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杂志发表陈红辉署名文章:筑牢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卫生健康基石
由湖北省委主办的《政策》杂志,于2024年7月刊出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陈红辉署名文章《筑牢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卫生健康基石》,全文如下:
筑牢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卫生健康基石
陈红辉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是省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眼两个大局、立足省情实际作出的重大部署。省卫生健康委贯彻落实省委工作部署要求,在“五个功能定位”中找准卫生健康坐标,在“五个以”实践体系框架中明确卫生健康路径,在“五个一”省级发展调控机制中推进卫生健康实践,明确发展规划,加强统筹谋划,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作出卫生健康新贡献。
一、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卫生健康新定位
推进健康湖北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打牢坚实健康根基,是卫生健康部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重大使命。
我们按照省委要求谋篇布局,坚持在大局中找准卫生健康定位,紧扣四化同步发展,提出“高质量发展、高效能体系、高品质服务”的总体要求,明确“建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强化数智赋能卫生健康发展新动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新模式、构建卫生健康事业产业并举发展新格局、形成‘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新机制”的目标任务,规划“以健康湖北为统领,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医改为动力,构建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动力机制;以创先争优为目标,健全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实施路径,致力以卫生健康新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取得新成效。
二、积极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卫生健康新优势
省卫生健康委立足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切实增强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全力聚合卫生健康综合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筑牢卫生健康根基。
(一)切实增强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坚持多措并举,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一是做优存量。瞄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目标,支持同济医院、协和医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加快同济咸宁医院、同济襄阳医院、协和宜昌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挥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提升核心竞争力。二是扩大增量。抓住政策窗口期,紧紧围绕县域医疗设备达标提质、医疗设备老旧更新、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提升等开展医疗设备更新行动,第一批国债共申报111个项目,总投资109.24亿元。项目落地后将推动我省医疗资源整体提档升级。三是激活变量。以数智赋能培育更高素质的医疗服务提供者、生产更高科技含量的医疗服务工具、提供更有效率的医疗服务模式,提升医疗服务效能,满足个性化、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
(二)持续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结合县城就地城镇化和“双集中”发展,以基层为重点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优化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设备条件,抓实县级医院创三级和“口子县”医院建设,力争到2026年全省63个县(市)和神农架林区实现三级医院全覆盖。二是引导优质医疗卫生人才下沉。拓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引进渠道,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推进“县管乡用、乡聘村用”政策落地,建立健全城市三级医院分片包县、二级医院包乡、乡镇卫生院包村工作机制。三是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明确医共体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推进资源共享、人财物统一管理、处方自由流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用药目录衔接统一。
(三)全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一是打造标杆示范医院。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壮大本地医疗资源、集聚高端医疗人才,多措并举打造区域顶级医院。二是打造特色优势专科。聚焦临床需求,结合医院特色,实施专科建设行动,提升核心专科、夯实支撑专科、打造优势专科,以专科建设提升诊疗能力和水平。三是打造医学人才梯队。着力培育楚天英才、医学青年拔尖人才等高端人才,多渠道培植儿科、重症、麻醉、精神等急需紧缺人才,重点培养既懂中医也懂西医、既是临床医生也是公共卫生专家的复合人才。
(四)加快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我们认真答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湖北的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必答题”。一是明确发展思路。以“保安全、保稳定、保健康”为主线,按照“一个方案、一个预案、一个体系、一个机制、一支队伍”要求,围绕安全保障、疾病救治、疾控惠民、能力提升、队伍建设“五大工程”,明确我省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二是完善网络体系。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分级负责的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医防融合,落实医疗机构疾控职责。将疾病防控纳入基层社会治理,夯实疾控工作网底。三是提升疾控能力。建成多点触发的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平台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成国家级传染病防控队1支,市级13支、县级96支,平急转换和应对处置能力显著增强。
