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5月28日 星期三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八十四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八十四场

2020-04-26 08:31 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 时间2020-04-25

  • 嘉宾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组长刘忠纯;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武汉市医学会呼吸分会主任委员程真顺;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夏文广;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阳。

  •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张修富:

    记者朋友们:

    下午好!今天,湖北省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第84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出院患者愈后康复服务有关工作情况。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组长刘忠纯先生;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武汉市医学会呼吸分会主任委员程真顺先生;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夏文广先生;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阳先生。

    首先,请李阳先生通报全省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阳:

    截至2020年4月24日24时,湖北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8128例,其中武汉市50333例,其他市州17795例。

    2020年4月24日0时-24时,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0例,无境外输入病例。全省已连续21日无新增确诊病例。全省除武汉市以外的地区已连续51日无新增确诊病例。

    截至2020年4月24日,全省仍在院治疗23例,其中:重症0例、危重症0例。

    截至2020年4月24日,全省累计病亡4512例。4月24日全省新增病亡0例。

    截至2020年4月24日,累计治愈出院63593例,4月24日新增出院病例24例,均来自武汉市。

    2020年4月24日,全省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0例,转确诊0例,解除隔离11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553例。

    通报完毕!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张修富:

    请刘忠纯先生介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危机干预有关情况;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组长刘忠纯: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领导下,成立了省紧急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组织、协调全省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相关协(学)会、高校和社会志愿组织具有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专家,有序开展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工作。参与制定《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案》、《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工作方案》等。此次疫情下的心理危机干预与我们平时的心理工作有明显的差异。针对疫情导致社会民众所产生的紧张、恐惧等心理问题,心理危机干预的核心理念就是利用专业知识,帮助民众来稳定情绪,让疫情对民众的情绪和心理的影响达到最小。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组织、实施了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专家组成员多次赴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隔离点、康复驿站进行实地调研、开展工作,了解一线医护人员和患者心理状态,对可能出现的隐患和问题提出建议。制定了方舱医院、定点医院心理援助工作方案、隔离点心理援助工作方案等。对各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隔离点的心理医疗队开展巡查,督促指导相关方案的落实,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并不断完善。

    (一)定点医院开设医务人员"心理驿站":营造温馨轻松环境,播放有关心理健康知识视频,开展放松训练,为医护人员提供生物反馈、音乐治疗、放松训练、智能心理减压放松、手工制作等心理健康服务。为医护工作者在繁忙的临床工作后,提供了一个休养生息、沟通交流、鼓劲加油的场所。

    (二)护士心理援助培训,延展心理健康服务:注重发挥护理人员在心理服务中的作用,为护士开展心理援助服务基本知识、心理服务要点、心理服务平台使用等方面培训,教授护士简单实用的心理服务技巧"看听问情互励"。护士每天为患者进行医疗服务的同时,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询问、评估、识别、简单处理,促进了定点及方舱医院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开通线上直播心理危机干预视频讲座,组织多场心理危机专家讲座。

    (三)研发"强肺心理支持系统",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心理援助。该系统在评估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心理健康资讯的基础上,重点设计了诸多心理干预的方法,比如放松训练、催眠、认知行为等方法,并增加了针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危机干预培训视频。

    二、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心理危机干预相关工作

    统筹协调援鄂国家心理医疗队人员工作安排,开展培训、督导、技术支持。2月20日、23日两批到武汉的国家心理医疗队305人与各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进行机构对接,整合各级医疗资源,统筹推进心理救援工作。通过组建的"全国援鄂精神科同行群"、"方舱医院心理工作群"发放工作材料,分享经验。统筹高校心理援助资源、省红十字会心理救援队、志愿者、社工等各方心理救援的力量,促进心理援助工作的开展。其中省红十字会心理救援队、志愿者、社工在精准援助康复驿站、开展社区心理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全国援鄂精神科医生、社会心理服务人员等进行新冠肺炎心理救援知识线上培训,提升他们的心理服务能力。

