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7月25日 星期五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预防流感必备知识

预防流感必备知识

2018-11-23 17:21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预防流感必备知识


 世界卫生组织网站首页关于流感的核心知识要点:

 流感是一种病毒性感染,主要影响鼻、喉、支气管,并偶尔影响肺部。感染通常持续约一周,特征是突发高热、肌肉酸痛、头痛和严重不适、干咳、喉痛和鼻炎。

 通过染病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和微粒,病毒很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在季节性流行期间,流感往往迅速传播。

 多数染病者在一至二周内康复,无需进行医学治疗。但是,对幼儿、老年人和患有其它严重病症者,感染可根据内在情况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肺炎和死亡。

  身边的朋友患了流感,该怎样预防呢?


        流感由什么引起?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对人类危害较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按其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四个型别:甲型(A型)流感病毒(H1N1H3N2亚型等)和乙型(B型)流感病毒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丙型(C型)流感病毒仅呈散发感染,丁型(D型)流感病毒主要感染猪、牛等且未发现人类感染。甲型流感病毒根据病毒表面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蛋白结构和基因特性,可分为多种亚型。目前,发现的HANA分别有18个(H1-18)和11个(N1-11)亚型。

 得了流感有哪些症状?

 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

 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

 怎么判断是否得了流感,诊断方法是什么?

 流感的症状是临床常规诊断和治疗的主要依据,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咽痛、流涕、鼻塞、身体疼痛、头疼、寒颤、疲乏、腹泻、呕吐等症状,可能患有流感。但由于流感的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易与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相混淆。流感确诊有赖于实验室诊断,检测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培养、抗原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得了流感要怎么治疗?

  轻症感染者可自行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诊。孕妇、儿童、老人以及慢性病患者感染流感后更容易产生重症,应当及早就诊。

  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流感的有效治疗药物,早期尤其是发病48小时之内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能显著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抗病毒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流感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其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常见潜伏期为1-4天(平均2天),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一般感染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24-48小时即可排出病毒,排毒量在感染后0.5-1天显著增加,在发病后24小时内达到高峰。

  如何预防流感?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的有效治疗药物,早期尤其是发病48 h之内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能显著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抗病毒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包括:

 勤洗手;

 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出现流感症状后,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然后洗手,尽量避免接触摸眼睛、鼻或口;

 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要尽量避免相互接触,尤其是家中有老人与慢性病患者时;

 当家长带有流感症状的患儿去医院就诊时,应同时做好患儿及自身的防护(如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中出现流感样病例时,患者应居家休息,减少疾病传播。

  如果自己得了流感,怎么防止感染到别人?

  日常注意事项: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场所、避免相互接触;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对被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

  在家休息、尽量避免外出:在不应用退热药的情况下退热至少24小时后方可外出,确需外出时要戴口罩,经常洗手防止接触传播。

  哪些人容易得流感?

 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具有高流感并发症风险的人群有儿童、老人、孕妇、医务人员、患有哮喘、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

  季节性流感和流感大流行有什么区别?

  季节性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已知的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引起季节性流行的是甲型(H1N1亚型和H3N2亚型)和乙型(Yamagata系和Victoria系)流感病毒。

  流感大流行:是指当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或旧亚型重现,人群普遍缺乏相应免疫力,造成流感病毒在人群中快速传播,从而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行。

  儿童为何更容易感染流感?

  学校、幼儿园作为人群密集区域,常有学生集体感染流感的现象,儿童更容易感染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校、托幼机构为集体场所,儿童在集体场所中聚集、接触密切,一旦有流感病例,很容易就导致疾病的传播,出现更多病例;

  第二,儿童自然感染流感病毒或疫苗接种少,体内预存免疫弱,对流感病毒的交叉保护作用较弱;

  第三,儿童自身呼吸道较成人可能没那么发育健全,且自身免疫系统处于发育状态,容易受到流感等呼吸道病毒的侵袭并出现症状;

  第四,儿童的个人卫生习惯也不太良好,不能完全做到咳嗽遮住口鼻、勤洗手等,造成疾病传播风险加大。

  

流感基本知识


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肠胃不适,早期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鉴别诊断困难。流感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如何预防流感?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二)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五)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六)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七)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公众应如何正确、科学预防治疗流感?哪种疫苗和药物能有效预防治疗流感?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流感病毒易于变异,世界卫生组织(WHO)每年都基于对下一个流行季节流感病毒流行株的预测结果提出全球流感疫苗株的推荐意见,全球各国的疫苗企业根据WHO的预测结果生产当年的流感疫苗,因此不同年度流感疫苗针对的流感病毒株可能会有所差异。在大多数年份,流感疫苗与流感流行毒株的匹配较好,具有良好的保护力。今年冬季,我国许多地区流感流行的优势病毒为乙型流感的Yamagata系,但今年采用的流感疫苗未包含这一型别的成分,因此疫苗对这一型别不具有保护力。但由于目前我国还同时存在甲型流感(包括H3N2H1N1)和乙型流感Victoria系的流行,今年采用的流感疫苗包含了这三种型别的流感流行株。为降低特殊人群发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推荐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接种流感疫苗,6 月龄以下婴儿、孕妇和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也应考虑接种流感疫苗。

 年龄<5岁的儿童(尤其是年龄<2岁儿童),易于发生严重并发症,一旦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诊。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流感的有效治疗药物,早期尤其是发病48小时之内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能显著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抗病毒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流感?学校、幼儿园作为人群密集区域,有的学校已出现学生集体感染流感的现象,为何儿童更容易感染流感?

