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八十场
时间:2020-04-21
嘉宾:神农架林区党委副书记、区长刘启俊;神农架林区党委常委、林业管理局长王兴林;神农架林区党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文华;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阳。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张修富:
记者朋友们:
下午好!今天,湖北省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第80场新闻发布会,介绍神农架林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
神农架林区党委副书记、区长刘启俊先生;
神农架林区党委常委、林业管理局长王兴林先生;
神农架林区党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文华先生;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阳先生。
首先,请李阳先生通报全省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阳:
截至2020年4月20日24时,湖北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8128例,其中武汉市50333例,其他市州17795例。
2020年4月20日0时-24时,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0例,无境外输入病例。全省已连续17天无新增确诊病例。全省除武汉市以外的地区已连续47日无新增确诊病例。
截至2020年4月20日,全省仍在院治疗102例,其中:重症6例、危重症13例。
截至2020年4月20日,全省累计病亡4512例。4月20日全省新增病亡0例。
截至2020年4月20日,累计治愈出院63514例,4月20日新增出院病例3例,均来自武汉市。
2020年4月20日,全省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0例,转确诊0例,解除隔离25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544例。
通报完毕!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张修富:
请刘启俊先生介绍神农架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神农架林区党委副书记、区长刘启俊:
各位记者朋友、网民朋友:
下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神农架的关心和关注。
神农架因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此搭架采药而得名,是华夏文明、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在此交汇,人文历史独特。神农架是全国首个同时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三大保护制度冠名的地区,被誉为“物种基因库、华中之肺、华中水塔”,生态功能独特。神农架人口不多但面积不小,虽地处深山但知名度、美誉度较高,独特的文化、区位、生态,决定了我们必须走独特的差异化发展之路。
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神农架林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
截至4月20日24时, 神农架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1例,治愈出院11例,自2月29日最后一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连续52天“零增长”,在全省最早实现确诊疑似“双清零”。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中央指导组、省委省政府有力指挥的结果。同时,也得益于河北省对口支援神农架林区防控工作队的火线驰援、鼎力相助,得益于广大医护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挺身而出、无私奉献,得益于区内外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和热心人士慷慨捐赠、雪中送炭,得益于全区8万神农儿女的团结一心、主动支持。在此,我谨代表神农架林区政府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由衷的感谢!
当前,为尽快恢复美丽幸福神农架的生机与活力,重点抓四个方面的工作:
1.加快全面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按照“分级防控、分区管理、分类监管、分期推进”思路,全力推动复工复产、复农复市。全区“四上企业”、纳入省级调度管理的亿元以上建设库项目复工复产率100%,除教育培训机构、娱乐场所外,全部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过程中,我们强化“三到位”:一是防控措施到位。实行“一企一策一专班”,加强跟踪指导服务,确保防控机制、员工排查、设施物资、环境消杀、安全生产落到实处。二是服务保障到位。第一时间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困难,开辟企业用工返程绿色通道,开展“点对点”服务保障用工,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原材料和防疫物资紧缺问题。三是政策支持到位。减轻企业负担、强化信贷支持力度、加大财税和稳岗支持,为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办理展期贷款3.95亿元,发放贷款4.43亿元,发放支小再贷款9984万元。工业用水用气价格下调10%,参与疫情防控相关生产的企业用电补贴30%。
