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8月13日 星期三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五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五场

2020-02-17 09:58 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 时间2020-02-16

  • 嘉宾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家胜;福建省援助医疗队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康德智;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杜德兵。

  •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向培凤:

    记者朋友们、广大网友:

    下午好!今天,湖北省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第二十五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宜昌市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

    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家胜先生;福建省援助医疗队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康德智先生;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杜德兵先生;为大家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张家胜先生介绍宜昌的情况。

    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家胜: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我们宜昌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全力以赴开展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截至2月15日24时,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01例(含临床诊断病例48例),治愈140例、病亡21例。现有疑似病例42例。当前,我市疫情形势虽总体趋于平稳,但依然严峻复杂,处于最吃劲的关键阶段。疫情总体平稳,主要表现在三个下降:一是新增确诊病例1月31日达到最高峰(109例),之后振荡下行,近三天分别为67例(含临床诊断病例51例)、29例(含临床诊断病例16例)、14例(昨天没有新增临床诊断病例,还核减了存量19 例);二是新增疑似病例2月1日达到最高峰(123例),之后开始下降,近三天分别为9例、17例、22例;三是直接确诊病例1月31日达到最高峰(67例),之后持续下降,近三天分别为7例(含临床诊断病例5例)、21例(含临床诊断病例16例)、1例。疫情依然严峻复杂,主要表现在两个较多上:一是重症、危重症较多。现有确诊病例中重症83例、危重症23例;二是发热门诊及留观人员较多。随着近期全民体温监测,发热门诊接诊人次近三天分别为860、820、605人/次,发热留观人员近三天也分别为306、314、280人,这个总量还是比较多的。

    根据当前疫情发展变化的形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这里主要介绍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开展健康状况摸排。到2月15日,全市共排查136.64万户、398.42万人,共排查出发热人员2928人,已全部按规范进行了处理。同时,我们还对近期通过电话、网络咨询过发热相关情况的人员,进行追踪排查。

    二是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全市确定13家定点收治医院,总床位数2685张,从战斗打响至今天,我们对所有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集中收治,做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全市共投入2335名一线医护人员,开展医疗救治。非常感谢福建省千里驰援,首批援宜医疗队2月11日到达,已投入紧张的医疗救治工作。针对救治任务重,特别是重症、危重症病例较多的情况,我们集中宜昌与福建两地的优势医护资源,对重症、危重症组建多学科联合专家组,开展“一例一策”、中西医结合全力救治,努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三是关口前移加大病患筛查力度。为更加主动、更加精准有效地防控疫情,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不断前移关口。首先,坚持疑似病例集中收治,实行应检尽检、动态清零。其次,在对不能排除新冠肺炎的发热留观人员实行集中隔离观察的基础上,开展血常规、CT检查和病毒核酸试剂检测以及中药治疗。第三,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实行分类管理,新增对象原则上集中隔离观察,并开展血常规检查、中药治疗和病毒核酸试剂检测。另外,对隐性感染者,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加大查找力度。应该说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近几天来,我们通过对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人员进行病毒核酸试剂检测,发现了多例阳性,这样就能更好把“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落到实处。

    四是全力做好医疗物资保障。重点医疗物资,如N95口罩、医用防护服“紧平衡”运行,是我们要着力破解的难题。我们一方面抓开源。在省里统一调配确保保基本、保红区不断供的基础上,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筹集,社会各界包括海外华人、侨胞积极支持、慷慨捐助,有效缓解了医用物资的紧缺局面。在这里我们要对所有的爱心人士表达诚挚的谢意。在国家部委和相关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奥美医疗公司积极担当作为,外科医用口罩日产量从原来13万只扩大到50万只,N95口罩日产量原来为0,2月12日起也已达到16万只,2月18日将达到20万只,全部用于省指挥部的统一调配使用,这将进一步缓解N95口罩供应紧张的局面。在着力抓好开源的同时,我们也抓好节流,我们明确规定,非岗位特殊需要、非医护人员一律不得使用N95口罩和医用防护服。出台具体医用物资供应保障办法,精准测量消耗量,实行每天调度,把有限的资源尽可能精准配置,用到医护一线、用到刀刃上。