    三、开展心理援助热线工作

    湖北省各市州已至少开通1条以上疫情援助心理热线(18条热线)。招募组建心理热线服务队伍,建立志愿者定期反馈机制,针对问题及时整改,提高热线质量。3月9日湖北省精神卫生中心推出"湖北省精神医学专科联盟心理服务平台",提供社区心理援助,包含心理测评、放松训练,还有全省心理热线一键呼叫系统。

    四、加强心理健康宣教和科普宣传

    及时更新有关疫情信息如热线、政策等。向定点医院、方舱医院和隔离点印制并发放宣传海报、宣传折页、科普书籍等。专家组接受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湖北卫视、长江日报、健康报采访和录制专题节目。在湖北省政府网、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官方微信发表"抗击新型肺炎,加强心理免疫力很重要"等心理科普作品。与湖北电视台等媒体策划《打赢心理战"疫"》执行方案,安排专家接受专访。编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民心理健康实例手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干预实战手册》等。

    五、加强疫情期间社区精神卫生工作

    加强严重精神障碍肺炎感染者信息动态比对,及时联系方舱医院、定点医院和隔离点重点做好合并精神疾病的诊疗工作,稳定情绪,控制精神症状。疫情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科除每日门诊取药外,还可通过医院云医平台,网上坐诊开药,与"京东健康"一起合作,建立"紧急上线全国心理援助服务平台",助力解决精神障碍患者特殊时期购药难的问题。

    六、其他市州开展心理援助相关工作情况

    免费向市、州赠送《新冠肺炎公众心理自助与疏导指南》10万本和《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社区服务心理支持技巧50问》3.55万本,供各市州开展心理援助使用。各市州成立医院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并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开通疫情期间心理援助热线、心理问卷调查、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等工作。宜昌、荆州、襄阳、荆门、黄冈对本地新冠病毒肺炎定点医院进行心理援助或开展联络会诊,加强了应急医疗处置。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张修富:

    下面,请媒体开始提问,提问前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名称。

    光明日报记者:请问疫情逐步稳定后,心理援助服务的重点是什么?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及其家属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是什么?可以采取哪些方式帮助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组长刘忠纯:

    感谢你的提问。

    疫情逐步稳定后,心理救援服务范围和方式也在动态转变,服务重点从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隔离点、康复驿站,转到以社区为基础开展服务。服务人群对病亡者家属、患者及其家属、一线医护人员、基层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开展心理疏导,对大众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心理自我调适能力。

    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及其家属可能存在焦虑、内疚、抑郁、羞耻等消极情绪,在心理服务工作中需要提升公众对新冠肺炎的科学认识,减轻可能出现歧视、排斥等行为;增强公众对新冠肺炎患者及家属的包容度和理解度,鼓励人际间友善、支持、互助行为。建议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保持作息规律、营养均衡、劳逸结合、睡眠充足、适度锻炼,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免疫力。引导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及其家属学会换位思考,调整心态,使他们认识到周围部分人的排斥行为是一过性反应,是害怕"病毒"的反应,无需为此过度焦虑,要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来。在对出院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心理疏导的过程中,要注重倾听、鼓励,给予积极的建议等,让他们找回"安全感"。

    如想寻求心理帮助,可以拨打心理热线电话,也可以扫描心理支持平台二维码,还可以找专业心理医生咨询。

    中国日报记者:我们了解到当前湖北省的现有病例已经降至两位数,大量的病人已经治愈。请问为什么有的新冠肺炎患者在治愈后还需要给予康复治疗干预?如何进行康复治疗?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夏文广:

    对新冠肺炎应该从预防-临床-康复三个环节进行全面认识。康复诊疗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临床治愈,而是最大限度地改善和提高患者的整体功能。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后,仍可能存在乏力、纳差、情绪异常等不适。重症患者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存在呼吸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及社会功能等障碍。积极恰当的康复干预,将有利于促进患者心肺功能和体能的全面恢复,减轻焦虑等不良情绪,消除疾病的后遗症。

