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体|登录|注册

国家卫生健康委就介绍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 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工作进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文字实录)

2024-02-08 09:09 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中国网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3年12月15日(周五)15:00,在国家卫生健康委2号楼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 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工作进展有关情况。

主持人: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也是我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17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2021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意见的通知》。

近三年来,各地各部门围绕优化疾病分类救治措施,健全因病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以及优化乡村卫生医疗服务覆盖等方面,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探索推进。今天的发布会我们以“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探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工作”为主题介绍相关工作的情况。

出席本次发布会的嘉宾有:国家卫生健康委财务司副司长、乡村振兴办副主任任西岳先生;河北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江建明先生;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委常委、副区长汤丽玉女士。请他们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进入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我的问题是,国家卫生健康委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财务司副司长、乡村振兴办副主任 任西岳:谢谢您的提问。首先,借此机会非常感谢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项工作。

大家知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为了确保不发生规模性的因病致贫返贫,国家卫生健康委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部署,会同相关部门印发了《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主要做法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强机制。国家卫生健康委成立了以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明确了专责机构和人员来推进这项工作。各地的卫生健康部门也相继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将巩固衔接健康扶贫的工作作为当地党委政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工作来部署、推进、统筹谋划抓落实。

第二个方面是守底线。建立健全全国防止因病返贫动态监测系统,定期摸排易致贫返贫人群的健康和保障情况,建立工作台账来开展监测预警。同时,积极指导各地开展分类救治和健康帮扶,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因病致贫返贫的底线。

与此同时,我们还监测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变化情况,重点是我们要求各地采取固定的设施、流动的服务等等方式,来逐步形成稳定的县域巡回医疗和县帮乡、乡帮村的派驻服务机制,来坚决守住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没有空白的这个底线。谢谢!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健全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是巩固健康扶贫成果的一个关键,我们想请问河北是如何解决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的短板问题的?谢谢!

河北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 江建明:感谢你的提问,以及对河北卫生健康事业的关注。河北省坚持预防为主政策,积极探索建立“未病早预防、小病就近看、大病能筛查、慢病有管理”的基层服务模式,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看病就医需求。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筑牢基层服务的网底。在全省积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推动远程医疗服务向乡镇延伸,群众就近在卫生院看病就能享受到县级的医疗服务。另外,全省常住人口500人以上的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卫生室,标准化率达到92%以上。对常住人口少、服务需求较小、不适宜设置固定村医的行政村,我们定期开展巡回医疗。各地也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有效的服务形式,比如说,我省张家口市购置了150台救护车,建立“流动村卫生室”,车上配有全科医生、常用的药品和检查设备,还能实现医保的结算,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2020年至今,累计服务村民149万人次,免费配送药品13600余份,较好地解决了偏远地区群众的就医难题。

二是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指导二级医院对脱贫地区全部乡镇卫生院进行帮扶,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施人员、财务、业务、工资、管理、奖惩、药品器械、准入退出、绩效考核、培训教育等十个方面进行统一的管理。全省48796个卫生室纳入了一体化,聘用乡村医生62757人。承德市在“十统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强化了人才培养、待遇保障、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财政出资定向培养乡村医生1785名,按照服务人口给予村医每年5000元、10000元、15000元的定额补助,村医每年向乡镇卫生室报告服务情况,接受乡镇卫生院的培训考核,村医的服务能力以及群众满意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是坚持防病先行。建立农村地区大病人员信息化台账,每半月将新增大病人群推送给乡村振兴部门,实现提前预警。在村居委会成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在中小学设立“健康副校长”,引导群众增强防病意识。各地在坚持防病先行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比如,我们邢台的临西县依托村卫生室建设“健康小屋”,进一步拓展了村卫生室的功能,为农民群众提供健康科普、疾病治疗、健身运动、防治指导、疾病筛查、心理辅导、康复训练等“七位一体”的综合服务,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意识,筑牢了因病返贫的“防火墙”。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健康报记者:据了解,浙江在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方面一直走得比较快,特别是助力千万工程效果明显,请问余杭是如何深化认识和实践的?谢谢!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委常委、副区长 汤丽玉:谢谢您的提问。“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的决策。也就是从当时全省近4万个村庄中选取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的整治,把其中的1千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从而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村的人居环境。浙江是“千万工程”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20年来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地推进千万工程,这也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

