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7月16日 星期三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第二次新闻发布会

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第二次新闻发布会

2016-11-29 00:00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持人:毛群安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
嘉 宾:施贺德 世卫组织驻华代表
    邬惊雷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主任
 
 人民网:
11月24日(星期四)上午 11:00,人民网将对“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新闻发布会”进行图文直播,敬请关注![14:44]
毛群安: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也即将落下帷幕,首先在发布会开始之前,我再次代表我们主办方感谢大家对这次会议的关注和积极的报道,应该说通过大家的报道,使国内外充分地了解了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的内容以及会场内外与会代表们的一些反映。[11:02]
毛群安:
这将对于促进健康促进工作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在台上就坐的三位是我们本届大会的三位指定的发言人,坐在中间的是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的主任邬惊雷主任。谢谢邬主任。左手的是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11:03]
毛群安:
我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的司长毛群安,感谢大家。[11:03]
毛群安:
在大家提问之前,我想请邬惊雷主任简单地就我们上海在这次筹备大会过程中的一些情况,特别是昨天“中国国家日”的现场参观情况给大家先作一个简要的介绍。[11:04]
邬惊雷:
首先我简短介绍一下大会的主要情况以及昨天“中国国家日”的一些情况给大家作个介绍。[11:12]
邬惊雷:
这次大会我们从11月21号到24号举办。主办方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这次会议得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各委办、各兄弟单位对我们的支持。[11:13]
邬惊雷:
这次出席会议有126个世界卫生组织的成员,以及19个国际组织成员的代表。参会正式代表接近1200人左右,大家对这次整个健康促进,特别是在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环境、健康的社会等方面展开了很多讨论和分享很多经验。[11:13]
邬惊雷:
同时特别强调了大家在整个会议当中对政府、社会、个人在健康促进当中的作用和地位,都作了充分的阐述。[11:14]
邬惊雷:
特别是昨天的“中国国家日”活动赢得了参会代表广泛的兴趣,这次我们全上海16个区都有活动点,向各位代表来展示。我们总共16个区有47条线路,昨天总计有450多位中外代表参加了这次活动。[11:14]
邬惊雷:
这次活动主要是展示:一是社区里面的情况;二是生产单位或者体现成人工作场所,其实也是一个特殊的社区;三是学校,看学生健康促进方面的工作。这三个连起来大家仔细看看,正好是代表了完整的全人群的过程,就是有儿童、青壮年的时候,还有退休以后回到社区里面全人群的、全周期的情况。[11:14]
邬惊雷:
同时也反映了不同的社区,有居住的生活社区,有企业或者学校这些特殊的功能社区,通过这个活动同时也展示了上海的一些人文特色,所以得到了参会代表广泛的赞誉。[11:15]
邬惊雷:
特别是他们感觉中国和上海整个健康促进:一是政府的推动比较好;二社会和个体的参与度非常广泛;三是社会方方面面协同努力,多部门的合作和社会的共同参与是非常有效的。[11:15]
邬惊雷:
因为我们无论是企业也好、社区也好、学校也好,光靠卫生部门来做健康促进是不够的,它涉及到教育部门、社区的公共事务管理、工厂企业的管理部门,或者工厂企业本身对健康促进的认识。特别体会很多的企业把健康促进看成他生产力潜能发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对整个健康促进的理解就非常好。[11:15]
邬惊雷:
