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7月27日 星期日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百年奋斗 医心向党 | 王伯祥:我的母亲告诉我“待病人如贵人”

百年奋斗 医心向党 | 王伯祥:我的母亲告诉我“待病人如贵人”

2021-07-22 14:18 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
Mute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Loaded: 0%
Progress: 0%
Stream TypeLIVE
Remaining Time -0:00
 

王伯祥出生于中医世家,幼年和青少年时代的经历对王伯祥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1945年王伯祥从河南信阳潢川高中毕业,从这里开始他叩开中医大门,中西合璧,他用毕生精力诠释了一门大学问。

(1986年,王伯祥教授为首创立“藏象肝病研究所”)

王伯祥于20世纪60年代出任“湖北中医学院藏象肝病研究所”所长,前后20余年间,他以创新性思维模式、前瞻性眼光、雷厉风行的作风、锲而不舍的精神推进中医院肝病临床及研究工作,把积极承担科研项目、快速培养造就中医药人才、全面提升临床疗效、及时推广科技成果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到1978年,国家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年)即将结束,华夏大地“科学的春天”开始来临时,他已经在临床科研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走在全国兄弟医院的前列。

在长期的临床与科研实践中,他善于发现临床科研成败的关键和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适时修订研究方案,确立工作的长期或短期目标。他强调20世纪70~80年代要应用中医药解决转氨酶升高的问题;20世纪80~90年代要应用中医药解决肝纤维化患者胶原纤维沉积过快、降解不足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后重点研究应用中医药抑制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的问题。他和同事们围绕这些目标开发出多个系列的肝病院内制剂,如肝炎一号、肝炎二号、肝炎六号、保肝康、海珠益肝胶囊及软坚糖浆等,在湖北省中医院一直延用至今,其治疗肝病协定方有的已随着人才流动推广到了省内外其他医院,在更大范围为万民造福。

(王伯祥教授与门诊患者交流)

王伯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3篇,正式出版学术著作4部,其中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病毒性肝炎实验室诊断》,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医肝胆病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肝胆病中西医诊疗学》,台北正中书局出版的《中医肝胆病防治大全》。

在人才培养方面,王伯祥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的首批名老中医学木思想继承人指导老师,是湖北中医学院最早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他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招收的研究生现已遍及海内外,无论是开门弟子,还是关门弟子;无论是在国内当了主任,当了院长;还是在国外当了总裁,当了首席科学家,全都是医药事业上的佼佼者。现已培养硕士、博士24名。作为王伯祥的学生,这些年轻弟子自己也堪称桃李盈门了。

由王伯祥一手创办的《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已经连续出版发行了20余年(于2021年7月19日创刊满30年)。著名肝脏病专家、现年85岁的王宝恩教授在题词中满怀深情地说:“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创刊30年来,已成为肝病学界的良师益友”。

(王伯祥教授讲学)

特定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与特殊的个人禀赋造就了一位中医大师。这位大师勤奋好学,勇于创新;扶掖后学,不遗余力,临床科研硕果累累,为推进中医药肝病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令人景仰。他说,我的母亲在我当医生的第一天就告诉我“待病人如贵人”,这句话一直在我脑子里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