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体|登录|注册

关于印发加强公立医院薄弱专科人才队伍 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2024-10-21 10:39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中共湖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医保局
索 引 号 011043372/2024-37979 发文日期 2024-10-17
发布机构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中共湖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医保局 文  号 鄂卫发[2024]32号
卫生 有 效 性 有效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卫生健康委、编办、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医保局:

现将《加强公立医院薄弱专科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共湖北省委机构制委员会办公室

       湖北省教育厅             湖北省财政厅

       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湖北医疗保障

                           20241017

 

    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薄弱专科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人才是临床专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全面提升我省公立医院薄弱专科人才的数量、素质和能力,补齐医疗资源短板,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鄂政办发〔202213号)精神,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目标

聚焦病理、护理、儿科、麻醉、精神卫生、感染等6类薄弱专科(以下简称薄弱专科),坚持统筹资源、分类施策,不断深化医教协同、人事编制、职称晋升、薪酬待遇等改革,加快建立完善薄弱专科育才、留才、聚才、用才机制。

2025年底,全省病理科医师总数达到1600人左右;护士总数达到25万人以上,每千人口护士数达到4.3人以上;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65人;麻醉医师总数达到4200人左右;精神科医师达到5.22/10万人;感染性疾病科医师总数达到1200人左右。

2027年底,全省病理科医师总数达到2100人左右;护士总数力争达到30万人左右,每千人口护士数力争达到5人左右;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87人;麻醉医师总数达到4800人左右;精神科医师达到5.48/10万人;感染性疾病科医师总数达到1300人左右。

二、医教协同加强薄弱专科人才培养

(一)加强医学院校学科建设。建立健全医学人才培养供需平衡机制,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统筹全省医疗机构薄弱专科需求,支持在鄂高等医学院校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合理制定招生计划,落实以需定招。扩大省属院校薄弱专科专业本科、专业研究生(硕士、博士)招生规模。支持各类高校创建国家重点学科、省重点学科、一流建设学科,增加薄弱专科高水平人才供给。

(二)拓宽薄弱专科人才培养路径。将薄弱专科人才培养纳入紧缺专业人才培养规划。遴选确定一批湖北省急需紧缺和薄弱专科人才融合培养基地重点院校,建设认证一批湖北省薄弱专科人才实践教学基地。实施基层订单定向免费薄弱专科人才培养项目,增强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薄弱专科人才队伍。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制定薄弱专科继续医学教育指南,大力发展远程继续教育,提升薄弱专科继续医学教育针对性、有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在职在岗薄弱专科医务人员能力水平。

(三)加强薄弱专科人才培训。全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向薄弱专科倾斜,逐步扩大招收规模。实施薄弱专科在岗技术人员专项培训计划,依托省医学会各分会和省级质控中心,每三年对全省所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薄弱专科专业医师和技师开展全覆盖培训。鼓励符合条件的专科医师参加有关薄弱专科特别是儿科、精神、麻醉等医师转岗培训。

(四)加大薄弱专科领军人才培养力度。楚天英才计划医疗卫生人才、省医学青年拔尖人才等重大人才工程向薄弱专科倾斜,加大遴选培养力度。支持更多薄弱专科高层次人才申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和高层次专家评选。支持高水平公立医院、医学院校、科研院所、高等级实验室引进一批病理学、儿科学等薄弱专科领域高层次和高水平团队。支持薄弱专科领军人才申报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鼓励支持薄弱专科人才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三、完善薄弱专科人才激励政策

(五)用足用活编制资源。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动态增加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数量各地要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的原则,摸清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编制特别是空编情况,用好空余编制,重点向薄弱专科和优秀技术人才倾斜。参照《湖北省省直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管理细则》(鄂编办发〔202215号)精神,建立各地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周转池,对急需引进的紧缺和薄弱专科高水平人才给予倾斜支持,稳定和吸引高水平医学人才。

(六)提高薄弱专科医务人员薪酬待遇。落实“两个允许”,坚持“医疗、医保、医药”协同改革,加大药品耗材集采工作力度,降低药品耗材虚高价格,腾出的空间,在让利群众的同时,及时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并向薄弱专科倾斜,每年可选取10项左右涉薄弱专科的项目进行专项调整,拓宽薪酬来源渠道。完善公立医院内部分配办法,结合实际向人民群众急需且专业人才短缺的薄弱专业倾斜,符合条件的可参考人才市场价格合理确定薄弱专科医务人员薪酬水平,所需总量在公立医院薪酬总量或绩效工资总量中单列,不计入总量核定基数落实医保基金结余留用政策,医保结余留用资金重点向薄弱专科医务人员倾斜。努力使综合性医院薄弱专科医务人员的薪酬水平不低于医院医师薪酬平均水平。

(七)增强薄弱专科职业吸引力。各地结合实际适当提高医疗机构薄弱专科专业技术高、中级岗位比例,对作出突出贡献、符合条件的薄弱专科医务人员,在岗位晋升时优先考虑。优化薄弱专科医务人员职称评审标准,突出工作实绩评价,分层级对论文、科研提出相应要求,其中县级及以下不作硬性规定;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薄弱专科的远程医疗活动,视同下基层帮扶,与职称晋升挂钩;对长期在临床一线和艰苦岗位工作的薄弱专科医务人员,在职称评审中优先推荐。鼓励薄弱专科医务人员开展科研活动,优化薄弱专科领域科研成果收益分配机制,对成果完成人和成果转化重要贡献人,可按转化收益70%以上给予奖励。深入挖掘、宣传薄弱专科医务人员先进典型事迹,积极推荐优秀薄弱专科医务人员参加各级各类先进表彰并落实奖励政策。

四、强化薄弱专科人才队伍建设保障措施

(八)完善城乡对口帮扶机制。建立健全城市三级公立医院分片包县、二级公立医院包乡(镇)的工作机制,以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为载体,以薄弱专科建设为重点,通过专家派驻、专科共建、临床带教、远程医疗、科研和项目协作等方式,带动区域内医疗机构整体提升薄弱专科服务能力和水平。城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每年至少派出3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到对口帮扶的县、乡公立医疗机构常驻开展帮扶工作。县及县以下公立医疗机构要有计划安排薄弱专科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科研院所进修学习,提升业务能力。

(九)优化多渠道投入保障机制。落实政府投入主体责任,各级政府按规定落实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投入政策,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重点学科特别是薄弱专科发展的投入倾斜力度。发挥医保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深化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耗材使用监管等改革,逐步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支持薄弱专科建设和薄弱专科人才培养。鼓励社会资本以奖学金、基金等形式支持薄弱专科人才队伍建设。

(十)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省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薄弱专科人才队伍建设考核评价方案,建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每年对全省薄弱专科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在分配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助资金时予以应用。对推进有力、成效明显的地方通报表扬,对措施不实、组织不力的地方通报批评。各地要建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确保薄弱专科人才队伍建设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公立医院薄弱专科人才队伍建设,将其纳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同机制,细化任务分工、完善配套措施,落实投入保障、强化日常调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