2.加快实施旅游业“复元工程”。疫情对旅游业冲击较大,而生态旅游是神农架的支柱产业。为此,我们决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于3月25日全面有序开放神农架景区,重点抓三个“落到实处”。一是把对游客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系统研究制定旅游营销政策,实施门票优惠,发挥酒店协会作用鼓励引导酒店让利游客,推出“返、免、奖、补”等消费优惠措施,拉动旅游消费和旅游增长。二是把对旅游企业的支持政策落到实处。逐企逐项落实支持旅游实体经济发展措施,返还旅行社80%保证金,支持中小微文旅企业再贷款、再贴息政策。重点对旅行社、精品酒店、特色民宿等旅游经济实体加大扶持力度,让他们活下去、练内功、逐步强起来。三是把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落到实处。强化“建成世界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目标导向,回答好“以什么吸引游客、靠什么留住游客”的市场之问,围绕“全域、全产业链、全要素”,重塑产品体系、优化营销体系,加快旅游业与大健康、大农林深度融合,加强区域旅游合作与联动,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智慧旅游、景区提升等关键性支撑性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国家公园“国民自然教育课堂”等研学计划,加快推出“秘境神农”等文旅项目,丰富生态旅游产品。
3.全力以赴决战脱贫攻坚。当务之急是克服疫情影响,巩固提升脱贫成果,重点抓好稳岗就业与特色产业。
抓稳岗就业:首先是强稳岗。通过落实社会保险政策、援企稳岗政策为企业减负,惠及100多家企业、3912名职工。其次是促外输。开展“网上春风行动”“线上招聘”,发布供需信息3000余条,向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爱心礼包2000余份,集中组织21批次“点对点”复工返岗。第三是扩就业。鼓励区内重大项目、市场主体灵活增加就业岗位,比如“打短工”的方式,“保神”高速、“郑万”高铁等大项目增加灵活就业2万个工日以上,区内企业年内可增加5万个工日。
抓特色产业:主要是系统研究制定种养扶持、项目支持、金融扶贫、消费扶贫等措施,抢抓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后的消费恢复期,利用“网络视频”“直播带货”等模式,加强线上引流,带动神农架百花蜜等农特产品的销售。
4.坚守生态安全底线。针对护林防火重点期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期交织叠加的实际,坚决压实属地、主体、主管责任,充分发挥“空中有飞机、山上有监控、路口有探头、林中有巡护、应急有队伍”五位一体立体管护网络作用;“重点时段重点防、重点地段重点守、重点人群重点管”,开展山林巡查1.2万余人次,巡查山头1850余座(次),排查整改隐患20处;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非法交易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曾有媒体报道:林区护林员“一年穿破十年鞋”、神农顶民兵哨7任哨员34年坚守岗位,正是有了神农架“看山人”的艰辛付出,才取得了连续40年无较大森林火灾和重大人为破坏生态资源案件的成绩。
最后,诚邀各位记者和网民朋友到神农架走一走、看一看,体验生态之旅、洗肺之旅。
谢谢!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张修富:
下面,请媒体开始提问,提问前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名称。
湖北日报记者:请问神农架林区是怎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
神农架林区党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文华: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关于疫情防控工作,刚才刘区长已经做了介绍,我重点介绍一下神农架林区政府服务企业复工复产的主要做法。
1.统筹谋划,健全工作机制。我们成立了林区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综合协调、工业企业、商贸流通、文旅企业、农业生产、建筑行业、重点项目7个企业服务工作专班,每日调度、24小时值班,实地督导。同时,建立区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包保联系制,每位区级领导对口服务联系一批项目,压实工作责任。
2.超前服务,加快复工审批。将企业复工复产由“事前审批”变为“事后监管”,让企业先复工复产,再由疫情防控督导组,加强督导企业落实好疫情防控“五个到位”的具体要求。企业复工复产申请“一窗受理、并行办理”,通过线下线上统一受理申请、一次性收取材料,指挥部及时审批,限时办结。
3.主动作为,解决企业难题。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解决企业在复工复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破解企业政策掌握不够问题。收集整理国家、省、林区防控指挥部有关促进企业复工复产方面涉及的税收减免、银行融资、稳岗稳企等各类优惠政策,编印《神农架林区应对疫情惠企政策汇编》,发放到各企业,帮助企业了解、掌握和申请符合自身条件的相关惠企政策。二是破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区属企业今年将要实施的重点项目推送给省发改委,争取纳入省国开行、农发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融资计划。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深入了解企业资金需求,出台《关于支持林区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截至目前,各类金融机构共为企业发放贷款4.43亿元。三是破解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建立企业用工返程交通绿色审批通道,组织企业开展“点对点”一站式的包车服务,对外向广东、江苏等地发出21批次返岗专车,向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爱心礼包2000余份。对内组织企业开展“点对点”一站式的包车服务,接回滞外返岗人员5000余人次。
谢谢大家!
长江云记者:请问当前神农架林区企业复工复产和项目开工复工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下一步还有什么举措来推动企业达产达效?
