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5月28日 星期三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六十八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六十八场

2020-04-11 08:27 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 时间2020-04-09

  • 嘉宾十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荣山; 十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欧阳立; 十堰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金强; 十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李东晖;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阳。

  •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向培凤:

    记者朋友们:

    下午好!今天,湖北省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第68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堰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情况。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

    十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荣山先生;

    十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欧阳立先生;

    十堰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金强先生;

    十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李东晖先生;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阳先生。

    首先,请李阳先生通报全省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阳:

    截至2020年4月8日24时,湖北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7803例,其中武汉市50008例,其他市州17795例。

    2020年4月8日0时-24时,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0例,无境外输入病例。全省除武汉市以外的地区已连续35日无新增确诊病例。

    截至2020年4月8日,全省仍在院治疗401例,其中:重症70例、危重症67例。

    截至2020年4月8日,全省累计病亡3215例。4月8日全省新增病亡2例,来自武汉市。

    截至2020年4月8日,累计治愈出院64187例,4月8日新增出院病例45例,均来自武汉市。

    2020年4月8日,全省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4例,转确诊0例,解除隔离20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674例。

    通报完毕!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向培凤:

    请刘荣山先生介绍十堰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情况;

    十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荣山: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

    十堰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全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的基础上,稳妥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市、复业,努力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因时因势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严格落实省指挥部复工复产安排,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采取“一企一策、分类管理”,全力保障182家“停不得”企业恢复运转;按照“扩产一批、转产一批、新建一批”的办法,支持医药企业扩能转产,全市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由1家增加到13家;建立政企会商、部门协作、市县联动机制,以服务东风商用车生产防疫应急车辆为契机,推动东风商用车配套产业链恢复。以东风商用车为龙头,带动汽车及零部件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采取差异化策略,分类分时推动非限制类企业在符合疫情防控条件下应复尽复。目前,东风商用车日产量突破700台,创历史新高,全市936家规上企业已复工925家。

    2、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坚持重点项目建设年度目标不变、投资力度不减,结合疫情形势制定了《重大项目开工复工专项督导办法》,聚焦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复工率、当日实物量等核心指标,分类施策、精准调度,全力以赴抓开工、促复工。落实“首席服务官”和“项目代办”制度,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组建73个专班为重大项目提供“全过程、保姆式”服务,靠前协调解决疫情防控、人员返岗、原材料供给等要素保障问题。同时在全面确保疫情安全的基础上,我们稳妥组织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着力提振市场信心。目前,我市已集中开工8批次244个项目,省级重点项目已全部开工,全市452个亿元以上续建项目全部复工。

    3、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春季农业生产。紧盯脱贫攻坚任务,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全面开展挂牌督战,深入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持续抓紧、抓实、抓细各项脱贫措施,着力防范“因疫返贫、因疫致贫”。截至4月8日,全市扶贫车间全面复工,吸纳贫困劳动力13455人;各级扶贫工作队帮助贫困群众销售滞销农产品1423万元。在农业生产上,我们认真落实“不误农时、稳产保供”要求,有序组织春播春管。目前,全市春播进度与往年基本持平。蔬菜、生猪、畜禽等本地农产品供给趋于稳定。

    4、稳妥推动非限制类服务业复市复业。实施限制清单管理,加强全程服务指导,在落实“两方案,一承诺”和“五个到位”的基础上,有序推动商贸、旅游等非限制类服务业复市营业。截至4月8日,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已复工192家;限上商贸企业已复工677家;A级旅游景区已恢复营业61家。

    5、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我们坚持以扶工扶产促复工复产,建立市级领导分片包联机制,我们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全市组建388支工作队,下沉企业一线开展“面对面、点对点”服务,为企业纾难解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各项惠企援企政策,制定“支持企业复工复产29条”。从财政扶持、贷款贴息、稳岗就业、要素保障等多方面,打好政策支持的组合拳,努力与企业共克时艰。疫情发生以来,我市统筹安排各类专项资金3291万元,引导投放优惠贷款15.5亿元,延期企业偿还贷款本金37.5亿元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下一步,我市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努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在这里非常感谢社会各界,特别是媒体朋友对十堰的关注和支持,欢迎大家多到十堰走走看看。谢谢。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向培凤:

    下面,请媒体开始提问,提问前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名称。

    经济日报记者:十堰市在推进复工复产中,是如何发挥重大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的?