    新冠肺炎康复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心肺功能和体能评估结果,给予体位疗法、呼吸模式训练、徒手治疗、呼吸操,改善呼吸功能。借助功能性踏车和四肢联动等设备改善关节活动,提高耐力,低/中频电刺激预防四肢肌肉萎缩。还可通过中药、针灸、穴位按摩、隔物灸贴等中医治疗以调畅气机,修复脏腑功能。通过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锻炼,动静结合,提高患者体能。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咨询,缓解患者的恐惧感,帮助患者学会自我放松,勇敢地战胜病魔。上述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法能促进患者改善功能,早日恢复健康。

    湖北日报记者:当前,湖北全省都进入低风险区,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请问应该如何做好常态化防控形势下的心理服务?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组长刘忠纯:

    感谢你的提问。

    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将心理疏导工作纳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疫后社会、生产恢复的整体工作部署,将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援助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在常态化防控中,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建机制。建立党政领导,卫生健康、民政、财政、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心理援助服务工作机制。整合资源,组建由专业卫生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第三方专业机构、乡镇(街道)办事处、居(村)委员会、社会组织等组成的疫后心理援助服务网络。

    其次,要建队伍。建立一支本土化、能够长期服务群众的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心理援助服务体系,切实维护全省广大群众的心理健康。

    第三,要创新服务模式。落实并培训专业人员,推进互联网+心理服务模式,创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热线服务、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衔接递进、密切合作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体系。

    心理疏导需整合在统一的社会心理重建工作框架当中。必须在上级组织的统一领导下,有秩序、有纪律、规范化、科学性的开展工作。还要切实维护心理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切实保护出院患者及家属的个人和家庭隐私等。

    长江商报记者:请问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如果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可以采取哪些形式?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夏文广:

    新冠肺炎康复治疗的形式包括:门诊康复、住院康复、和居家康复。

    如患者功能障碍较重,基础疾病较多,必须在专业的康复医疗机构内进行康复,即可采取门诊康复及住院康复的形式。通过全面、专业、有针对性的康复评估,制订长期的循序渐进的个性化康复方案给予康复治疗,促进患者功能障碍的进一步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患者功能障碍程度较轻,主要以恢复体能和心理调整为主,可采取居家康复的形式,场所可选择在隔离场所、社区、家庭进行。康复治疗的具体内容以循序渐进的有氧运动为主,可选择患者以往偏好的运动形式或尊重患者意愿和现实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形式。注意运动处方的科学性、可执行性,逐步使患者恢复至发病前的活动能力水平,以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可以参考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3月12日发布的"湖北省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方案"、工作手册及科普手册,还可以参考4月6日中国康复医学会和中华中医药学会共同发布《新冠肺炎恢复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南》,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重点需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康复治疗前必须通过体格检查、问卷量表、辅助检查等方法,全面、详细地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躯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态及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障碍及严重程度,为制定康复方案提供依据。

    二是掌握康复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遵循个性化原则,尤其针对高龄及存在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加强治疗安全性。

    三是康复治疗应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测,保障治疗的安全和有效,适当调整治疗周期,建议佩戴心率及指脉氧监测仪进行相关治疗。

    四是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合理安排,避免聚集,注意对患者接触的物品及周围环境及时消毒。

    五是患者若为体质虚弱者,刺激不宜过强,康复运动以微汗为度,任何不适感立即终止治疗,完善检查,及时处理。

    楚天都市报记者: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回到社会。但是,有群众担心新冠肺炎康复者仍然会传染。请问新冠肺炎康复者回到社会有传染性吗?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武汉市医学会呼吸分会主任委员程真顺:

    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标准有四条:

    1.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

    2.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

    3.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

    4.痰、鼻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这既符合肺炎的治疗原则,又符合呼吸道传染病的管理要求。

    在新冠肺炎临床诊疗过程中,因发现核酸检测存在假阴性现象,国家诊疗方案做了修订,要求达到出院标准后,在隔离点还需要继续医学观察至少14天,再次复查核酸阴性,才会回到家中,相当于加了保险,是严谨和科学的。根据目前的研究和临床观察没有发现康复者具有传染性。因此,他们回归社会是安全的,也有利于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康复,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社会各界要以积极的心态迎接他们回归到我们身边、回归正常生活。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张修富:

    谢谢各位发布人!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