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4月11日 星期五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同济医院党委书记、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主任王伟——

【湖北日报】国家医学中心建设的“同济实践”

【湖北日报】国家医学中心建设的“同济实践”

2022-08-23 11:13 湖北日报

生命之思

医者,触摸着生命的脉搏,承载着心跳的负荷,他们和疾病有过最煎熬的角力,他们与死亡有过最激烈的搏斗,但一切都无碍执着前行。生命,因为懂得,所以珍惜。——王伟

在用3个月左右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决定性成果的时候,一个更为艰巨的重任骤然而至。2020年4月25日,国家卫健委决定在现有国家医学中心规划的基础上,以同济医院为主体增设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以此带动提升全国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和医疗救治水平。

回忆起当时的一幕幕,8月9日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的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同济医院党委书记、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主任王伟教授心潮澎湃。

闭卷答题,妙解医院“平战结合”新模式

拿到批文的那个晚上,王伟久久不能入睡。他的内心笃定的是:“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可预测性,打造平战结合医院,是顶层设计中非常睿智且高瞻远瞩的一项创新。这一核心理念符合中国国情,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发挥了资源配置的最大化效应。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医学中心的主要阵地设置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这里是武汉中心城区与远城区的连接纽带,且院区房屋建设为扇形,如蝴蝶翅膀一般。阻遏传染病时,每个“翅膀”都可用作单独隔离,形成独立的体系。但困难不言而喻,如何才能兼顾“平战”两种模式?既无经验可以遵循,也没文献可供查询。更为严峻的是,同济儿童医院和同济停车楼在此前都已完成了图纸设计,如果更改,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时间上也非常紧迫。

他们结合光谷院区和中法新城院区在疫情期间的改造经验,重新进行建设规划布局,在和承建单位携手攻关后,因势利导,找到破题之道:让停车楼兼具物资储备和方舱救治的功能;而儿童医院则设计为成人、儿童兼顾,能够平疫快速转换的模式系统。

当年6月,中心主体工程动工开建。规划布局中的应急救援物资保障储存与研发基地,平战结合医疗救治中心,传染病防治、培训与研究基地,一体化创伤、中毒急救中心,核与辐射救治和教育培训基地,大数据中心等数幢建筑在武汉拔地而起。

王伟说,中心落户在武汉,对于湖北乃至中部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救治能力将有一个全面的提升。“以同济为主体,意味着我们的责任更大,对人才、对管理的要求更高。同济将尽全力搭建好平台,外引内培,以汇集公共卫生、防护、检测等各方面的核心力量。”

今年7月1日,撩开面纱的光谷同济儿童医院,让人耳目一新。一座可停4000辆车的八层停车楼,只需将平时隐藏在楼体里的消防卷帘拉下,就可“秒变”一座大型方舱医院和一座相当规模的战时物资储备仓库。儿童医院也可以在战时变成一个拥有隔离负压病房、急诊复合手术室的大型综合医院,隔离和救治传染病病人。

医防协同,构建内中外三区防疫圈

“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王伟说。他认为,“医”和“防”是医学中心运转的两大基础支柱,要像航空母舰防御体系一样,打造“医疗航母”防疫圈,设置外、中、内3层多道强力防护体系。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医学中心的医疗航母防疫圈不断“出圈”,为公众所知。

考验不期而遇。2021年5月,武汉市部分区域突发龙卷风灾情,造成人员伤亡。中心立即组建一支百余人的救治工作专班,1小时内完成50张创伤危重病床以及手术间的准备,救治22名伤员。两个月后,国内部分省市受到德尔塔病毒袭击。中心专家组骨干、呼吸内科赵建平教授和医院感染管理专家赖晓全教授先后到达南京,迎战“德尔塔”,随后又马不停蹄奔赴厦门防疫。今年3月,疫情突袭上海,医学中心医疗队赴上海亲子方舱,制定儿童患者诊疗护理要点。在上海华山医院宝山院区,中心医疗队开展多学科合作,“一患一策”,救治新冠同时进行基础疾病治疗,大大降低了重症危重症病死率。

王伟介绍,两年来,中心积极组织带领专家医务人员支援国内外抗疫工作,累计派出98人次支援金银潭医院、社区隔离点及方舱医院;22批次144人次赴莱索托、安哥拉和河北、吉林、厦门、上海等地区支援当地新冠疫情防控和救治。

这些一触即发的自然反应,离不开医学中心综合应急处置体系的不断完善,这一体系正是“航母”内防区的核心。

王伟说,中防区重在强化防控举措与培训。中心编撰发布了中国首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院“全”管理实践等著作,围绕常态化防控专题培训的“织网计划”线上线下同步,不断走向基层。外防区则重在构建全面的预防、预警等相关体系,涵盖信息化建设、智慧化预警、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直报系统、异地容灾数据备份等在内的基础建设的管理。

绣花功夫,织牢织密公卫防护网

从国际上看,不同国家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都各具特色。对于这个新生事物,王伟脑海里勾画的是医学中心将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公共卫生事件防治体系。四级体系将贯穿八大系统,包括应急救治系统、信息系统、快速诊断系统、调查系统、应急救援快速反应系统、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研究系统。当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各个系统、各层体系主动预警、快速响应。

在组织架构的运行上,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采取平战结合应急管理模式。平时,同济医院作为主体医院,建立以疾病为中心的专家团队,按照疾病和专业类型,建立各个工作小组;战时,最大限度地合理配置资源,保证预警和救治平台正常运行,并有效协同后勤保障、网络技术、科研攻关等团队。

王伟坦承,医学中心内涵广泛,尤其需要关注公共卫生事件预警能力和救治能力协同发展。因此,首先要总结诊疗规范和临床经验,将建设中的大数据中心对接武汉防控信息系统,初步实现预测预警;基于各区域医疗中心,完善救治体系,实现跨区域数据连接,建立数据专网和监测体系;此外,部署预警系统深入哨点医院、社区,实现跨部门连通、智能化预警,织牢织密防护网。

“医学中心打通线上线下,为战时充分利用医疗卫生线上资源进行实践探索。围绕诊前、诊中、诊后展开全方位线上就医服务,集预约挂号、智能导诊、候诊排队、在线问诊、检验检查预约、报告查询、门诊缴费、药品配送、健康宣教等服务于一体,实现线上线下核心业务流程的无缝对接和深度融合,打造新的医疗服务闭环。”王伟憧憬着。(记者 胡蔓 龙华 通讯员 童萱)

数说同济医院

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中同济医院重症床位数最多、收治重症病人数最多、80岁以上病人数最多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0个全国医疗机构排名第二

连续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超过100项

近20年主要医疗服务指标位居湖北第一、全国前列

2021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和五年总科技量值排名均位列全国第四、中南地区第一

“十年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五度排名全国医疗机构第二

(来源:《湖北日报》2022年8月23日第四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