    五是全面做好保供稳价。在当前特殊时期,我们想了许多办法,全力以赴保障市场供应。支持供水、供电、供气企业稳定运行,保证水电气供应正常。围绕蔬菜、肉蛋奶、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打通从货源组织到货进万家的供应链,目前基本品种货源充足、配送代购总体顺畅、价格基本稳定。开通“云医院”网上就诊,累计上线25家医院、636名注册医生,累计网上接诊36198人次。落实特殊时期医保政策,全市特殊慢性病患者一次最多可开3个月的药量,并全面推广药品代购配送。全市生产生活秩序总体平稳。

    以上是宜昌情况的主要介绍,借此机会我要代表宜昌市委、市政府感谢奋战在一线的全市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感谢广大宜昌市民的大力支持,感谢福建省对我们的无私援助,感谢社会各界对宜昌的慷慨相助,谢谢!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向培凤:

    谢谢张家胜先生。

    下面,请康德智先生介绍福建省援助医疗队在宜昌的情况。

    福建省援助医疗队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康德智: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

    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宜昌抗击新冠肺炎的工作。省委书记于伟国同志专门召集省委常委会进行研究部署,第一时间反应,迅速组建了由158人组成的首批支援队于12月11日下午抵达宜昌。到达宜昌后,支援队立即开展各项工作:

    一是科学高效有序地做好战前准备,重点是强化医护人员的防护培训,做到人人过关,以最严格最严密的防护措施,坚决守住医务人员零感染的底线。

    二是积极稳妥,以点带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在深入对接了受援医院的病人收治情况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加强重症患者的救治,并最大限度减少有轻症患者向重症转化的,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的医疗救治的目标,也确定了加强重症病人的病情监测与评估,实施精准化个体治疗、规范化整体治疗、多学科联合诊疗清单式管理的医疗救助模式。经过在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三天的并轨运行,今天实现的安全无缝对接,我们已经正式主管了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病区,并共管普通病区。在重点支持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同时,我们今天也开始派出医疗队、专家组,参加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的重症患者的会诊工作。

    三是创新理念,整合资源,扩大救助成效,最大程度发挥专家作用和互联网的功能。我们迅速搭建了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和福建省抗击新冠肺炎远程指导中心的远程会诊平台,并且已经开展工作。同时通过宜昌市的远程会诊平台,将与各个县市连接。这样子在为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提供远程会诊的同时,将逐步辐射到全市各定点治疗医院。

    四是凝聚爱心,各方联动,提供货源保障。福建支援工作受到福建人民的广泛关注和支持,许多企业和个人纷纷讲支持对口资源的工作。 短短的三天时间,福建兴业银行、兴业证券、农村信用社系统、福建省广东商会、圣龙集团以及其他爱心企业和个人陆续捐赠了1311.12万元,这些资金将全部用于购买宜昌市急需的医疗设备和护用品等物资。

    福建支援队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等一系列关于救治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批示的精神。按照中央赴湖北指导组的要求,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精神,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与宜昌人民一道,坚决打赢抗击新冠肺炎的阻击战,谢谢。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向培凤:

    谢谢康德智先生。

    现在,请媒体开始提问,提问前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名称。

    人民日报记者:据我所知,宜昌很早就对小区采取了封闭措施。我们也注意到,一些网民反映小区封闭后带来了很多不便,特别是在购物方面影响很大,有的反映无法外出买菜,有的反映家里没药了也不让出去买,群众意见很大。请问,针对这些问题,宜昌是怎么解决的?

