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7月17日 星期四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湖北省防汛救灾卫生应急新闻通气会文字实录

湖北省防汛救灾卫生应急新闻通气会文字实录

2016-07-27 00:00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时   间:2016年7月27日9:30
地 点:湖北省卫生计生委13楼会议室
主持人:朱惠民  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
发布人:张 瑜  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
嘉 宾:张险峰  省卫生计生委疾控处处长
    张世俊  省卫生计生委应急办主任
    朱洪波  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处长
    柳东如  省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处处长
    李权林  省卫生计生委宣传处处长
    洪志华  省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朱惠民】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感谢大家对我省卫生计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在本次防汛救灾工作中对我省卫生计生抢险救灾工作的重视,也衷心感谢大家今天上午来参加此次新闻通气会。我是本次新闻通气会的主持人朱慧民,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出席本次通气会的嘉宾,他们分别是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省卫生计生委防汛抗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张瑜、省卫生计生委疾控处处长张险峰、省卫生计生委应急办主任张世俊、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处长朱洪波、省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处处长柳东如、省卫生计生委宣传处处长李权林、省血防办副主任洪志华。今天的通气会有两项议程,一是通报情况,二是记者提问。首先请张瑜同志通报我省防汛救灾卫生应急工作的情况。(9:32)
【张瑜】大家早上好,今年进入主汛期以来,湖北省持续出现强降雨天气,全省多地受灾,部分地区灾情严重。灾害发生后,全省卫生计生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和部署,迅速行动,全力投入防汛救灾卫生应急工作。现就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灾情
自6月18日“入梅”以来,湖北省先后遭遇了六轮强降雨,呈现出雨势猛、雨量大、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破坏性强的特点,大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国家减灾委、民政部两次对湖北省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7月1日22时,湖北省防指将防汛应急响应级别由四级提升至三级。7月2日12时省减灾委决定将湖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级别由Ⅲ级提升为Ⅱ级。7月2日23时30分省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将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应急响应级别由Ⅲ级提升为Ⅱ级。(9:33)
1、全省受灾地区疾病情况
根据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数据,全省受灾地区2016 年6月1日-7月26日,共报告与洪涝灾害相关的重点肠道传染病、重点自然疫源性疾病等共6种,主要病种为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甲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多是散发病例,无聚集性病例;其中发病数上升的病种有其他感染性腹泻、甲型肝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我省洪涝灾害相关的重点传染病疫情较去年同期略有上升,但总体平稳。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监测,2016 年6月1日-7月26日,全省受灾地区未报告与洪涝灾害相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全省卫生系统受灾情况
目前我省卫生部门因灾共倒塌房屋808间,造成危房6471间,直接经济损失15333.02万元。损失5000元以上设备1294台,设备直接经济损失10823.68万元,损失药物器械价值2364.43万元,合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85亿元。少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因灾损失严重,医疗服务功能受到影响。(9:35)
二、前期已开展的工作
前一阶段,全省卫生计生部门在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防汛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承担了繁重的医疗保障和卫生防疫任务,通过全省卫生计生系统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我省洪涝灾害相关的重点传染病疫情总体平稳,没有发生因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病人员都得到了及时救治,全省救灾防病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迅速启动卫生应急响应。
7月3日16时,省卫生计生委启动全省自然灾害Ⅱ级卫生应急响应,成立了湖北省洪涝灾害卫生应急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医疗保障、卫生防疫、卫生监督、新闻宣传、后勤保障等工作组,并及时下发了《湖北省洪涝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方案》。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启动24小时卫生应急值班值守,实行卫生应急信息日报告制度,同时从7月5日开始向灾区派遣由委领导带队的12个工作组,长驻灾区一线指导防汛救灾卫生应急工作。(9:36)
二是加强部门联动,及时开展汛期风险评估。