所以通过昨天的活动,我想:一是介绍了上海的工作经验和做法;二是我们也跟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代表共同交流和分享了大家各自不同的经验;三是对于上海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社会团体、社区居民,都感受到世界各地、各个国家不同的民族都有非常良好的健康促进的具体做法、经验,大家也得到了分享。[11:16]
邬惊雷:
通过这次活动既促进了中国、上海健康促进,同时也大大促进了中国、上海与世界各地人民的友谊以及为人类美好的家园而共同努力的一种愿望。[11:18]
《解放日报》上海观察:
我是来自于上海解放日报上海观察的记者,我有一个问题,上海健康促进有哪些经验和体会?请邬主任和施贺德代表点评一下。谢谢。[11:22]
邬惊雷:
上海健康促进有哪些经验和体会,通过这几天的会议。我也在回顾上海这几年在健康促进方面具体做法和经验,我自己体会:第一如何来发挥政府在这方面的主导和推进作用非常重要。从上海来讲,每三年都有一些健康促进的计划,特别是对公共卫生、环境方面,政府的推动是非常重要的,有非常好的工作目标。[11:28]
邬惊雷:
第二,上海经验,这次大家都注意到很多公共卫生专家都非常主动参与到整个社会健康促进工作当中,上海有很多学校、有很多医院、有很多社会组织。政府积极鼓励和引导这些有技术含量、技术优势的单位和专家,共同服务。这是第二个上海可供借鉴的经验和优势。[11:28]
邬惊雷:
第三,上海的组织和动员也非常好,这是上海在健康促进方面能够有所成就的重要原因。我们的动员社区、学校、企业的优势是非常强的,使得民众能够充分地了解健康促进工作的目标、措施、做法,以及我们具体细微到每一个家庭的宣传等等。[11:28]
邬惊雷:
第四,上海特别注重人文关怀,更贴近人民的需求,比如在健康促进当中,在厨房里,用冰箱贴介绍食谱、卡路里,还有控盐控油的油壶和勺子,民众一看就懂,而且非常接受这些措施。所以上海的经验无论从政府、技术、社会动员,或者对于人文的关怀,是上海非常成功的经验和做法。[11:28]
施贺德:
非常你感谢你问的这个很好的问题,我想从国际社会的角度来阐述,我们对这个大会成功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昨天“中国日”参观活动,组织了与会人员进一步走入社区,去学习社区的这些经验,我们看到活动的图片,也反映了大家对这个活动的积极反馈,我们看到上海在过去的一代发生了剧变。[11:33]
施贺德:
以前环境方面的挑战众多,但是现在我们看到,不仅仅是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环境大力改善,并且还为健康的生活打造了充分的空间。我在这里想强调几点,这是我个人非常深刻的体会,也对我的工作很有启发,我也会将这些体会带回到我们的工作中去。[11:34]
施贺德:
从出生到老年,健康促进已经纳入方方面面,像一些儿童诊所、学校的健康教育。昨天我们还看到有一些特别具体的活动,把这些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知识、技能,带到普通的家庭里,帮助这些普通的民众很方便地获得健康的知识,同时还非常良好地使用了现代科技,使得这些家庭跟医务人员、医生都有很方便的联系。[11:34]
施贺德:
所以人们在获得医疗服务方面也变的非常便捷。上海是这个大会东道主,上海也向我们展示了在健康促进方面的先进经验,我们将会进一步跟上海的同事密切合作,把所有的先进经验都能够记录下来,从而在全世界进行广泛的推广。[11:34]
邬惊雷:
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制定健康政策当中,把健康融入到很多的政策当中,比如说社区建设、环境建设,医疗改革当中强调社区等等,上海市政府把很多政策,把健康融入到方方面面的政策当中,而不是简单的卫生规划当中。[11:35]
中央电视台:
我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施贺德博士,关于中国的医改能给全球的健康促进提供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谢谢。[11:35]
施贺德:
谈到中国的医改,在过去十年当中,最显著的一个特色。就是中国把基层医疗带向全国每一个人,这是其他国家可以学习的。因为中国有14亿人口,地域辽阔,它的国土面积甚至于相当于一个洲,可能比整个非洲都要大,但是要达到这么广的覆盖度很不容易,挑战非常大。在这次会议当中也看到对这些挑战做了深入的分析,听到很多中国专家的一些看法,我们要记录这些先进的经验,很多挑战并不是很容易解决的,像刘延东副总理也提及了这些挑战,但是通过大会上学到以及分享的经验,我们相信这些挑战在2030健康中国实现的道路上将会一一得到解决。[11:39]
《中国小康》:
各位嘉宾,我是来自于中国小康杂志的记者,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邬惊雷主任,昨天对“中国日”参观活动印象非常深刻,观察到上海对于把握居民的健康需求有精准的把握,请问你上海如何精准地把握居民健康需求的关键点,如何把健康融入全政策的理念落实到实践中的呢?谢谢。[11:39]