    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家胜:

    疫情发生后,我们在全市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这是为了阻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必要的,但客观上给广大市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既要让市民尽可能不出门,又要满足市民基本生活需求,为此,我们在全市全面推广以代购配送为主的购物“无接触”模式。发动机关干部下沉一线,与社区(村)干部、网格员和物业管理人员一道,收集群众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如米面油、肉蛋奶,还包括药品、婴幼儿用品等,与超市药店对接,为群众提供代购配送服务。我们共动员310个商超、660个药店开门营业,全面推行无接触式配送业务。2月15日当天,全市在营超市共销售85766单,其中无接触式配送71282单,占比达83.1%。

    当前,全市主要生活物资货源充足。宜昌作为传统特色农业大市,我们完全能够达到省里“蔬菜3天、猪肉7天储备量”的要求。供应是有保障的,目前价格也基本稳定。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们宜昌的广大市民,我们知道,尽管我们想了许多办法、采取了种种措施,当前情况下也只能满足群众的基本需要,还无法满足市民更多更高的需求。但我们宜昌的市民对我们很理解、很包容,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福建日报记者:据报道,在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也容易被感染。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新冠肺炎的定点收治医院,一定收治了大量确诊病人。请问,医院是如何保障医护人员健康安全的?

    宜昌市三医院(定点医院)副院长杜德兵:

    非常感谢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对我们医护人员的关心关爱!我们院最早被确定为宜昌市的定点收治医院,从1月17日收治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截至2月15日24时,共收治确诊病例328例,已治愈出院85例。作为定点医院,我们确实面临着医疗救治任务重、医护人员被感染的双重压力。在保障医护人员健康安全方面,主要有这么几点:一是基础条件较好。我们院是一所三级传染病专科医院,有高标准的传染病隔离病区及设备设施,包括负压病房、负压救护车及负压担架做保障,收治新冠肺炎的床位共350张,除了承担疑似病例的排查任务以外,重点收治确诊及重症、危重症病例。二是各方大力支持。市指挥部从市内各大三甲综合医院调派了多学科的专家及医护人员充实到我们院,在隔离病区一线的医护人员有近300名。2月11日,福建对口支援医疗队158人抵达宜昌,目前已全力参与救治病人,使我们院的救治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三是科学防范感染。我们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传染病专业技术队伍,加上严密的防护措施,对医护人员提供全面的关怀服务,包括合理排班,尽力减少被感染的几率。定点医院毕竟是一个高风险地方,尽管采取了严密的防护措施,但是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依然较大,接下来我们在完成救治任务的同时一定尽全力去保障我们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央视记者:我们注意到,近期宜昌通过官方网站,公布了各县市区的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确诊病例数。网上也有人反映,甚至公布到了小区、楼栋。请问,这样是不是会引发大家的恐慌情绪?

    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家胜:

    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打响后,我们除完成上级交办的规定动作外,还结合实际采取了一些自选动作。公布各县市区的乡镇、村(社区)的病例数,就是我们的自选动作之一。这主要是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二是为了更好动员组织群众打好人民战争。疫情防控开始不久,我们在基层一线检查督导过程中,发现少数居民群众觉得疫情离自己还远,紧张感不强,防控力度不大。我们及时把确诊病例数公布到社区、村组,让群众听得见“炮声”、闻得到“硝烟”,看得见疫情、感受到危险,目的就是更好把群众组织动员起来,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这样做不仅没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而且群众对我们的防控措施更理解、更配合支持。通过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效果很好。有一次,因客观原因发布时间比平时稍晚了一点,马上就有不少群众打电话咨询疫情公布情况。这说明广大群众对疫情发布这项工作非常关注,对疫情发布内容非常关心,这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效果。

    光明日报记者:在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福建省对口支援宜昌市的防治工作。请简单介绍一下,福建对口支援宜昌医疗队的力量配置情况。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康德智:

    谢谢您的提问。福建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响应中央号召,省委书记于伟国同志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进行研究部署,要求不计代价、全力保障对口支援任务,迅速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首批支援队,并成立了前方指挥部,由福建省政府副秘书长赖碧涛同志担任总指挥,我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担任副总指挥兼医疗队领队。医疗队成员90%以上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选派,其他成员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等单位选派。