神农架林区党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文华:
感谢您的提问。在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和项目开工复工上,我们积极做好保障服务。一是利用“12345”热线负责宣传财政补贴、税费减免、住房公积金缓交、金融支持、援企稳岗等一系列优惠和支持政策,帮助企业增强信心、渡过难关。二是各乡镇、区直各部门建立健全企业复工复产和项目开工复工诉求响应机制,主动靠前服务,及时掌握复工复产进展、员工返岗最新动态,建立纵向、横向的信息报送和信息互通工作机制,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和金融机构解决消毒液和口罩缺乏、物资运输、企业周转金、原材料购买等具体困难和问题。三是“一企一策”,按行业、分条块随时调度、随时研究,能协调解决的及时解决,需省级层面解决的及时通过日报告平台上报至省级综合协调组研究解决。
通过努力,目前我区65家“四上”企业,复工复产率均达到100%,返岗率为98.8%。纳入建设库管理的亿元以上23个项目已开复工,其中包括新开工项目5个,续建项目复工18个,总体复工率达到100%,返岗率为98.4%。
下一步,我们将工作重点向达产达效转变,注重协调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深层次问题。一是加强企业复工复产监测分析,提高复岗率、达产率、产能利用率,加快人员、物资、资金等要素流动,推动重大项目、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二是积极化解产业链转移、订单丢失、市场开拓受阻、物流成本增加等问题,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切实帮助行业、企业解决现实困难。三是更好发挥林区龙头企业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重点抓好旅游产业链。同时,督促抓好《湖北省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中国日报记者:神农架是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今年是三年试点最后一年,将全面迎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考核验收,请介绍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神农架林区党委副书记、区长刘启俊:
谢谢您的提问。“国家公园体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2019年6月,国家出台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赋予国家公园更加丰富的内涵、更加艰巨的使命。
神农架国家公园是全国十个体制试点区之一,也是湖北省唯一的试点区。神农架国家公园行政上跨越神农架林区5个乡镇25个村,总面积1170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 35.97%。神农架国家公园划分为严格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游憩展示区、传统利用区4个功能区,严格保护区、生态保育区共占93.3%,体现了保护优先的原则。2016年11月17日,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由省政府垂直管理。2019年,神农架国家公园经国家林草局第三方考核、评估,被评定具备建立国家公园的生态和文化条件。
试点以来,我们大胆探索,主动作为,聚焦“各类保护地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缺乏系统规划”等问题,重点开展了“实现分级、分区的科学保护,实现一体化的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管护政事分开”3个方面、13项具体工作,已完成神农架国家公园机构组建、立法、智库建设、制度建设、管理能力建设、政策平台建设、重大科研平台建设、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特许经营与旅游活动规范等9项工作。专项规划编制、稀缺资源保护、生态移民、开发活动控制4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我们坚持做好自然资源保护的“混合运算”:在保护理念、法治思维上做“加法”;在严格控制人为开发活动、资源消耗上做“减法”;在产业转型发展、生态红利共享上做“乘法”;在全民公益性彰显上寻求“最大公约数”:
一是创新保护方式。建立管理局-管理处-管护中心三级管理体系,科学划定责任林班、管护小班,加强扁平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联合神农架国家公园6个毗邻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成立鄂西渝东毗邻保护地联盟,各保护地间连通联保联防;
二是实施生态环境修复。秉承“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理念,坚持主动修复与自然修复、利用可再生材料与废旧利用、生态修复与地质灾害治理、生态修复与自然人文景观“四个结合”原则,完成生态修复76处、21万平方米,人工疮疤和裸露山体基本得到修复;
三是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对国家公园内严格保护区和生态保育区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已完成大九湖国家湿地片区移民搬迁459户、1732人,投入补偿资金3.98亿元,整体改善了搬迁户居住条件,依托生态旅游开辟了致富门路,实现“搬得走、稳得住、能致富”;
四是构建生态廊道体系。按照“主副配套、简繁结合、立体交织、全域成网、景观相宜”理念,结合动物分布规律、生活习性和现场地形,率先开展野生动物通道建设,建设上跨式、下涵式、缓坡式野生动物通道25处,配套红外相机、监控探头,为科研、保护提供基础支撑;
五是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对社区居民实施新能源替代补贴,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积极探索建立公益性岗位、兽灾商业保险、社区产业帮扶等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有效化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六是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组建了院士领衔的专家咨询库和“一站两院士”院士工作站,与17家国内公园、5家国外公园建立了姊妹公园合作关系,与全国29所高校、12家科研机构开展多领域研究活动。试点以来,开展学术交流互访近70批次、500余人,有效提升了科研保护水平。
谢谢!