健康乡村建设是“千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深化服务的重要抓手。余杭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求,将健康村镇的建设以及提升乡村卫生医疗服务能力作为卫生健康领域深化“千万工程”、促进乡村振兴的重大的政治任务,推动从创建“卫生村”、“健康村”到建设覆盖全民全程的健康促进体系迭代升级,促进健康与养老、休闲、旅游等深度融合。在我们乡村,我们的老百姓既能在村中享受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同时又能欣赏到美丽的田园风景。同时我们坚持从基层需求出发,深入拓展浙江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的做法,实施“两慢病”(高血压、糖尿病)的医防融合、参保城乡居民免费体检、重点疾病免费筛查等一系列的重大改革,不断筑牢我们乡村公共卫生网底。同时不断深化县域医共体的建设,实施医学人才下沉服务,不断完善医疗分级诊疗体系,提高我们乡村健康服务的水平;在持续优化我们乡村健康人居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了环境美、治理好、产业兴、百姓富,从而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落实大卫生、大健康的良好格局。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请问防止规模性因病致贫返贫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有什么具体的解决办法?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财务司副司长、乡村振兴办副主任 任西岳: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疾病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路上的拦路虎,目前疾病仍然是致贫返贫风险的主要因素。据统计,重点监测的“三类户”,也就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这“三类户”当中,主要返贫风险为因病人员的占比还是在40%以上。所以,可以想象疾病可以被控制,但是不会随着脱贫攻坚的胜利就消失,而且今后还是防返贫的一个主攻方向。因此,防止规模性因病返贫确实是我们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是一项底线和刚性的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您刚才问到了这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什么地方,它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需要及时发现,然后采取有效措施去解决。守住这个底线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到精准识别、及时预警和落实各项帮扶措施,避免因为政策落实不到位,帮扶不及时而出现致贫和返贫的情况。

在脱贫攻坚胜利以后,为了做到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病,我们建立了全国防止因病返贫动态监测系统,对刚才提到的三类重点人群开展监测,与国家乡村振兴局的监测网络也进行了有效对接,并且会同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对监测和帮扶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来做好帮扶工作。

具体来说,就是说摸排三类重点人群的患病情况、治疗进展和费用保障情况,建立台账,逐一落实帮扶措施。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病的患者及时进行签约服务,由基层的医生开展健康教育、指导用药。对于患了胃癌、肺癌、儿童先心病等大病的患者,及时落实专项救治措施。与此同时,配合民政、医保等部门落实各项保障政策和社会救助、慈善帮扶等措施,让因为患病而产生返贫或者致贫风险的群众能够得到及时救助。根据全国防止因病返贫动态监测系统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累计重点监测“三类户”当中存在因病致贫返贫风险的接近108万户,占到全部监测重点户的48.13%,这些人群全部落实了医疗帮扶措施。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乡村慢病老人的健康是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那请问杭州市余杭区作为全国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对这些重点人群有哪些健康服务举措呢?谢谢!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委常委、副区长 汤丽玉:谢谢您的提问。老百姓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民生。余杭区委区政府历来重视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尤其对农村“两慢病”的老人尤为关注。2020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创新推出了医防协同的机制,同时也启动了“两慢病”的综合改革。余杭紧紧抓住改革机遇,先行探索,我区的径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成为了浙江省首个“两慢病综合改革示范基地”。

我们通过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城乡医疗服务均衡化。近几年,余杭区不断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尤其是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投入。同时,为了更好的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我们3年内新改扩建了100多个社区的卫生服务站,每年组织1200多人次的区级以上的医疗人才下沉到村社,为老百姓开展诊疗服务。同时结合浙江推出的未来乡村、未来社区的建设,特别是未来乡村数字化健康服务场景建设,我们打造了一批集未来健康小屋、远程会诊、24小时自助服务,还有云诊室、云药房这样一体化的智慧社区卫生服务站点。

同时,围绕重点人群我们推进“两慢病”综合改革,全面提升了服务能级。我们目前全区12家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实现了“两慢病”一体化门诊的全覆盖,就诊的患者只要在我们一体化门诊刷一刷市民卡,就能进行诊前的健康评估,而且健康评估的数据能第一时间传输到医生的诊疗平台,这样就大大缩短了患者的诊疗时间。同时,为了更好地为慢病老人进行全周期的健康服务管理,我们充分发挥全区228支家庭医生团队的作用,为“两慢病”病人逐一进行精准的评估、形成精准的画像,实现了对慢病患者的全过程管理。积极探索创新补偿机制,设立了“两慢病”的专项经费,同时把“两慢病”的绩效考评从基层的总体考核当中单列出来,并实行前置考核,大大激发了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随着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余杭老百姓也获得了越来越多优质健康的服务,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目前,余杭的人均期望寿命值达到了83.67岁。在全民享有更优质均衡的医疗健康服务道路上,我们余杭一直在努力。谢谢!

