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互动交流»在线访谈

访谈嘉宾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全红

访谈时间

2024-12-31 02:00

本期主题

省卫生健康委: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湖北如何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提升基层群众卫生健康获得感、幸福感?12月31日,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全红做客在线访谈,与网友们交流湖北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相关情况。

往期回顾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文字实录

[2025-01-03 05:43]null: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我是主持人王雨。

近年来,湖北认真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全力巩固和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繁”问题,为加快县城“双集中”发展和就地城镇化提供了卫生健康支撑。

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全红做客在线访谈,与网友们交流湖北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相关情况。

主持人: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关乎每一个人的健康福祉,是守护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我省在提升县域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

张全红:近年来,我省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着力提升县域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方面,强龙头,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

湖北加快推进县级三级医院建设,对全省64个县(市)的县级医院逐一进行能力评估,分类分阶段推进县级三级医院建设,按照“一院一案”原则制定各地县级三级医院建设工作方案,通过对口帮扶和项目支持,在基础设施、专科能力、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不断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截至目前,全省64个县(市,含神农架林区)中,有55个县(市)至少有1家三级医院。计划到2026年底实现县(市)三级医院全覆盖。

开展“双百”县创三甲工作。通过组织同济、协和等大型部省属医院组团式帮扶、实地培训等方式,提升百万人口县和经济百强县医院的综合实力。截至目前,17个百万人口县和经济百强县中已有10个县有三甲医院。

同时,提升“口子县”医疗服务能力,由34家市级以上三甲医院对72家“口子县”的县级公立医院开展“一对一”帮扶,通过派驻管理团队和专家团队,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截至目前,36个“口子县”中已有31个县有至少一家三级医院。

另一方面,强基层,优化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规划布局。在巩固每个乡镇建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基础上,根据乡村形态变化和人口迁徙流动情况,因地制宜合理配置乡村两级医疗卫生资源,重点支持建设一批能力较强、具有一定辐射和带动作用的中心卫生院。对于常住人口较多、区域面积较大、县城不在县域中心、县级医院服务覆盖能力不足的县,强化建设1个中心卫生院使其基本达到县级医院服务水平,发挥县域医疗分中心作用。2024年重新核定了379家中心卫生院。同时,指导各地重新整合村卫生室,在服务半径小、交通便利地区,由相邻行政村合建村卫生室,对于人口规模较少、不适合单独设置村卫生室的行政村,通过乡镇卫生院定期巡诊、医务人员派驻以及邻村村医延伸服务、邻村联建村卫生室等方式,保障村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全覆盖。

主持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关键在于人才,让专业人才“留得住”“干得好”。请问张主任,湖北采取哪些举措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张全红:让人才在基层“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近年来,我们主要在5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一是实施基层人才专项招聘。2020年以来,全省拿出1万名基层卫生事业单位编制,重点招聘基层急需紧缺的中医、康复、护理等专技人员。引导各地根据岗位需要适当放宽学历、年龄等要求,对急需紧缺专业岗位,放宽笔试、面试开考比例限制,简化招聘程序,对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采取面试、组织考察等方式公开招聘,已累计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项招聘10419名卫生技术人员,充实了基层医务人员力量。

二是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培养纳编。实施“万名大学生乡村医生配备”项目,通过订单定向培养、社会招聘、学历提升、上级机构派驻四种途径,累计配备了1.15万名大专及以上学历乡村医生,基本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目标,其中,通过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累计培养本科层次毕业生1800人。推进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编制保障工作,统筹全省乡镇卫生院空余编制,通过公开招聘,按程序给予事业编制保障,大学生村医入编后享受乡镇卫生院事业编制人员待遇。2023年已有707名符合条件的大学生乡村医生纳入事业单位编制。2024年拿出630个编制岗位,面向符合条件的2024届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招聘。