荆楚网:神农架林区作为全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森林防火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这一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确保无重大森林火灾?
神农架林区党委常委、林业管理局长王兴林:
谢谢您的提问。神农架林区是湖北省最大的国有林区,林地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的96.5%,森林覆盖率高达91.1%。我们牢固树立“预防”大于“扑救”理念,纵向上,建立“六长”负责制,将护林防火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田间地头,真正确保入脑入心。横向上,根据森林资源管护面积和分布情况,划定管辖区域,落实管护面积,明确管护责任,将防火任务、管护措施、工作责任落实到基层林场、所(站),落实到护林员,落实到防火一线。还积极与周边县市建立森林防火密切友好合作关系,形成乡镇与乡镇、林场与林场、乡镇与林场之间分工协作,信息共享、联防联管联动机制。
“天保”、“退耕”两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神农架林区林下可燃物载量逐年递增,达到每公顷30吨以上,超过了国际通用的易发生森林大火的临界值。针对森林火灾防不胜防的危险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我们主要采取三项措施:
1.重点时段重点防。每年10月1日-次年5月1日,定为森林重点防火期,特别是“十一”“元旦”“春节”“清明”等重点节假日,以及高火险天气,重防重管。野外火源巡查队和生态护林员加大巡逻力度和频度,开展火灾隐患拉网式排查,始终保持“见烟就查、见火就罚、违法就抓”高压态势,严管严控一切违规野外用火,及时制止和消除森林火灾隐患。
2.重点地段重点守。严守五个重点地段,对进山路口、公墓区、寺庙、野外露营地、林田交界处等重点地段实行严防严守。春节、清明节期间,加强公墓区、寺庙的值班值守。开展全域禁售、禁鞭禁燃烟花爆竹行动,免费为祭祀扫墓人员提供树苗和鲜花,大力倡导鲜花祭祖、文明扫墓新风,把火源堵在山下林外。
3.重点人群重点看。对“痴、呆、傻”人员、精神疾病患者、独居老人和小孩等重点人群实施一对一、人盯人的重点监管,签订监管责任书,不定期到被监管人家中进行回访,随时随地掌握重点人群生活动态。严禁严查林内吸烟、野外用火取暖做饭、上坟祭祖烧纸点香、农事用火、燃放鞭炮等野外用火行为,防火责任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一直以来,我们把提升森林防火能力建设放在第一位置。全区共建立扑火应急队95支、2475人,其中以机关干部职工、民兵预备役人员等组成的半专业森林消防队15支、423人,以乡村干部、生态护林员等组成的群众森林消防队77支、1941人,以驻地武警、森林消防组成的应急森林消防队3支、111人。已建立区级防火物储备库一个,乡镇级储备库16个,储备风力灭火机、高压细水雾灭火机、割罐机、灭火水枪、便携式水泵、油锯、二、三号工具等主要灭火装备7500余件(套)。与此同时,我们还利用现代科技大力加强森林防火、资源管护网格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安装高山林火视频监控86台、监控探头1553 套,配置无人机11架、流动指挥车1台,北斗巡护手持终端1530台,建成信息指挥中心、视频监控、北斗定位、无人机巡航四大系统开展远程监测,构筑了“空中有飞机、山头有监控、路口有探头、林内有巡护、应急有队伍”的五位一体的立体管护网络,形成了资源管护一张网、林业信息一张图。
神农架林区连续40年无较大森林火灾是几代林业人用脚印和汗水换来的,既是天帮忙,更是人努力。长期以来,我们持续深入推行全民动员、全员参与的防火宣传教育体系,营造了人人讲防火、人人知防火、人人懂防火的浓厚氛围,将护林防火责任压实到了单位、乡镇、村组,到家到户到人头。管护手段也实现了由过去的单纯人防到现在的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转变,神农架的防火成果、生态安全得到了不断巩固。谢谢大家!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张修富:
谢谢各位发布人!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