北京青年报记者:想请问任司长,咱们都知道现在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非常薄弱,比如人才短缺等,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财务司副司长、乡村振兴办副主任 任西岳:谢谢,您关注的问题确实是很关键。硬件设施不完善、人才短缺等,是不少乡村地区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几年来,我们一直聚焦脱贫地区,持续完善服务体系。在房屋设备等硬件建设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加大对脱贫地区、偏远地区等县级医院的支持力度。单个县级医院项目平均中央预算内的投资就由“十二五”期间的1500多万元提升到“十四五”的4300多万元,翻了一倍还多,支持医院提标扩能,改善用房条件,提升诊疗环境,更新医疗设备。

今年,中央财政共安排转移支付资金1084亿元,支持22个中西部省份开展卫生健康工作。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238.4亿元,支持22个中西部省份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硬件方面。

在人才队伍等软件建设方面,有以下几个做法:

一是在“引”上下功夫,持续推进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工作,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2023年,招聘大学生乡村医生超过5000人,农村免费订单医学生有4800多人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入乡镇基层岗位工作。2018年,中央财政开始支持实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到2022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7.9亿元,共培训了基层卫生人员65万,其中乡村医生43万。

二是在“育”上下功夫,组织城市三级医院开展帮扶工作,帮扶范围由在脱贫攻坚期的832个脱贫县扩大到940个县的1496家县级医院,着力做好传帮带。特别是对160个全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除了有三级医院帮扶之外,还增加了“组团式”的帮扶机制,安排城市的大医院对县人民医院采取“师傅带徒弟”“团队带团队”等方式,帮助受援医院培养综合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每县每批次派驻5-7个人,每人帮扶的时间至少要一年。

三是在“联”上下功夫,就是推进医联体建设,推动在县域建立县域医疗共同体,在边远地区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形式,持续促进医疗资源下沉。截止到2022年底,有204个脱贫县开展国家医共体建设试点,占国家试点总数的四分之一。今年有更多的脱贫县建设医共体,远程医疗服务平台覆盖了90%左右的脱贫县。

第四个方面是在“留”上下功夫,主要是改革乡村卫生人才的使用机制,实施县管乡用和乡聘村用,落实地方主体责任,分类别解决村医的待遇和养老保障这些问题。组织了执业医师参加全科转岗培训,通过这些措施为壮大乡村医疗卫生人员队伍奠定基础。

总之,硬件建设可以通过一次性投入来解决问题,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用情用力,培育环境,综合施策,久久为功。随着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全面落实,乡村卫生人才队伍将会进一步得到加强,服务体系将进一步完善,也必将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谢谢!

中新社记者:进入过渡期,河北在防止因病返贫帮扶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的举措,有什么具体成效?谢谢!

河北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 江建明:谢谢您的提问。河北省在2019年就探索建立了脱贫防贫长效机制,进入过渡期以来,我们在保持主要帮扶政策稳定的基础上,将监测的范围扩大覆盖到所有的农村人口,最大限度的织牢防止因病返贫的网底。

一方面,我们充分发挥部门预警作用,扩大了防贫监测预警的范围,将全省30种患者大病信息与民政、医保、乡村振兴等部门进行数据比对和共享。将患者病案首页信息与医保高额费用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掌握全省农村地区、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充分发挥乡村医生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每半个月对农村大病重病患者的救治情况进行摸排。将未救治的大病、重病患者作为风险人员,及时推送给乡村振兴、民政和医保部门。

经相关部门核实后纳入监测对象或重点人群,给予一定的救助。打消患者对高额医疗费用支出的顾虑。同时,跟进健康教育和政策宣讲,确保及时看病就医,做到了关口前移。

在这方面我也给大家介绍一个实例,我们省卫健委驻村帮扶保定涞源清风沟村,这个村一名67岁的村民是家里面的主要劳动力,去年突发脑梗,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村医入户排查发现这一情况以后,第一时间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乡村振兴部门,按照程序将这名村民纳入了监测的对象,并联系当地的医疗机构进行住院治疗。驻村工作队也是积极协调省里的医疗机构专家对患者进行远程的医疗服务。由于排查监测和救助帮扶及时到位,这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目前患者病情稳定,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这两年,我们通过基层的摸排,提取全省大病救治台账中30种大病患者超过了75.3万人,累计向乡村振兴部门推送高风险人员是1.9万例,有效防止了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的发生。