    十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欧阳立:

    谢谢您的提问。防疫是大战,发展是大考,重大项目建设是应对大战大考的硬招、实招。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投资项目“牛鼻子”。

    一是抓当前,提振投资信心。坚持以项目带投资,以投资促发展,举行全市2020年一季度集中开工活动,分批集中开工重大项目244个,总投资908.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33.5亿元;项目平均投资规模达3.7亿元,总投资超过20亿元的7个,超10亿元的35个,亿元以上的145个;产业项目占60.2%;总投资占67.7%;年度计划投资占比66.3%。

    二是抓推进,强化投资支撑。开展“三督一促”(督开工、督入库、督问题化解,促经济全面恢复)行动,全力推进3个省督办重大产业项目、16个省重点、73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72个市重点项目建设提速,确保“应开尽开、应复尽复”。努力形成更多的投资量、实物量、工作量,追赶因疫情拉下的工作进度。目前,全市452个亿元以上续建项目全面复工,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4个,返岗率达97.5%。

    三是抓服务,强化要素保障。坚持优服务、优管理、优环境,落实重大项目“首席服务官”“项目代办”制,26名市级领导担任重大项目“首席服务官”,对37个包联项目实行“全过程、保姆式”跟进服务;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下沉一线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开展联系产业、帮扶项目、引进资金“联帮引”活动;为切实解决项目用地瓶颈,土地规划部门成立了136个“土保姆”专班,一对一服务117家企业,提供用地要素服务。推动重大项目审批“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十堰至卧龙500KV输电线路工程复工申请当日提交、当日办结,百二河桥梁工程等项目从报送资料到批复仅用2天时间。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三个转变,由推动续建项目开工复工转变到统筹推进各类项目快建设、快开工、还要落地上来。由协调解决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具体问题转变到统筹推进项目谋划、开工建设、优化服务、竣工达产,全流程提质增效上来。由抓当前项目开工复工转变到统筹推进危中寻机,化危为机、补短板、强弱项,谋划新一轮高质量投资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上来,以投资强度促发展的速度,稳住发展的大局。谢谢。

    中新社记者:十堰是全国知名的"汽车城",请问十堰在推动汽车产业全面复工复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十堰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金强:

    谢谢您的提问。汽车是一个产业链较长的行业,产业协同要求较高。在推动汽车产业全面复工复产过程中,我们以服务东风商用车公司生产防疫应急车辆为契机,协调与之配套的691家企业迅速复工复产,以东风商用车产业链恢复为引领和示范,带动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协同复工复产,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政企协同。十堰市与东风商用车公司联合成立防疫应急车辆生产服务协调领导小组,每天召开一次视频例会,通报工作进展,梳理存在问题,明确改进措施,确保及时打通堵点、推动工作,确保了防疫应急车辆顺利生产,也为汽车产业全面复工复产探索了经验、树立了样板。截至3月16日,我们共召开了视频例会27次,解决问题86项,确保了防疫应急车辆顺利生产,也为汽车产业全面复工复产探索了经验。

    二是产业链协同。主要包括复产企业顺序协同和生产计划与目标管理协同。 根据产业链供应的优先级,东风商用车公司每天明确次日需复工复产的紧急供应商名单,十堰市根据名单集中分解任务、组织资源,确保复工复产科学有序。东风商用车公司根据市场订单,制订每日生产计划,并将任务分解到一级供应商,一级供应商将任务再分解到二级供应商,目标引领,层层传导,逐级考核,确保各级供应商生产同步。

    三是经验复制推广。通过认真总结服务东风商用车防疫应急车辆生产的经验,我们在省防指启动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后,坚持落实企业服务专班和服务清单制度 ,全面推进东风小康、三环、大运等主机厂复工复产,以主机厂带动配套企业全面恢复。目前,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生产能力基本恢复到疫前水平,汽车产业用电指数达到100以上,东风商用车日产量突破700辆,超过疫情前同期水平,创历史新高。

    同时,我市应兄弟省市和国内整车企业的要求,积极促成相关配套企业复工复产、保障供给,为全国汽车产业尤其是商用车产业全产业链复工复产贡献了十堰力量。

    法制日报记者: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有返岗意愿的农民工越来越多,请问十堰在促进农民工返岗复工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十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李东晖:

    谢谢您的提问。经调查摸底,我市常年外出务工人员60万人左右,春节期间返乡41.4万人,近期有返岗意愿的38.18万人。截至4月8日,已实现返岗复工33.4万人。为做好此项工作,我们主要采取"1+2+3模式"精准助力农民工返岗复工:

    "1"是"一份清单",精准摸排返岗需求。充分利用人社部"点对点"用工服务平台,依托驻村工作队、乡镇人社中心,逐步摸清外出务工人员务工地、务工单位等相关基本信息,掌握本地农民工返岗及就业愿望。如房县加大重点企业到乡镇召开专题招聘会的场次和密度,为全县近60个规模企业征集岗位3384个,14个乡镇领导带队,带领500余人到15家企业现场参观,通过前期对接,达成初步就业意向3287人,完成规模以上企业招聘新员工819人。

    "2"是"两大保障",精准输送返岗复工。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先后两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农民工返岗复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出台《十堰市农民工返岗复工工作指导意见》,成立了外出农民工返岗复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人社局,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形成了工作合力。 二是做好点对点、返岗服务保障。按照"政府牵头、部门协同、统一组织、供需对接、全程管控、安全温馨"原则,实行"一车一策"。对市外返岗农民工,市人社部门与农民工输出地人社部门精准对接,联系交通运输部门,专车专线运送,实现了家门直达厂门;市辖区内的农民工返岗,由县市区人社部门之间对接,实行专人管理、专车接送,点对点从现居住地精准流向用工单位。截至4月8日,人社部门通过"点对点、一站式"方式集中输送外出务工人员522批次4.39万人。

    "3"是"三项举措",精准引导就近就地就业。一是扎实开展网上"春风行动"招聘活动,帮助有意愿留在本地就业的农民工足不出户实现就业,截至目前,我市通过线上招聘,共录用农民工10343人。二是引导农民工家门口就业,深入挖掘重点工程项目用工潜力,帮助农民工等人员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截至目前,我市重大项目和扶贫车间共吸纳就业4.02万人。通过开发防疫志愿者岗位和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973人。三是鼓励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积极鼓励引导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对创办经济实体的农民工给予2000-5000元的一次性返乡创业补贴,全市全年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计划3000人以上。

    湖北日报记者:针对疫情防控中的薄弱环节,十堰市在补齐短板弱项,培育增长点上谋划了哪些项目?

    十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欧阳立:

    短板就是潜力、弱项就是空间。针对疫情防控中发现的短板和弱项,十堰市突出精准和有效两个关键,精准施策谋划储备项目,靶向发力扩大有效投资,按照"可准入、可落地、可申报、可持续"要求,谋划补短板、强弱项、培育经济增长点的重点项目1068个,总投资3294亿元。

    一是基础设施补短板。谋划老旧小区改造、神定河污水治理、百二河综合管沟、京能集中供热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454个,总投资300亿元。

    二是公共领域强弱项。谋划西苑医院、太和医院、人民医院等应急救治能力提升等公共医疗卫生项目83个,总投资62亿元。

    三是信息建设上台阶,围绕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谋划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3个,总投资64亿元。

    四是新兴业态抓机遇。围绕"宅经济"、在线教育、无人零售、智能配送、智慧医疗等谋划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项目30个,总投资72亿元。投资3亿元的十堰新能源智慧出行科技产业园建成运营后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带动就业2000人以上。

    五是产业升级促发展。围绕强龙头、补链条、创品牌,谋划产业转型升级项目244个,总投资1578亿元,其中总投资103亿元郧阳区汽车文化产业园等项目计划年内开工。

    六是文旅集聚扩消费。谋划汉水街、均州老城、武当文化特色街区等县级新型文旅商业消费聚集区建设项目10个,总投资25亿元。

    这些新谋划项目,注重项目的支撑性、引领性、效益性、协同性,有利于补齐短板弱项,培育壮大新动能。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对上衔接,吃透政策、精准谋划、迅速争取,做实前期服务到位,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政策的"笼子"、国家规划的"盘子"和国家资金的"袋子", 同时在专班推进、要素保障、立项审批、资金支持、试点示范等方面做好服务协调,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实现重大项目有序推进、滚动接续。

    湖北之声记者:受疫情期间停工停产影响,当前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紧缺等一系列困难和问题,请问十堰是如何应对的?

