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健康——你的最爱靠不靠谱?——贪食生鲜易患食源性疾病
感染性食源性疾病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由于人们一些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使得寄生虫引发的食源性疾病发病率有所上升。备受人们欢迎的小龙虾易携带肺吸虫,除了蒸、煮外,其他的烹饪方法比如爆炒等,都只是"半熟"的加工方式,很难将寄生于小龙虾肉中的肺吸虫幼虫杀死。吃了"半熟"的小龙虾,就有可能感染上肺吸虫,有人喜欢在野外的小河沟中抓小螃蟹,认为是天然的、新鲜的,不经煮熟就食用,这样也易感染上肺吸虫。肺吸虫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童虫或成虫可在人体组织与器官内移行,一方面造成机械性损伤,另一方面其代谢物等可引起免疫病理反应。在一些地区,人们喜欢吃河鱼的生鱼片或半生的鱼片,或者是爱吃腌渍的生鱼。河鱼容易携带肝吸虫,无论是半生还是腌渍,其加工过程都不能杀死鱼所携带的肝吸虫幼虫,食用后很容易感染上肝吸虫病。肝吸虫病表现为纳差、腹泻、上腹部不适、肝肿大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还可能引发胆管癌。60%-70%的深海鱼中都会携带异尖线虫,为了防止人们吃生鱼片后感染异尖线虫,对于这些鱼类要进行低温冷冻,经过专业的冷冻处理,可以将异尖线虫的幼虫杀死。有些人为了吃新鲜的生鱼片,在鱼打捞上岸后,没有经过专业的冷冻处理,就即时食用了,这样极易感染异尖线虫,感染异尖线虫后患者会出现剧烈的腹痛或过敏等反应。
新鲜 vs 安全,哪个更重要? 在预防食源性疾病上要把住"病从口入"关。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做好食物的加热、蒸煮。在预防食源性寄生虫感染上,一定注意不要吃生的或未熟透的猪、牛、羊、鸡、鸭、兔及其他肉类食品,切忌吃生的、半生的淡水鱼、虾、螺、蟹、蛙、蛇等食物。不要为追求所谓的"鲜"而放弃安全。当怀疑自己患有寄生虫病时,应该尽快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彭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