邬惊雷:
如何精准地把握,需要根据疾病谱的改变来认识,过去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居民主要问题比如说感染性疾病、营养性疾病等等,现在更多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一些其他的代谢性疾病或者肿瘤的问题,所以我们如何根据疾病谱的变化,以及居民实际的健康的状态,去分析、了解。[11:45]
邬惊雷:
一是上海已经通过社区、区中心医院以及市级医院和公共防疫机构的连接,使得我们了解疾病谱的变化。二是这些疾病恰恰是慢性疾病,这些慢性疾病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工作,是可以去控制、减缓、减少它的并发症,使得整体生命质量有所提高。所以上海每年都会发放健康手册,这几年发的手册中向市民介绍食谱应该如何配置,比如如何精准地控盐控油,中国居民油用得很厉害、盐也很厉害,通过这些来调整他们的食谱。[11:45]
邬惊雷:
三是建立健康疾病自我管理小组,高血压也好、糖尿病也好,使得居民对自己疾病有所了解,如何正确的用药、如何正确的饮食、如何适度地运动等等,通过这些使得他的疾病、并发症减少。还有血糖控制、血压控制的目标能够更加的完善,这样使得这些病人整个并发症的出现就能减少,或者是延迟,这样对于整个社会的健康是非常有益的。这些对于健康的投入成本很小,但是结果非常好。[11:45]
《自然》:
你好,我来自于《自然》杂志,很感谢这次会议的举办,非常成功。同时我也很高兴能够参与昨天的一些实地考察活动前面您有谈到我们发展的模式也可以为其他国家所借鉴,我想讲一下传统中医的作用,传统中医应该是中国文化、中国社会当中非常有名的,不知道该如何出口到其他的地方,这也是一个很大的主题,李克强总理在第一天也提到中医的重要作用和角色,我们从西方的角度看到中医,可能会觉得中医号称的一些疗效可能没有办法得到科学的印证,如果到国外去推广可能会碰到一些障碍和阻力。WHO世卫组织是不是可以支持中医或者为中医做一个备书。如果不是你会不会担忧国外对传统中医的怀疑或者是阻碍,如果你们愿意支持的话,是如何想办法推广这些中医的疗效,但是可能这些中医疗效并不一定是真的有严谨的西医来印证,我们如何在国外其他的文化背景中,在其他领域当中,能够宣扬中医的作用,让中医的医疗疗效,能够为其他的国家文化人民所接受和使用。[11:48]
施贺德:
非常感谢,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们和中国政府也经常讨论这个问题,在 这里我想要说几点,世卫组织相信传统医学可以为人们的健康做出更好的贡献。世 卫组织与各成员国曾一道通过一部关于传统医学和补充医学的决议和战略方针,承 认他们的作用。在这里还要补充一点,我们看到本次会议和参观过程当中,都看到 了传统医学的一些卓越疗效。让更多的人认可是很重要的。中国传统医学有几千年 的历史,如果忽视它们是不对的。[12:24]
施贺德:
然而,你所谈到的挑战的确存在,我们需要加强记录如何去使用传统医学和医 药,以及怎么样避免滥用、误用。所以要把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更好结合起来,如 何创造协同增效,从而给人们健康创造最大的裨益。[12:24]
施贺德:
我们现在和中国传统中医相关管理机构、管理部门正在共同合作研究,希望能 够制定出传统医学的相关标准,更系统性地记录好中国传统医学和补充医学的作用 ,世卫组织及其他的医疗机构将会携起手来,共同推动传统医学在全球的使用。[12:24]
毛群安:
关于这个问题却始终医药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我们也在国际交往中不 断地探索,怎么样让中医药不仅为中国人民服务,还可以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贡 献。我想提供两个情况。[12:24]
毛群安:
第一,目前国际社会对于中医药的兴趣非常高。在我们和其他国家、地区的合 作交流中,对方往往提出的第一个希望和要求,就是希望把中医药能够介绍到他们 国家去。我们现在也在打造一些中医药走出国门的平台,在明年可能还要策划更大 的、专题的关于中医药国际交流的一些活动和平台。[12:24]
毛群安:
第二,我们怎么看待中医药,刚才记者也讲到,用什么办法来评价它,我想引 用昨天在中医药论坛上一位中国专家讲的一句话,他说:中医药虽然历史很古老、 很久远,但是它的理念并不落后。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它有这么悠久的历史,直到现 在仍然为人们津津乐道,就是因为中医药所传递的预防保健的理念,直到现在仍然 很先进。[12:25]
毛群安:
比如人的养生要注意顺应自然,要注意身心一体的健康维护。怎么样注意避免自然界的一些可能对健康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古人早就强调“上工治未病”,特别强调了预防的理念和养生的一些办法,这些办法直到现在仍然在临床上使用。所以这为中医药走出去奠定了基础,这次大会上,包括在上海宣言中,都提出来,要发展包括中医药在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医药,让它们发扬光大,继续为全球人民的健康作出贡献。[12:26]
邬惊雷:
我也想补充一下,这个理念始终是我和我的同事们一直去思考的问题。毛 司长讲的中医是一个古老的传统医学,同时它的理念是非常先进的。具体来说,比 如说现在特别强调个体化的诊疗,中医本身也是强调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个体化 治疗。[12:26]
邬惊雷:
第二现代医学特别强调多学科诊疗,多学科诊疗就是一个综合的,把人看成 一个综合的情况来治疗,中医本身也是强调多学科的诊疗,这是第二个。另外特别 强调防患于未然,疾病的预防控制,这恰恰也是中医在这个理念当中非常重要的。 这是我想补充的三个概念。[12:26]
邬惊雷:
第三,中国的同事也是努力,包括中国政府的政策都是努力使得中医,如何用 现代的理念、现代的科学手段和现代的标准,使得它能够更加适合全球化,使得各 民族都能够享用,青蒿素本身获得诺贝尔奖是一个间接的说明,很多东西我们要认 识它,就像青霉素我们发现了它,但是青霉素早就存在了一样,这需要我们全球的 同事一起共同努力,运用科学的方式、科学的评价、科学的研究手段,使它更好地 为全人类服务,中国同事有志研究,也希望全世界的同事跟我们共同研究、共同分 享。[12:26]
《南方都市报》:
 谢谢主持人。我是《南方都市报》的记者。这个问题是提给邬 主任的,我们也很关注上海的家庭医生改革,因为在全国也是率先开始的,之前看 到一些报道提到,目前的家庭医生改革,这几年来并不是那么顺利,可能在效果上 看,也没有那么明显的分流,我看到咱们“健康上海”里面也提到,到2020年要建 成以家庭医生制度为核心的分级诊疗制度,也想问一下邬主任,下一步将从哪些方 面进行突破,或者有哪些问题需要重点来解决?[12:27]
邬惊雷:
非常感谢您关心这样的问题,家庭医生也是全科医学的医生,在社区里为 居民服务,其实是整个医疗卫生改革当中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确实在整个推进 过程当中,确实面临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群众的就医习惯和理念,医生对全 科医生的看法,觉得不如专科医生等等确实碰到了一些问题,但是自从上海2010年 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的过程中,有几个可以跟大家共同分享的。[12:28]
邬惊雷:
第一,我们在培养阶段,如何使得大家深刻地理解全科医学(家庭医生)同样 需要高精深的水平和能力,所以我们在大学的医学教育里面,特别增加了全科医生 的教育制度。这是采取的第一个措施。第二个措施在毕业以后教育,对全科医学有 一个毕业以后的专门门类的教学,全科医生住院医师的培养。第三,特别增加了全 科医生的研究生的培养,无论是硕士、博士这样阶段的培养,上海已经建立了本科 教学、毕业后教学和研究生教学的完整系列。从2010年招收全科医生住院医生的培 养,第一年只招收到200多位,但是到现在已经招收到400多位一年,这本身说明大 家对这个职业的认同,我们从来不感觉到全科医生比心脏科医生、比脑外科医生低 人一等,这是医学分类当中的一个。[12:28]
邬惊雷:
第二,在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上,大家认为全科医生只是看看病、配配药,或者只是一个门诊服务,其实不然。我们有一个误区,可能普通感冒到全科医生,复杂的病到医院去,但是现代医学是一个复杂、完整的过程,比如说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可能需要专科的诊断、治疗,但是有完整的治疗以后,现在需要全科医生的配合,因为现在不仅仅在医院的治疗,更多需要在社区里面的连续治疗与康复,这个过程当中恰恰是全科医生需要具备大量的专科医生的经验和知识,来为这些做康复、继续治疗。所以并不是全科医生看小病,肿瘤是小病吗?不是的,同样是大病。所以职业发展生涯当中,如何使继续教育的知识能够跟上现代医学的步伐,包括疾病的知识,包括康复的知识,以及整体的社会服务的知识方面。[12:28]
邬惊雷:
第三,上海为他们职业发展过程当中,专门制定了跟国外交流的计划,使得全 科医生能够接近现代医学或者国内外先进理念,他的培养当中有国际交流。 第四,上海最近这几年重大的突破,社区医生的职称评审,专门增加了社区高 级职称,这样使得他的职业发展跟其他的专科是同样,有初级、中级、高级。另外 如何使得全科医生(社区家庭医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中国人很重视教学相长,我 们在大学设置了全科医生的教学基地,这些全科医生跟大学的联手,使得他们职业 的荣誉感、自豪感,以及职业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新的发展。[12:28]
邬惊雷:
作为我自己行政部 门来讲,我的体会总体看好,社会也好,医生本身对这个职业的认同感也越来越得 到发展。这也是上海社区很多工作能够基于社区,无论是社区医疗、社区公共预防 、社区康复等等,都是基于家庭医生、全科医生这个平台。所以我相信大家会越来 越认同,我自己本身是充满乐观的态度。[12:29]
上海电视台融媒体:
上海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的记者,有一个问题问一下邬 主任,关于上海老年护理的保障计划是不是有一些最新的进展可以透露,比如说是 不是有可能纳入医保。第二个问题关于上海的医改,下一步是不是有一些什么样具 体的举措。谢谢。[12:29]
邬惊雷:
上海是一个老年化的社会,老年人群在不断的增长,我们政府、社会都给 予了高度的重视,对于老年来讲,一是如何使老年人的养老做得更好。所以大家可 以看到上海很多公共政策对老年人,比如像老年的综合津贴,其他老年人的优惠措 施,养老院的建设等等,我们有一个“9073”计划,老人如何在家庭养老、社区养 老、机构养老。在这个过程当中特别提出来医养结合,使得老年人除了养老以外, 他的健康保健如何更好地为他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有一个保障。[12:30]
邬惊雷:
所以我们最近每年在50个养老机构可以允许他设立机构内的医疗服务点。这个为我们养老提供了一个保障。第二,在社区里面有大量的托老机构、社区个体的养老和家庭病床,这个从卫生部门来讲,通过我们社区的医疗服务能够延伸到这些家庭、能够延伸到社区的这些机构里面,这个也是我们最近在不断推进的。[12:30]
邬惊雷:
刚刚您谈到养老纳入医保,其实上海即将推出一个试点,长期护理保险计划 ,这个不同于医疗保险,是一个护理保险计划。市政府即将来推出进行试点,这个 对老年人来讲又增加了一个福音,也充分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对于老龄人的重视与关 怀。在医疗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护理保险,这对老年人来讲是一个福音,使得老 年人的晚年保障更加完备,更加科学、更加合理。[12:30]
邬惊雷:
您提到上海的医改,我们还是按照既定的医改方案,2016—2020年的方案推进 ,重点是以社区卫生中心为基础、以家庭医生签约为主的强基层的分级诊疗体系,使得不同等级的公立医院定位更加明确,使得居民医疗服务更加有序、更加合理、更加高效,是整体配合,而不是孤立,这是改革当中很重要的,从目前推进的情况来看,市民和医院对这个认知度或者接受度会越来越高。[12:31]
邬惊雷:
更多的医改当中还有一个,就是公立医院改革,使得公立医院更加明晰,提升与公立医院相适应的服务,比如说危难重病人等等,这些定位更加注重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使得内部管理更加科学、有序、更加高效,这是我们一个重点的工作。当然这当中,比如说上海整个医院药品供应、公共卫生等等,同样会是我们医改当中一个重要的亮点。只有公共卫生的预防和配合才能使医改更加有效更加规范。比如说现在实施的糖尿病公共卫生计划,既是一个预防的工程,同时也是分级诊疗体系和强基层的工作,通过公共卫生计划来强化、促进、更加提升整体服务能力,这是我们未来工作当中更加重要。[12:31]
邬惊雷:
当然我们也会积极运用现代的技术,比如信息化、互联网、智慧医疗等等,使 得我们整体医疗服务感受、效率、以及有效性能够更加好。所以上海在医疗信息化 系统集成方面在不断的强化和推进,这是我们未来工作的重点。[12:31]
《界面》:
这里是界面新闻的记者,上海和中国的控烟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赞扬 ,毛司长在会上也透露了,全国公共卫生控烟条例有望在年内出台,这个信息台不 解渴,之前有很多的争议,能否在14亿人的中国推行,室内全面禁烟,毛司长对这 个问题是怎么看的。也想请问施贺德博士,有没有国际经验供中国参考。以及请问 邬主任,在我们未来的上海,将如何完善戒烟服务。谢谢。[12:31]
邬惊雷:
我想中国之所以能够发展,中国之所以有自己的道路,每一个行动都需要 适合国情,控烟必然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所以上海市从省级单位来讲,上海是 中国大陆地区最早提出控烟法规、条例的一个城市,但是这次在今年的11月,又对 这个条例进行了完善,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控烟目的是什么?所以我们最大目的 一个在室内,这次上海提出来公共场所全面禁烟。[12:31]
