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4月5日 星期六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鄂”来守“沪”59个日夜,1.3万余名患者平安——

湖北援沪医疗队凯旋

湖北援沪医疗队凯旋

2022-06-01 14:34 湖北日报

5月31日17时22分,由上海方向开来的G1720次高铁缓缓停靠武汉站。

车门打开。一队队手拉旅行箱的特殊乘客涌出车厢。他们身着统一的中国红T恤,鼻梁、眉头隐约可见压痕。

历经59个日夜,圆满完成医疗救治任务,1091名湖北省援上海医疗队队员凯旋!至此,湖北医疗队中除134人的重症团队继续留沪守护重症患者外,已全部返鄂。

全力投入上海市全员核酸采集、检测,整建制接管方舱医院,倾情守护亚定点医院及定点医院ICU救治,协助患者急救转运……在沪期间,湖北医疗队融合“武汉方舱经验”“重症救治经验”,因地制宜再创新,守护以“一老、一少、一重”为核心的1.3万余名感染者、确诊患者,实现“鄂”来守“沪”的深情承诺。

出征,义无反顾   迎战,争分夺秒

请缨、集结、出征。4月3日凌晨,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的统一调配,领受支援上海医疗救治和核酸检测采样任务的湖北省援沪医疗队第一批1200余人队伍,整理行囊、披星戴月,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由省卫生健康委带队分乘两趟专列前往上海。

当城市还在沉沉的梦乡里,白衣天使们义无反顾,再次逆行,踏上熟悉的“战场”。

随着上海疫情的变化,我省又先后派出4批医疗队增援上海,尽锐出战。同济医院的重症救治“尖刀连”,协和医院派出原江汉方舱核心管理救治团队,中南医院拿出原雷神山医院团队原班人马,省人民医院推出重症救治和原武昌方舱医院管理团队,各市州医疗机构检验骨干人员组建核酸检测组……湖北医疗队1501人团队分布在上海方舱医院、核酸检测、中医、重症救治、亚定点医院等疫情防控救治一线。

“没有把自己当外人,就是给家里人去帮忙。什么时候回武汉?没想过这个问题。两年前,上海医疗队来援助武汉时,应该也没想过。”出征的队伍里,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南区重症监护室护士长程芳笃定地说。

“难忘武汉保卫战时,上海人民和援鄂医疗队的无私大爱帮助,一定要尽全力回报。”疾驰的高铁上,同济医院援沪医疗队领队、副院长白祥军一遍又一遍与队员们相互鼓励。

抵达上海,望着窗外空空荡荡的街头,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援沪医疗队队长尹琴对同伴说:“我们武汉人感同身受,所以才不遗余力,提供最好技术、最暖服务,用最短时间,帮助上海战胜疫情。”

放下行囊,4月4日清晨,队员们迅即投入到上海市多个核酸采样点。他们换上熟悉的“大白”战袍,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

为提高采样效率,医疗队队员们与上海各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们密切配合。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医疗队安排队员为他们开展上门采样服务。有的队员还创造条件,将电动三轮车改造成“流动采样车”开到小区楼栋前,让居民少跑腿。

湖北“大白”的全情投入,赢得了上海居民的温暖回馈。一名5岁小女孩做完咽拭子离开时,忽然向武汉市中心医院援沪医疗队队员、血管外科护士白伟男比了一个心的手势,并挥挥手笑着对他说:“武汉叔叔辛苦了!谢谢你们!”

一盒盒水果零食,一份份温暖的盒饭,一幅幅感谢的儿童画作,令队员们感动不已,视作珍藏。

首战告捷!39.9万名居民核酸采样一日完成。

攻坚,旗帜飘扬   救治,挥洒汗水

“我是党员我先上!”在湖北援沪队员们的防护服上时常能看到这几个字。抵沪不久,援沪医疗队成立了临时党委,设39个临时党支部,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第一线。

4月6日20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援沪医疗队第一组32名队员,成建制入驻上海最大的方舱医院——浦东新区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作为组长单位,他们与其他湖北援沪医疗队的28名队员联合组队,以成功应对多次疫情的“湖北经验”,开启管理W3舱内1300余名轻症患者的第一个“夜班”。

入舱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援沪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全体党员在党旗下庄严宣誓,誓言打赢这场抗疫攻坚战。

进舱后不久,大家防护服内的衣服就被全部汗透,随着夜间气温下降,湿透的衣服又让大家冷得打起寒战。尽管如此,每一个医疗队员依然尽职尽责、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湖北医护在临时党委的领导下,实施“三亮工程”、党员先锋示范工程,亮身份当先锋,点亮微心愿,点亮文化墙,为患者倾情服务。

一遍遍量体温、一次次端茶倒水,白衣天使们,有的日行3万步,只为让每位患者的水杯里都有热水;有的为了给患者加强营养,省下自己的牛奶、鸡蛋留给患者;有的则写信给患者,告诉医护人员始终与他们站在一起……

“医疗队中有大批医护参与了武汉战疫,他们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经验,融合到上海一线。”湖北省援沪医疗队临时党委成员、纪委书记曾念军说。

由协和医院、中南医院、省人民医院和武汉市中心医院等联合接管的新国际博览中心W1舱亚定点医院,深度借鉴武汉方舱医院管理模式,因地制宜起草《亚定点医院运行设置规范(建议稿)》、《亚定点医院工作制度汇编》,实战效果突出;湖北省中医院援沪队员将中医疗法带进方舱,给轻症患者传授中医养生知识、康复锻炼方法,并进行穴位按摩等适宜技术治疗,赢得患者青睐;同济医院重症医疗队将早期预警干预关口前移、开展多学科合作、坚持一患一策的重症救治经验用于上海,提高了救治率、降低了病亡率。

抚慰,驱散病痛   温暖,融化心结

是怎样的力量让这场抗击病毒的战役,最终有了让人振奋的结果?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同德同心、医者仁心。

那些不经意的话语、动作,无不流淌着驱散疾苦的大爱。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4月7日凌晨,方舱医院一位患者出现重度睡眠呼吸暂停,正在夜班巡视的武大中南医院副主任医师蔡书翰迅速将他送入抢救室,戴上呼吸机,以跪地姿态守护抚慰,直到患者转危为安。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努力。在上海华山医院,一位重症患者家属陷入绝望想放弃治疗,在援沪队员、同济医院医生卞毅耐心解释、劝说下,重拾信心,配合治疗,如今患者已拿掉呼吸机,下床走路。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呵护。曾因病情危重而无法说话的80岁金奶奶每到检查时就烦躁不安,一次次感受到援沪队员、武汉亚心医院ICU医生谭安安紧握自己的双手后,她冰封的心融化了。

面对儿童患者,队员们化身温暖的“大白”,当上“临时爸妈”,教歌舞、陪游戏、开派对,开办“方舱小学”,辅导作业;面对老年感染者,医疗队组建老年病护理团,送上中医保健、慢病康复服务。

在沪期间,湖北援沪医疗队共收治患者13571人,其中14岁以下儿童1299人,年龄最小的2个月,70岁以上老人462人,年龄最大103岁。(记者 龙华 通讯员 孙苗 张全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