(五)努力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深化重大疾病综合防治,提升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水平,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一是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深化重大疾病防治“323”攻坚行动(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病3类重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2种基础疾病,出生缺陷、儿童青少年近视、精神卫生3类突出公共卫生问题),为全省适龄女生提供免费自愿HPV疫苗接种,持续开展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今年已免费筛查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812万人次。二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加快普惠托育发展,提升妇女儿童老年人健康保障水平。今年已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2.59万个,免费开展新生儿重大疾病筛查12.18万名。三是持续改善看病就医体验。聚焦诊前、门诊、急诊急救、住院、诊后五大环节和贯穿医疗服务全过程的支撑性工作,落实6个方面27条具体举措,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繁问题。针对老年人就医难点痛点,试点推进改善老年人看病就医体验。
三、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卫生健康新局面
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将继续坚持系统思维、保持奋进姿态,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上跑出“加速度”,彰显新作为。
(一)统筹推动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为四化同步发展提供健康保障。向新提质,聚焦体系、科技、人才三要素,发展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一是着力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到2025年,基本建成更加安全的公共卫生体系、更高水平的医疗体系、更具特色优势的中医药体系、更紧密的医疗卫生联合体,有序就医和诊疗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二是着力提升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做强湖北江夏实验室、湖北时珍实验室,建好武汉光谷国际医学创新中心,争创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强化产学研医协同、医工融合,形成针对影响人民健康重大风险因素的较强干预能力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疗能力。三是着力打造“三个一批”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大力推进多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高端人才,培植一批急需紧缺人才,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将湖北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医学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二)坚定落实生育支持政策,夯实促进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发展的人口基础。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工作部署,打好政策“组合拳”,持续深化涵盖生育、教育、养育等领域的“一揽子”举措,努力破解“不敢生、不想生、不能生”难题。一是支持“勇敢生”。提高生育支持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突出健全生育假期用工成本分担机制,合理划定政府、企业、个人负担比例,并将延长产假纳入生育津贴支付范围,将托育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形成优孕、优生、优育、优教政策合力。二是扭转“不想生”。加快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在全社会构建“尊重生育、关爱母亲、珍爱家庭”的新型婚育文化;推进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学前教育公益性;积极创建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增进妇女儿童社会福祉,形成积极生育氛围。三是解决“不能生”。将适宜的分娩镇痛、不孕不育诊治和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强化重点人群生育力保护,降低非意愿妊娠、剖宫产和人工流产率;全面推行免费婚检、孕期检查、产前筛查,预防出生缺陷,提高生育质量。
(三)持续发力“数智卫生健康”建设,更好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把握数字化、智能化方向,推动AI等与卫生健康服务深度融合。一是加快构建远程诊疗体系。重点建成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到2025年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病理服务全流程实现数字化、智慧化,叠加远程医疗、远程会诊等系统,把大医院的技术传到基层、把大医院的医生引到基层,让城乡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高质量服务。二是深化“数字家庭医生”应用。促进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在基层应用,推广便携式、可穿戴健康监测等设备,在健康管理、专业护理、日间照护等养老育幼服务上提供数字化支撑。三是持续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围绕智慧服务、智慧医疗、智慧管理,加快实现省域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电子病历跨机构调阅、费用一站式结算;大力发展互联网医院,推进线上线下医疗服务无缝衔接、院前院中院后医疗环节有效接续。
(四)协同推进生命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卫生健康作用。强化高水平医疗机构生命健康创新策源地的地位。一是强化医工融合。把握重点领域,聚焦群众重大健康需求和新药(中药)、新医疗器械及新技术的研究、孵化、转化和应用,整合我省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水平医疗机构资源,构筑多学科联合科研机制。二是突破核心技术。发挥湖北江夏实验室、湖北时珍实验室平台作用,将临床所需与科研所向紧密结合,在高端医疗装备的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形成国产替代,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三是打造优质供应链体系。坚持以用为本,建好九州医药等供应链平台企业,打通供求信息不对称的堵点,提高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率,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新药、新技术的应用份额。
(五)坚持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提升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建立“三医”协同工作机制,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一是持续深化改革。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地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医改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三医”工作会商和信息共享,协调研究解决医改重点难点问题。二是坚持群众路线。以共同缔造的理念,畅通社情民意表达和回应渠道,针对群众反应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繁等问题,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加强与医保、医药协同配合,切实解决群众看病就医中反映的问题。三是注重机制创新。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加快构建覆盖全方位健康要素、涵盖全周期健康保障、囊括全领域健康支撑的新工作模式,加快形成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