邬惊雷:
第二我们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手烟的危害,这也是我们立法的一个目的。所以我想通过立法来引导、完善、教育我们的市民,这是一个逐步的、艰巨的过程。可喜的是,市民对室内全面禁烟的认可度在逐步的提高,随着市民对认可度和接受度的提高,这样的工作对14亿中国人民来讲,也将是一个可以取得的预期的目标,我相信是这样,至少从我所处的城市当中、特别是上海市民接受问卷调查当中,市民对室内禁止吸烟的认同感是比较高的,当然城市有城市的特点,所以中国有中国的特点,所以我们的立法也是要适合国情,逐步去完善、去推动、去教育我们的市民,来逐步做好。我想中国之所以成功的经验,也是适合中国国情道路的选择和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12:32]
施贺德:
非常感谢您问的这个问题,这个问题非常好,也特别重要,特别对于本周 会议来说。烟草的使用是最为重要且完全可以预防的一个健康风险因素。 无论在中国还是对世界来说都是如此。中国是全球吸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很多人 都有吸烟的习惯。我们非常高兴看到上海在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之前出台推出了上海 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我也想在此感谢所有为了这部条例出台付出努力的所有 同事们的辛勤工作。[12:32]
施贺德:
这部条例与世卫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中的相关规定是符合的,中国在十年前就已 经签署了这部公约。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同时也是一部很好的法律。在此之前, 北京也通过了一部非常全面的控烟条例。[12:32]
施贺德:
我们很高兴看到在北京、上海,未来在深圳(2017年1月也将实现全面禁烟)都陆续通过了全面禁烟的控烟条例。这也会对出台全国层面的控烟条例起到推动作用。我们希望不仅仅是上海、北京和深圳的市民,而是全中国所有市民都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不再受到二手烟危害的影响,所有中国人都可以从中获益。[12:33]
施贺德:
我们非常期待这些控烟条例能够全面有效的实施。同时,这次大会吸引了世界各地很多的市长,我们相信上海有了这样一个控烟条例之后,树立了一个典范,让其他的市长、其他城市的政府也可以行动起来,在他们各地也推行禁烟措施。正如陈冯富珍总干事所说,有了法律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实施和执法。无论在上海还是在全中国,都是如此。[12:33]
毛群安:
控烟也是本次大会的一个重要议题,中国的控烟面临一些特殊的困难和问 题,这也是对我们健康促进工作出了一个考试题,北京、上海的做法还有将近二十 几城市的先行做法,为全国公共空间控烟条例的出台奠定了基础,有困难,但是经 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12:34]
毛群安:
所以全国公共场所控烟条例呼之欲出,但是这一呼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在这方面媒体可以发挥比我更大的作用。为什么呢?因为条例的出台,乃至于条例很好的实施,它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公众对于烟草危害的认知。而要让公众对烟草危害有充分的认知,需要媒体起到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传播作用。[12:34]
毛群安:
国际、国内关于烟草危害的传播很多,我们也提供了类似的信息,但是怎么样针对控烟的重要人群,把这些信息很好地传递出去,特别是对于一些吸烟的人群,还有一些相关的部门,跟烟草控制相关的部门,传递到位,让大家能够理解到公共场所控烟,这是对自己、对他人、对全社会都是有利而无害的事。所以我觉得我们有信心,要制定好公共场所控烟条例,并且还要坚决把它执行好。现在这样的共识已经形成,我希望我们和媒体一道继续共同呼吁,早日使我们国家的控烟工作能够再上一个台阶。[12:35]
毛群安:
时间关系上午的发布会到这里结束,再一次谢谢大家出席发布会,谢谢大家来 参加这次全球健康促进大会,我们再会。[12:35]
(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