      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首先要从个人日常防护开始,平时注意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在流感流行季节,老年人与慢性病患者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流感样症状后,要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要尽量避免相互接触,尤其是家中有老年人与慢性病患者时。当家长带有流感症状的患儿去医院就诊时,应同时做好患儿及自身的防护(如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幼儿园、学校要落实晨午检制度,出现集体感染事件时,学校应尽早对患儿采取隔离措施,建议患儿居家休息,避免其与班级内未感染孩子接触,减少疾病传播。

  儿童更容易感染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托幼机构为集体场所,儿童在集体场所中聚集、接触密切,一旦有流感病例,很容易就导致疾病的传播,出现更多病例;第二,儿童自然感染流感病毒或疫苗接种少,体内预存免疫弱,对流感病毒的交叉保护作用较弱;第三,儿童自身呼吸道较成人可能没那么发育健全,且自身免疫系统处于发育状态,容易受到流感等呼吸道病毒的侵袭并出现症状;第四,儿童的个人卫生习惯也不太良好,不能完全做到咳嗽遮住口鼻、勤洗手等,造成疾病传播风险加大。

 

流感疫苗知识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关于流感疫苗,你是否有这些疑惑呢?

  Q:接种流感疫苗安全吗,有没有副作用?

  A:接种流感疫苗是安全的,但如同其他医疗产品一样,流感疫苗也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接种流感疫苗常见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局部反应,包括接种部位红晕、肿胀、硬结、疼痛、烧灼感等,全身反应有发热、头痛、头晕、嗜睡、乏力、肌痛、周身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这些不良反应通常是轻微的,并且通常会在几天内自行消失,极少出现重度反应。

  我国原有的3价流感疫苗和新近上市的4价流感疫苗均为肌肉注射的灭活疫苗。4价流感疫苗和3价流感疫苗在安全性上没有差别,国产的流感疫苗和进口流感疫苗相比安全性也没有显著性的差别。

  Q:接种流感疫苗后就不会得流感吗?

  A: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在大多数年份,流感疫苗与流感流行毒株的匹配较好,具有良好的保护力。但也存在一定几率出现流感疫苗的毒株与流行毒株不匹配的情况,进而影响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

 接种流感疫苗仅可预防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感染,流感感染的症状并不特异,其他病原体如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也可以引起类似流感的症状,接种流感疫苗无法预防除流感病毒以外其他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此类症状。

  Q:哪些人需要接种流感疫苗?

  A:原则上,6月龄及以上所有愿意接种流感疫苗并且没有禁忌证的人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由于不同人群感染流感后的临床严重程度和结局不同,某些人群应当更加优先地接种流感疫苗。借鉴世界卫生组织的文件和其他国家多年的应用经验,并且结合我国国情,推荐以下人群为优先接种人群:

      2~23月龄的婴幼儿;

      2-5岁儿童;

      60岁及以上老人;

      特定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单纯高血压除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患有免疫抑制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

     医务人员;

     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

  

  Q:什么时候接种流感疫苗?

  A:流感病毒易于变异,世界卫生组织(WHO)每年都基于对下一个流行季节流感病毒流行株的预测结果提出全球流感疫苗株的推荐意见,全球各国的疫苗企业根据WHO的预测结果生产当年的流感疫苗,因此不同年度流感疫苗针对的流感病毒株可能会有所差异。通常在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体内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6-8月后抗体滴度开始衰减,因此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我国各地每年流感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不同,为了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保护,应当在当年流感疫苗上市后尽快接种,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如果在10月底前未接种,那么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接种。在同一个流感流行季节,已经完成流感疫苗接种的人不需要再重复接种。

  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流感疫苗,建议只要本年度的流感疫苗开始供应,可尽早接种。

  Q:三价和四价疫苗,应该接种哪种?

  A:我国2018-2019年度供应的流感疫苗为3价灭活疫苗和4价灭活疫苗。与3价灭活疫苗相比,4价灭活疫苗毒株中增加了乙型流感的一个亚型。

  3价疫苗和4价疫苗均可对流感感染起来预防作用,没有优先推荐,可自愿接种任一种流感疫苗。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整理:湖北省健教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