各级卫生计生部门主动加强与气象、民政、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信息通报和协调联动机制,及时获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相关部门工作动态,加强与洪涝灾害相关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虫媒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的数据收集分析报告,及时发现、报告、处置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组织开展汛期专题风险评估,强化各部门间和系统内各单位间的评估会商和信息共享,形成防汛救灾的强大合力。
三是加强医疗保障,确保群众有病及时医。
灾情发生后,全省卫生计生系统按照“洪水到哪里医疗保障到哪里、灾民到哪里医疗保障到哪里、救灾队伍到哪里医疗保障到哪里”的三到位原则,迅速派出医疗卫生队伍为灾民和救灾人员提供巡回和驻点医疗卫生服务,全省累计共在受灾地区设置医疗救护站814个,派出巡回医疗队4475支共计53689人次,救治伤病员12834人,所有伤员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同时,受灾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灾后自救,尽快恢复医疗服务的正常秩序。
四是加强卫生防疫,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全省卫生计生部门重点做好了“三管、三灭、一清理”,管好饮用水、粪便、饮食,灭蝇、灭蚊、灭老鼠,及时清理环境。加强饮用水监测消毒、受灾点环境卫生清理、食品安全监管,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减少蚊蝇孳生地,有效防止了传染病疫情的发生与流行。全省共派出卫生防疫队4967支共计54901人次,累计消杀面积8193万平方米,发放健康知识宣传资料639万余份。同时,对血吸虫病疫区,派出血防队伍重点加强了宣传教育、查灭螺、涉水人员登记服药等工作,全省已累计设立血防警示牌15793个,发放宣传册185.07万份。目前,全省没有洪涝灾害相关传染病聚集性疫情,也没有血吸虫病急性感染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五是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应急措施落实到位。
为指导各地救灾防病工作,省卫生计生委三分之二以上的机关干部和省疾控中心、省卫生监督局等委直属单位的省级专家组成了12个省级工作组,赴灾情极重的十二个市州的部分县区开展驻点督查工作,重点督导灾区各项卫生应急处置工作的落实情况,排查风险隐患,解决实际困难。同时,经商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办,启动了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国家应急队,支援武汉市、黄冈市防疫消杀工作,增强了我省防汛卫生应急工作力量和救援能力;同时,派出同济医院、协和医院、人民医院、中南医院等部省属医疗卫生机构赴灾区进行巡回医疗。综合监督组每日派出队伍对洪涝灾害重灾区进行督导检查,重点查看灾区医疗机构的工作状态和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情况,对生活饮用水、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等灾区易发隐患进行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全省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机构累计出动监督人员53848人次,开展监督检查40628次,开展现场检测取样6490个,无特殊异常情况。(9:41)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自7月21日开始,我省长达33天的梅雨期结束,转入盛夏天气。这几天全省大部以晴为主,持续高温,江河湖库水位持续偏高、局地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频发、内涝严重,灾情还在进一步发展,后期的防汛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委前日紧急召开视频会议对全省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再动员、再部署,要求各地务必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克服麻痹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关于做好防高温、防中暑、防疫情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继续做好以下工作。(9:42)
一是以卫生防疫工作为重点,防止因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出现。退水期间及退水后将是灾害相关传染病高发期,卫生防疫工作任务非常重,我们将重点做好退水地区的环境卫生清理和灾民安置点的垃圾、污水、粪便清理,对于严重污染地点进行环境消毒,开展灭蚊灭蝇灭鼠;做好灾区饮用水卫生监测,已经紧急为重灾区购置和发放饮用水快速检测设备,确保集中供水点每日定时监测和灾区临时供水的卫生安全保障工作;做好灾区传染病防控,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和卫生应急处置,严防因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近期,我们派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国家应急队到天门、洪湖等地进行环境消杀工作。做好血吸虫防控工作,继续在血吸虫疫区对救灾队伍和群众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宣传,重点开展参与防汛抢险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干部群众的血防查病服药。
二是以灾后恢复重建为重点,尽快恢复灾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省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将加快做好重灾县、市、区卫生计生机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尤其是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恢复重建和医疗设备配备,尽快完成灾后重建规划,按规划实施重建、改扩建任务,确保恢复灾后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能力。(9:44)
