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溺水事故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溺水报告》显示,全球每小时有40多人溺水死亡,每年共有约37.2万人溺水死亡,半数以上溺水死亡者不足25岁。而我国每年约有5.9万人死于溺水,其中未成年人占据了95%以上。儿童因身心发育不全,对潜在危险的认识不足,容易成为溺水事故的受害者。防止溺水事故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私自在海边、河边、湖边、江边、水库边、水沟边、池塘边玩耍、追赶,以防滑入水中。
2.严禁私自下水游泳,特别是青少年,必须有大人的陪同并带好救生圈。
3.严禁青少年私自外出钓鱼。因为水边的泥土、沙石长期被水浸泡,会变得很松散,有些地方长了一层苔藓,人踩上去容易滑入水中,即使不滑入水中也有被摔伤的危险。
4.到公园划船,不要在船上乱跑,或在船舷边洗手、洗脚。尤其是乘坐小船时不要摇晃,也不要超重,以免小船被掀翻或下沉。
5.乘船时,一旦遇到特殊情况,一定要保持镇静,听从船上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能轻率跳水。如果有人溺水,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
6.遇到大风大雨、大浪或雾太大的天气,最好不要坐船,也不要在船上玩耍。
7.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8.必须在大人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9.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果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人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10.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11.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溺水正确施救法
遇到有人溺水了,首先要这么做:1.呼救
拨打110、120等急救电话,并呼吁路人一起救人,避免单独救人,一命换一命的方法并不可取!打电话的时候要说清楚,你所在的地点、发生的事情、溺水的人数、现在的情况,及你需要的帮助等。
2.抢救
营救上岸后,一般有4种情况:
(1)患者神志清楚的,做好保暖工作,陪同等待120救援。
(2)患者神志不清,但仍有呼吸脉搏,尽量使人侧着躺,清除口腔泥沙,等待120救援。
(3)患者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但仍有脉搏的,应该协助清理口腔泥沙后,进行人工呼吸。
(4)患者神志不清,呼吸脉搏全部没有,我们需要做紧急心肺复苏,正确的心肺复苏将为患者的生还提供更大的可能。
如何对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
1.让患者躺在硬质平面上,解开衣物,将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里的泥沙,后将头转回来。
2.开放气道,左手手掌置于额头,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下颚上,把头向上抬直到下颌与地面垂直。
3.吹气,捏住患者的鼻子,向嘴巴里吹气,吹5次,以患者的胸廓有起伏为标准。
4.胸外按压 ,一般来说,按压位置是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两手交叠,十指交叉,将掌根部置于刚才找到的位置,按压时肩部、肘部和手腕的地方成一条直线,依靠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压。每次按压的速度为100-140次/分,成人的按压深度大于5cm,小于1/3的胸廓,小孩以小于1/3的胸廓为准。按压30次后再次吹气,直到120的救援人员到来。
(来源:央广健康、湖北疾控健康教育)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