围。制定科学筛查方案,组建优质医疗团队,成立专家技术指导组,开展分类检查救治。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优化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实行单病种收费、“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结算,合理控制患者的医疗费用,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截至目前,为全市适龄妇女免费“两癌”检查  30119人。并将筛查出来的疾病患者纳入重点服务人员信息库,开展追踪随访和全程管理,切实减少“两癌”的发生。

(二)推行“323”攻坚行动。以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实施早诊早治、构建医防协同体系为重点,紧盯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3类重大疾病、2种基础疾病、3类突出公共卫生问题,开展“323”攻坚行动,组织一医院、保健院、疾控中心等成立7个专病防治中心,对4125名心脑血管、肿瘤、慢阻肺患者开展规范诊疗和随访,对2713名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开展随访管理及风险评估,努力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

(三)推进健康促进城市建设。以构建健康促进型社会为主题,加快学校、社区等健康促进场所建设,开展重点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安全与急救和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为43万人建立健康档案,为29.7万人开展动态健康管理,成立家庭医生签约团队135个、指导随访管理12.1万名高血压、糖尿病及65岁以上老年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打造卫生城市“升级版”。

二、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治已病”。

为了破解“小病拖、急病险、大病熬”的就医难问题,以基层急救体系建设为重点,把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打通就医难“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早治病、治好病。

(一)建设全域紧密型医共体。以市一医院、中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全市16家一级医疗机构、219家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组建紧密型医共体,统一管理人员编制、药品目录、消毒供应、医保支付、财务核算、绩效考核、信息平台,建设市乡村三级全覆盖的心电、影像、远程会诊、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结合“四心融合”救治服务体系,实现全市诊疗救治同步化、同质化、远程化。

(二)建设标准化乡镇卫生院。着力改善农村基层医疗环境,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购置了CT、巡回医疗车、生化分析仪、彩超等大型医疗设备,开展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实施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所有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智能健康服务包、12导联心电图机、血压计等医疗设备,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培养计划,完成225名村医中医适宜技术能力培训。全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达到省、襄阳“优质服务基层行”“社区医院”标准,张集卫生院列为湖北省基层医疗机构人才能力提升基地,全市列入湖北省“人民村医赋能工程”试点县。

(三)建设“三站合一”急救体系。高效建成市级急救中心,购置急救车辆13台,落实人员、编制、资金,强化培训,提升综合急救能力和水平。依托全市13个急救站,建设急救、卒中、胸痛3大单元深度整合的一体化建设、一体化调度、一体化管理的高效院前院中急救体系,形成了急性心脑血管疾病“黄金1小时急救圈”。

三、医疗保障、慈善救助“治大病”

让人民群众看得起病是公共健康服务的重点。我们从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入手,构筑起“城乡基本医保+大病保+防贫保+慈善保”梯次保障体系,努力把贫困患者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群众看病贵问题明显改善。

(一)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体系,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孤儿、重度残疾人等医保个人缴费部分全额资助,3.1万名脱贫人口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做到了全覆盖,实现全民医保目标。

(二)兜牢不返贫底线。引入市场化保险机制,与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合作,全面开展“防贫保”业务,市财政出资246万元,以24.6万人为基数、不记名方式购买了“防贫保”,构筑起兜底保障防线。截至目前,发放“防贫保”68笔、205万元,其中因病致贫43笔、94万元。

(三)创新慈善救助模式。为减轻困难群众重大特疾病负担,破解慈善医疗救助覆盖面窄、资金筹措难等问题,设立“医疗救助慈善基金”,在全市发起专项募集活动,重点救助个人医疗开支5万元以上的困难群众,最高报销比例85%、最高报销金额30万元,在现有医保之外增加了一份大额医疗补充保障。截至目前,筹集医疗慈善救助资金810万元,发放“医疗救助慈善金”16笔、53.1万元。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