三是以应急物资保障为重点,解决目前灾区卫生应急工作主要问题。后期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大量的卫生防疫物资,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将克服一切困难,按照省卫生计生委和省财政厅联合发文的要求统筹安排和保障卫生防疫工作经费,确保卫生应急物资到位,同时与国药湖北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防汛卫生应急物资供应协议,做好蛇毒血清等特殊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拨工作,充分满足应急工作的需要,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调拨机制,全力保障救灾防病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四是以健康宣传教育为重点,提升人民群众救灾防病应急避险意识。大力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将汛期的饮用水安全、食品安全、重点传染病防病知识宣传到每家每户,引导群众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清洁我们的家园活动,参与集中灾区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提高广大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和能力。
五是以履职尽责为重点,确保各项救灾防病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将进一步加强防汛卫生应急工作的责任意识,明确单位和岗位职责,落实责任追究制,健全全系统的责任体系。下一阶段,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将继续加大检查督办力度,重点督查薄弱环节,加强整改,对于因工作不力而导致严重后果的,省卫生计生委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规定严格责任追究。(9:46)
【朱惠民】刚刚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省卫生计生委防汛抗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张瑜同志给各位媒体朋友通报了我委防汛救灾卫生应急工作的情况。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欢迎各位媒体朋友提问。(9:47)
【湖北日报】您好,我是湖北日报的记者。据了解,部分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在这次洪灾中受灾很严重,刚才张瑜主任在情况通报里也说到这个数据,我想请问一下,少数地区损失比较严重具体是指的哪些地区?受灾情况具体如何?目前他们的灾后重建回复情况怎么样?还有哪些困难?能不能保证老百姓在灾后能够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谢谢。(9:47)
【朱洪波】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在此次洪灾中,受灾比较严重的主要是部分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在前期,各医疗机构及时向有关上级部门报告受灾情况并组织开展自救。受灾严重、不能正常开展医疗工作的医疗机构收治患者已转移至其他可正常开展工作的医疗机构治疗。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正在按灾后重建规划实施重建和医疗设备配备,确保恢复灾后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能力。
在开展自救的同时,各医疗机构积极开展为群众“送医、送药、送健康、送服务”义诊活动,派遣了医疗保障队伍,在受灾群众安置点设立医疗救护站,配备临床医生、疾控专家、卫生监督人员,进行医疗保障、卫生防疫、食品卫生监督、饮用水监测等工作,开展健康知识宣传,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到“哪里有灾民、有救援队伍,哪里就有我们的医疗保障队伍”,确保所有受伤群众均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和处置。(9:50)
【垄上频道】我是垄上频道的记者,我想问,截至目前,我省开展精准消杀效果如何?精准消杀是否在这种大面积遭遇了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对于提高消杀效率、节省消杀的药品和物资起到了积极作用?
【张世俊】为确保“灾后无大疫”,必须有效开展消杀工作,进行卫生防疫,消杀工作应做到科学有效。结合近几年国内国际的卫生防疫工作,以及这次湖北洪涝灾害的特点,我们湖北提出了精准消杀的概念,所谓精准消杀,实际上是我们专业人员的一个说法,我们在确定了消杀点、受灾点之前要进行一些检测,根据所检测出的受污染程度由专家提出消杀的药品、计量等,消杀完了之后还要进行一些监测,最后对整个消杀点进行评估。在工作中我们已经开始实行精准消杀,这样既可以避免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也节约了成本,比较环保,从目前来看效果不错。省卫生计生委在抗洪救灾过程中制作印刷了《洪涝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手册》,在全国的防汛救灾卫生应急工作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谢谢大家。(9:53)
【人民网】您好,我是人民网的记者。我省是血吸虫病的疫区,这次暴雨过境造成部分河流、湖泊漫堤、分洪,也有很多抢险人员在水中长时间浸泡,我想问一下,目前我省血防形势如何?下一步有什么举措?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做好防护?
【洪志华】谢谢人民网记者的提问。我省因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上曾是血吸虫病重疫区,但是经过多年卓有成效的防治,特别是近十年来,我省先后达到了国家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2015年底人群感染和传播风险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但是今年连续六轮强降雨,一些地方外洪内涝严重,疫区部分河流、湖泊漫堤、分洪,不可避免对血防工作带来困难,主要是因疫区抗洪抢险、防汛救灾、生产自救等涉水的人数增多,洪水可能导致疫点扩大。针对这一问题,省卫生计生委坚持提前谋划,汛期之前强化了对疫区、疫点的处置,做到关口前移,制定了应急预案,组建了血防专家组成的八支专业队伍,指导沟通汛期及灾后的血吸虫病防控工作。同时,加强了个人的防护,特别是落实重点人群、涉水人员的登记、随访工作,以及开展发热病人排查,截至目前,全省没有报告血吸虫急性感染。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抓好灾后血吸虫病防控工作,落实涉水人员早期预防服药、发热病人排查、灾后查治灭管防等措施,确保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目标。
关于群众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护的问题,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血吸虫病可防可控可治疗,主要是要立足于早,早干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轻危害。一般疫区环境都设有警示标志,群众应尽量避免接触疫水,如因抗洪抢险、防汛救灾、生产自救等必须接触疫水,则应先涂擦防护药物,穿胶鞋等防护用具,并到血防专业机构登记,告知接触疫水时间,四周后进行预防性服药。如出现发热症状,并在此之前有疫水接触史,请及时到血防专业机构做血吸虫检查。(9:56)
【政府网】您好我是省政府门户网站的记者,针对接下来的高温天气,卫计委在传染病防控方面还将开展哪些工作?