    十堰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金强:

    好,谢谢你的提问。

    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我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惠企援企的政策,切实打好惠企援企的组合拳,努力降低疫情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冲击和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4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财政金融“扶”。在财政扶持方面,我市统筹各类专项资金3291万元,对140家中小企业给予奖补支持;筹措2.5亿元充实到市级中小企业应急周转资金,将周转金年息从原来的4.35%降低到2.175%,并为抗疫重点企业提供免担保费担保;对全市6.4亿元重大产业基金资金和市级调度资金延期半年收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在金融支持方面,我们借助央行资金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向复工复产企业投放优惠贷款15.5亿元。争取银行机构向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投放抗疫再贷款4.34亿元。延期企业偿还贷款本金37.5亿元。银行自有资金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规模达到28亿元。通过政银企对接促成13家银行机构与76家企业签订信贷协议32.9亿元。

    二是要素成本“降”。实施灵活水电气价格支持中小微企业,全市13.3万户企业享受电价95%的优惠政策,预计减轻企业用电成本5000余万元;执行两部制电价,预计全市689家用电企业可减轻成本3000余万元。下调中小微企业用水、用气价格,预计减轻企业成本1120余万元。

    三是稳岗就业“援”。对全市首批4976家中小微企业返还失业稳岗资金2089万元,稳定就业岗位10.5万个。实施“免征、延期缴、缓缴”社保费政策,在政策周期内将为企业减免基本养老、医保、失业、工伤四项社保费7.43亿元;对受疫情影响企业发放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2805万元;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484万元。

    四是审批流程“简”。在行政审批上化繁为简,大力推行“不见面审批”和容缺承诺制审批,开通审批“绿色通道”,采取“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预约办”等模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对民生和防疫相关的审批事项,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如湖北嘉麟杰服饰有限公司转产抗疫物资,仅用1天时间就顺利完成一类医疗器械备案,现在企业每天可生产隔离衣1万件,谢谢。

    荆楚网记者: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企业复工复产,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将持续凸显。请问十堰在稳岗稳企稳就业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

    十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李东晖:

    谢谢你的提问,为全面落实国家、省稳企援企政策,积极应对疫情给就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我市制定了《关于稳企稳岗稳就业的实施意见》,提出了14条具体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援企稳岗方面。一是减免企业社保缴费。2020年2月至6月,免征全市各类参保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已缴纳的按程序退抵。经测算,全市2-6月共可为5531家单位减免社保费4.74亿元,涉及17.31万人。二是加大稳岗返还力度。及时启动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工作,对企业裁员(减)率不高于5.5%的企业和参保500(含)人以下企业,按一定比例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首批4976家中小微企业2089万元失业保险费在2月底已全部返还到位。三是落实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对春节期间开工生产、配送疫情防控急需物资的企业中新吸纳就业的人员,按2000元/人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对实际处于生产一线的老员工,按照1000元/人给予一次性就业补贴。

    支持就业创业方面。一是全力服务企业用工。建立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开展网络招聘专项活动,支持推广视频招聘、远程面试、网上签约报到等新型招聘模式。二是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降低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对受疫情影响的个人和企业创业担保贷款贴息予以倾斜支持。截至目前,全市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484万元。三是引导农民工有序就业创业。强化“点对点、一站式”返岗复工服务。依托扶贫车间、本地龙头企业带动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对返乡人员首次创业正常经营6个月及以上、带动就业3人及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四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扎实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对通过省人社厅评审的大学生创办的项目给予2万元至20万元的无偿扶持资金。

    兜底保障方面。一是加强困难人员兜底保障。及时为领取失业金人员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对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参保失业人员,发放6个月失业补助金。二是强化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通过增设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对从事公益性岗位政策期满仍未实现稳定就业的,政策享受期限可延长1年。

    技能培训方面。鼓励各类就业重点群体和企业职工通过网络参加技能提升行动,并按规定申报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对获得职业技能等级的个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

    聚集人才方面。实施《武当人才支持计划》,落实人才引进补贴、住房补贴等措施,助力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关于我市稳企稳岗稳就业的14条政策,我们已经在十堰市人民政府网站和十堰市人社局网站上做了公示,也欢迎大家做更详细的了解,谢谢!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向培凤:

    谢谢各位发布人!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