另一方面,我们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监测,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全覆盖。我们依托全国防止因病返贫动态监测系统,加强对村卫生室、人员和服务情况的监测,加密调度督察和暗访检查频次,定期通报监测情况,指导各地做实做细乡村一体化管理,有效防止了因村医老龄化或人员留不住等问题造成我们医疗服务保障上的“空白点”。另外,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省财政安排专项经费每年为村卫生室定向培养三年制专科大学生,累计培养本专科定向医学生2049名。同时,将农村定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待遇落实情况纳入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推动待遇保障政策的落实,有效解决了人员留不住的问题。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脱贫攻坚结束后,国家明确了五年的过渡期,现在过渡期已经过半,那么国家卫生健康委对于过渡期的工作还有哪些考虑?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财务司副司长、乡村振兴办副主任 任西岳:谢谢您的提问。确如您所说,现在五年的过渡期已经过半了,我们既要做好当下的工作,也要与今后的工作进行有效衔接。

一句话,就是一手抓巩固成果,一手抓乡村振兴。一方面,持续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继续完善防止因病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继续开展好定期排查、识别和落实相关举措这些工作,切实防止出现规模性因病返贫。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巡诊、派驻这些机制,保持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全覆盖,确保乡村有医生看病,患者能够及时看上病。

另一个方面,就是探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刚才浙江也介绍了“千万工程”在卫生健康领域的探索和实践,据我们了解,还有许多地方也围绕乡村振兴目标开展了不少生动的基层实践。比如说,山西省今年就安排了1.4亿元支持14个县开展健康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更多的地方是把健康中国建设、爱国卫生运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这些要求结合起来,探索推进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健康乡村建设。

目前,我们也正在研究地方的经验和做法。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贯彻“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这样一个要求,认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研究制订有关政策措施,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最终为我们的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也希望各位记者朋友持续关注支持我们的工作。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健康支持性环境的建设是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的有力抓手,请问余杭区是如何打造健康支持性环境的?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委常委、副区长 汤丽玉:谢谢您的提问。乡村振兴,健康先行,共同富裕,健康为基。我们通过不断深化健康支持性环境的建设,从而达到促进乡村建设和居民健康协调发展。

余杭区从2007年开始就率先启动健康余杭的建设,实施健康细胞工程,目前已经建成了各级的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食堂等健康支持性环境1000余家,健康家庭上万户。经过十年的积累,2017年我们又启动了健康村镇的建设,并将健康村镇建设和深化“千万工程”、美丽城镇建设进行有机融合。健康支持性环境从“点上的盆景”,到转化成“全域的风景”,实现了国家卫生乡镇、省级卫生村和健康村的全覆盖,“和美余乡”也成了新时代“千万工程”的一个缩影。

同时为了更好地提升村民健康素养,我们以升级完善“15分钟健康服务圈、文化生活圈和体育健身圈”为抓手,积极营造乡村健康生活的良好的氛围。在余杭,农村文化礼堂、体育健身场所、健康主题公园已经成为了标配,同时通过随处可见的健康科普宣传教育,不断引导村民提升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开展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实现了“村村有场馆,周周有活动”。根据浙江省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显示,我们余杭区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了41.34%。

健康产业的发展也是健康支持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在我们余杭小古城村,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健康元素,通过招聘农村职业经理人,群策群力,用健康串起了村内农、文、旅、体、康等方面的资源,大力推动了大健康产业的特色化发展,开发出了例如径山茶宴、彩虹滑道、苕溪营地等特色项目20多个,让村民就地就近实现就业。2022年,我们小古城村的村民可支配收入达到了5.27万元,这个村也获评了浙江省首批健康村样板。目前余杭区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已经缩小到1.59:1,健康产业的发展在促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让共同富裕变得更加真实可感。谢谢!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胡强强:好,谢谢汤副区长。如果没有其他更多问题的话,我们的现场提问环节就到这里。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围绕“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探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的有关情况,回答了大家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召开系列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