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这一晚,充满汗水和感动
——湖北援沪医疗队的第一个“方舱之夜”
截至目前,我省援沪医疗队共接管3955名方舱患者。4月6日至7日,我省援沪方舱医疗队队员交接轮替,先后完成了进驻上海方舱医院的第一班次。让我们追随着他们,记录这注定不凡的“方舱之夜”。
进舱不久防护服内的衣服就会透湿
4月6日20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援沪医疗队第一组32名队员,成建制入驻上海最大的方舱医院——浦东新区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作为组长单位,他们与其他湖北援沪医疗队的28名队员联合组队,以成功应对多次疫情的“湖北经验”,开启管理W3舱内1300余名轻症患者的第一个“夜班”。
第一个夜班,注定充满艰辛和汗水。进舱后不久,大家防护服内的衣服就全部汗透。随着夜间气温下降,湿透的衣服又让大家冷得打起了寒战。尽管如此,每一名医疗队员依然尽职尽责、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两年前,参加武汉抗疫,我还是一名在读博士,跟随导师胡克教授连续在抗疫一线工作120余天,累计参与救治危重症患者150余人。此次我作为一名医生进驻上海方舱,我有信心也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全国“最美大学生”、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全国“样板党支部”成员、该院首批进驻方舱医院的医疗队员赵东说:“援沪抗疫使命光荣,我一定冲锋在前,以昂扬斗志圆满完成抗疫任务,让青春在磨砺中闪光。”
每一名患者的需求都应该被重视
一个孩子的“小情绪”引起了湖北医疗队队员、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护士龚力和王奔的注意。原来,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的鑫鑫遇到“大难题”——没有适合的桌子写作业。一向是“小学霸”的他,心情跌落到冰点,还时不时地发起小脾气。
龚力和队友们分头求助,终于抬回了一张宽大的书桌,护士们的睫毛上也挂起了汗珠。当这个意外的礼物出现在鑫鑫面前时,闷闷不乐的他咧嘴笑了。鑫鑫妈妈特意给医护人员写来了感谢信。
“每一名患者的需求都应该被重视。”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援沪医疗临时党支部书记、领队陈秋霞主任感慨地说,在大家守护的病区里,有脑出血术后、肿瘤、智力低下、小儿麻痹等复杂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他们更需要关爱。
重复和繁琐,似乎占据工作的大部分内容。一遍遍量体温、一次次端茶倒水,不知不觉,就已行过万步。
首次进入方舱值班,护士乔珊珊就碰到一件棘手的事。一位阿姨总说自己发烧,在反复测量体温后,结果都显示正常。为了安抚阿姨的情绪,乔珊珊和同事们耐心地对其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心理疏导,阿姨总算打开了心结。
中医老师引来患者“学生”
“叔叔,这是足三里穴,没事的时候,可以多按摩按摩,用我这个力度。”进入新国博方舱医院W1舱不久,湖北省中医院援沪队员、护士张雪娇和万好平在巡查时,发现一名患者反映头晕、腰疼,于是,两人轮流为他进行穴位按摩。
“没想到中医这么管用,起效还挺快!”一刻钟后,患者的症状有了缓解。他的话,立刻引发围观,大家纷纷表示想学一些简单的按摩技巧。
张雪娇、万好平立刻给大家传授中医养生知识、康复锻炼方法,并进行穴位按摩等中医适宜技术的治疗。一个小时,她俩就教了十几个人十多个不同穴位的按摩法。医患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我们还想学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患者们七嘴八舌地说。“大家放心,我们湖北省中医院援沪医疗队有4名中医医疗专家,接下来还会陆续为大家开展一系列的中医药治疗。”张雪娇承诺道。
不知不觉,夜已深,到了六小时交接班时间。出舱前,医疗队第一班人员细致脱下防护服,贴身的制服已被汗水浸成深色。完成手部消毒,隔着舱门玻璃,最后望一眼已经熟睡的患者,护士张寒、张雪娇、万好平三人悄悄用手指组成一个五角星形,拍照留念。(记者 胡蔓 龙华 通讯员 杨胡谢)
(来源:《湖北日报》2022年4月8日第七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