    2月11日,福建首批支援队158人抵达宜昌,其中医疗队员共149名,主要由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康复科、急诊科、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药学、心理科等专业的临床医师、护理人员、实验室检测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以及医院管理人员组成。医疗队党员69人,临床医师39名、护理人员93名、管理人员4名、疾病预防控制人员8名。

    我们是带着使命、带着感情来到宜昌的,一定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重托,不辜负福建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嘱托,不辜负宜昌人民的期望,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奋勇作战,科学作战,与宜昌人民一道,共同打赢抗击新冠肺炎的总体战、阻击战。

    人民网记者:从通报疫情看,我们发现宜昌也有不少重症、危重症病例,老百姓很关心,也很担心。请问,在对病患治疗特别是重症、危重症救治上,医院采取了哪些措施?

    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杜德兵:

    这也是我们一直很揪心的一个问题。目前患者的年龄大多集中在40-60岁,重症及危重病例占15%左右,且多为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者,加上新冠肺炎暂时没有特效药的情况,预后相对较差。尽管如此,我们仍在全力救治病患,主要有三点:

    一是落实“四早”全力救治。对于新冠肺炎,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是决定疾病预后的一个很重要因素,不仅能够大幅提高救治成功率,而且可以减少疾病传播。目前,全市医疗机构按照“四早”要求,全面落实“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全力开展医疗救治。二是综合施策全力救治。我们除了按照国家相关诊疗规范治疗以外,还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及时组织多学科的医疗专家团队查房、会诊,针对性地制定“一人一方案”,全力以赴救治重症、危重症病人,尽可能降低病亡率。三是关口前移全力救治。我们把救治的重点放到早期发现具有重症倾向的病人,从入院开始对病人进行表单式管理,重点从症状、体征及化验检查等方面进行监测,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防治普通病人转变成重症甚至危重症。从前期救治情况看,不能说高龄或者有严重基础性疾病的病人,治疗效果就一定不好。前不久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湖北宜昌91岁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的新闻。对于这样一位有严重心脏疾病的老人能够救治成功,我们体会,首先是做到了早诊断、早治疗,其次是多学科协作的专业医护团队对病人进行综合救治,同时兼顾心理干预和康复指导。因此,如果能够做到早期诊断、精准施策、综合救治,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的。

    长江云记者:据了解,福建医疗队抵达宜昌后,就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救治工作一线。请问,目前医疗队已经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福建省援助医疗队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康德智:

    谢谢您的提问。福建医疗队2月11日抵达宜昌,实际上,从这一刻起,我们就进入了工作时间、奋战状态。这几天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具体工作:

    强化医护人员防护培训,做到人人过关;专家组在12日下午就先期进入宜昌市三医院重症病区进行查房,了解病人总体情况和工作流程;在进行3天的并轨运行后,今天已全面接管宜昌市三医院重症病区,实现无缝对接。此外,对普通隔离病区进行专家查房、制定诊疗方案;制定工作制度,完善诊疗流程和方案;搭建完成宜昌市三医院与福建省新冠肺炎防治远程指导中心的远程会诊平台,并开展了极危重症病例的远程会诊;了解宜昌市中心医院及各县区医院的病人收治情况,为之后的精准支持做好准备。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宜昌市委市政府对福建支援队高度重视和关爱,专门成立工作专班,为迅速展开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广大市民的真情和决心!下一步,我们将从三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一是抓重点、补短板。重点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特别是加强对重症患者的救治,最大限度减少轻症向重症转化。我们将采取加强病情监测与评估、实施个体化精准化治疗、规范化整体治疗、多学科联合诊治、清单式管理等手段,并力求有所创新,全力救治患者。这些诊疗模式也将在全市推广。短板包括救治设备不足等等,将迅速通过各种渠道加以解决。

    二是以点带面,辐射全市。在重点支援宜昌市三医院的同时,我们也将派出专家在全市重点医院巡诊、会诊。根据疫情需要,福建省还可增派医疗队,充实支援力量。

    三是强化安全防护,严守医务人员“零感染”的底线。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向培凤:

    感谢发布人,也再次感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