【张险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当前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讲话及省委常委会议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会议精神,彻底打赢防汛救灾卫生防疫攻坚战,我委领导对前期疾控工作做了阶段性总结,明确指出退水过后重点工作任务是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对下一阶段防疫工作进行了再部署、再督办。
下一步省卫生计生委还将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一是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加强重点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特别是水灾之后容易发生的肠道、呼吸道传染病、食源性疾病、虫媒传染病和鼠传疾病。加强对灾区集中安置点、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地区和重点场所的监测工作,加强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的规范性运行。二是加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指导对洪水退后的村庄、房屋、校舍等及时进行环境卫生清理,及时开展消毒效果评估;及时清理病媒生物孳生地,科学开展环境消杀灭工作,有效防控鼠、蚊、蝇等病媒生物传播疾病;及时清除灾民临时安置点周边的各类垃圾、污水、人畜粪便及卫生死角。三是开展重点人群健康状态评估。对受灾人群开展免疫状况等健康评估,并根据需要适时开展应急接种,尽快恢复常规免疫接种,防止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四是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把传染病防治、食品安全、环境卫生以及饮用水卫生和个人卫生知识作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重点,提高受灾群众的卫生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及时、准确、客观地发布疫情及防控工作信息,加强舆情收集,积极回应社会和公众关切,及时澄清不实传言,切实维护社会稳定。(10:01)
【中央电视台】你好我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针对刚才所说的传染病的问题我想再补充问一下,退水期间和退水后是相关传染病的高发期,针对此次退水的情况,能不能介绍一下在这个时候的传染病有什么特点?对于老百姓来说应该更注意什么?
【张险峰】在此次洪涝灾害期间,目前主要的问题在于积水得不到及时的抽排而引发的一些公共卫生问题,第一个方面是由于水体的自净能力有限以及一些家禽家畜淹死在水里面导致的积水发臭,第二个方面是积水以后蚊虫密度增高,导致蚊传疾病容易多发,另外由于灾民在安置点居住的密度较高,易发生中暑及呼吸道传染病等。针对这些情况,目前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在所有的灾民安置点都安排了医疗救助队、卫生防疫队、卫生监督队等工作人员,以保证灾民有病能够得到及时医治,同时保证灾民安置点的饮水卫生、食品卫生及安全卫生。二是及时根据水退的情况做好消杀灭的工作,在所有灾区保证做到水退到哪里,环境卫生清理跟进到哪里,消杀灭的工作推进到哪里。三是针对高温的情况,通过健康教育,在各灾民安置点进行防高温防中暑的宣传,尽量减少中暑的发生。通过以上的工作,根据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在灾区没有发生传染病和公共卫生问题。
在此期间,老百姓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尽量避免接触受污染的水,一方面是疫水,另一方面是发臭的水,如果不可避免要接触,那么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比如涂抹防护剂、穿戴雨靴等,接触以后要及时清洁,洗脚洗手,同时保持皮肤干燥,避免浸渍性皮炎;二是要特别注意不要食用死禽死畜,三是不要食用生冷的食物,同时注意饮水卫生。在灾民安置点我们还会做好防暑措施,但更重要的是个人的清洁卫生习惯,做到常洗手。(10:06)
【朱惠民】为确保灾后无大疫,省卫生计生委采取了许多有力的措施,同时也在加大对公众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通气会到此结束,衷心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我省卫生计生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在本次抗洪救灾中正面积极的宣传。如果各位记者朋友还有进一步的采访需求,请在通气会后跟我们的工作人员联系采访。再次感谢大家!(10:10)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