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4月5日 星期六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夏季被毒虫咬伤,怎样科学处理?

夏季被毒虫咬伤,怎样科学处理?

2022-06-06 10:05 保健时报

近日,河南3人因蜱虫病病逝一事引起人们的关注。传统上人们认为,端午过后,五毒滋生,各类毒虫变得更加活跃。为此,专家们介绍了夏季一些常见的毒虫叮咬的处理和预防方法。

蜱虫叮咬,先涂酒精再用镊子取

蜱虫病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通常通过蜱虫叮咬传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王传林介绍,被蜱虫咬开始时多无痛感,但不久就会出现局部伤口、瘙痒、红肿、疼痛、出血,严重者可引起局部感染,出现皮肤溃烂、组织炎症等。蜱虫可引起宿主感染蜱传脑炎、鼠疫、兔热杆菌、新疆出血热等,潜伏期为1~2周。发现蜱虫后应该尽快取出,若任其叮咬,轻者出现皮肤水肿出血症状,重者则可致死。

蜱虫叮咬后,切忌强行拉拽,否则蜱虫的头部或口器会残留在皮肤里,造成进一步感染。同时也不要用手把蜱虫捏碎,因为蜱虫已经吸食到的血液可能存在致病微生物,倒流进伤口里会造成进一步感染。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介绍,一旦发现有蜱虫已叮咬、钻入皮肤的情况,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虫。取出后,用碘伏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被蜂蜇伤,刺要用针挑,不要拔

蜂类的毒刺释放的毒液,既可能致敏也可能致病。轻微情况下,蜂蜇之后一般会出现红肿、疼痛、瘙痒等局部症状,蜂刺部位可发生化脓、中心处坏死,可持续数天;严重者可能出现全身过敏反应、多器官功能损害,甚至致残、致死等情况。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医生刘斯介绍说,通常蜜蜂不会随意攻击人类,遇见蜜蜂不要用手挥舞驱赶,远离它即可。如果奋力驱赶,蜜蜂会误认为遭到攻击,从而发出信息招来同伴群起而攻之。

普通蜜蜂的蜇刺毒性不大,可用苏打水、肥皂水等碱性溶液涂敷蜇伤处,也可以用清水反复冲洗,清凉止痒的药膏有利于皮疹消退。

但如果是被胡蜂蜇伤且毒刺留在皮肤表面,不要轻易用镊子拔出刺,以免挤压毒刺根端的毒囊,导致更多毒液注入体内。此时要用针头或注射器挑出,不要大力挤压伤口。处理后立即就医。

被蜈蚣咬后,冲洗伤口至少10分钟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晋江中医院急诊医学部动物咬蜇伤科专家庄鸿志介绍,蜈蚣毒液呈酸性,咬人时顺着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被咬后的严重程度与蜈蚣大小、咬人时注入的毒液量有关。

被中小型蜈蚣咬伤后,多数仅出现局部症状,皮肤可出现两个瘀点,多有红肿、灼热、剧痛和刺痒感,以及伤口附近的淋巴管炎、淋巴结肿大。严重者可发生水疱、瘀斑及组织坏死,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癜。一般在数天内好转、消失。

被大型蜈蚣咬伤后,如果注入体内的毒汁较多,除局部症状外,还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心悸、谵语及抽搐等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少尿、无尿和蛋白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表现。少数患者有过敏性休克的表现,尤其是儿童,可危及生命,极少数患者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被蜈蚣咬伤后,应赶走蜈蚣,不可再用手拍打,以免被其再次咬伤。同时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10分钟以上,减少毒素吸收,并用碘伏对伤口周围进行消毒,切勿挤压伤口排毒,肿胀明显者可冷敷消肿。处理后及时就医。

被蜘蛛咬后,冲洗伤口并加压包扎

蜘蛛咬伤也已成为急诊科中比较常见的动物致伤之一,普通咬伤仅局部疼痛,剧毒蜘蛛咬伤则可危及生命。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陈庆军介绍,蜘蛛咬伤后,被咬伤处会有剧烈针刺样疼痛,或可见小片青紫区伴周围发红,部分可见两个点状的牙痕,多有皮疹及轻度水肿。有些咬伤患者可见皮肤周围水疱或组织坏死病变。

被咬伤后,要尽量记住蜘蛛斑纹和颜色等特征,有条件者拍摄留存致伤蜘蛛的照片或者将致伤蜘蛛浸泡在75%的酒精中保存,同时尽量减少伤肢的活动。早期加压包扎有利于减缓毒素的吸收,利用周围清洁水源冲洗创口,并及时就医。

遇到隐翅虫,千万别用手拍

隐翅虫的鞘翅特别短,只能盖住腹部的前缘,看着就像没有翅膀似的,所以叫隐翅虫。王传林表示,隐翅虫的血液、淋巴液和生殖器内含有毒素,受压、被拍打、碾碎的时候会释放强酸性毒汁,导致皮肤灼伤,引起隐翅虫皮炎。

遇到隐翅虫可立即驱赶,或使用驱蚊水、蚊香等驱赶隐翅虫。夜间在户外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待在灯下,因为隐翅虫具有趋光性。

如果接触了隐翅虫的毒液,出现局部红肿、瘙痒、水疱、疼痛等皮炎症状,可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等碱性溶液清洗受损皮肤表面,中和酸性毒液,然后及时就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