三是实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每年投入1300万元对1000余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开展在岗业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在慢性病管理、中医适宜技术、急危重症识别转诊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四是推进人才“县管乡用、乡聘村用”改革。加强县域医疗卫生人才一体化配置,通过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统筹县域医共体内人才使用。医共体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和岗位结构比例内,根据服务对象规模和地域范围等实际情况,统筹调配各乡镇卫生院编制岗位。比如,枝江市医共体内人员实行统一调配、上下流动、以岗定酬,对财务、麻醉、超声等基层紧缺人才打通使用。团风县成立7个学科委员会全面整合4家县级医院、12家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另外,对新进大学生乡村医生,由乡镇卫生院与其签订聘用协议或劳动合同,作为乡镇卫生院聘用人员管理,按规定落实相应保障待遇,目前宜昌市、团风县等地已全面实现“乡聘村用”。

五是实施乡村医生养老保险补助政策。作为稳定乡村医生队伍的重要举措,我省高度重视乡村医生养老待遇问题。早在2020年,就已经实现乡村医生养老保障补助政策全覆盖,全省设置有村卫生室的县(市、区)制订了在岗乡村医生参加养老保险补助政策和离岗乡村医生养老生活补助政策。乡村医生可自主选择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并在到龄离岗后领取相应保障待遇,让乡村医生有了一定的养老保障。

主持人:据了解,湖北近年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配备方面力度是比较大的,请问在提升基层医疗设备能力方面,湖北采取了哪些措施?

张全红:首先是强化财政投入的精准性、提质赋能。中央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5亿元,省级财政配套补助资金1亿元,按照脱贫县、其他县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80%、60%的比例给予资金补助,其余资金由地方自筹解决。另外,省级财政统筹资金,对今年核定和正在建设三级医院的15家县级医院,给予每家1000万元支持提升服务能力。省预算内安排资金1.5亿元,支持县级医院提质扩能建设。

其次是强化设施设备配备的针对性、提标扩面。2020年以来,全省统筹安排资金近200亿元,支持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871个。投入18亿元为基层配置了彩超、X光机、生化分析仪等数字化检验设备和949台移动医疗卫生服务车、2.2万余套村卫生室智能健康服务包。2023年起,省级财政每年投入近8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全省中心卫生院配置CT,目前293家中心卫生院已配置CT,2025年将实现中心卫生院CT全覆盖。

第三是强化县域医共体设备的标准化、提档升级。根据省委省政府支持医疗设备更新项目的工作部署,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各地申报,谋划了湖北省县域医共体医疗设备配备标准化和提质升级项目,计划用两年时间为全省县域医共体更新购置放射诊断设备、磁共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透析机、彩超等10类医疗设备,全面提升县域医疗机构诊断服务能力。

主持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请问,湖北是如何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的?

张全红:在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方面,我们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的目标,通过系统重塑医疗卫生体系和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推进以城带乡、以乡带村和县乡一体、乡村一体。聚焦人员、技术、管理、服务“四个下沉”,3000余名上级医院医务人员长期下沉乡镇卫生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群众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截至目前,全省64个县市共建立91个县域医共体,覆盖了935家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方面,去年5月,十堰市、荆门市和黄冈市纳入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3个试点城市根据地缘关系、人口分布、医疗资源分布等因素,共组建了7个城市医疗集团,集团内牵头医院至少1/3的门诊号源和1/4的住院床位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下沉,有效地满足了城市居民获得优质医疗服务便捷性的需求。

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充分发挥数智化技术发展成果,以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改革为抓手,数智赋能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去年10月以来,我省开展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改革,运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手段,推进全省病理服务体系数智化改造、基层医院病理服务能力提档升级,建设全省病理远程服务平台,逐步实现全省病理服务数字化、智慧化、精准化,让县域内的基层患者不用到上级医院,特别是到大城市的大医院来进行病理检查,既减少了患者的交通、食宿等非医疗费用,也通过精准检测,有些病在基层就可以治疗,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费用。目前全省已有50家医院病理科完成数智化服务建设,第二批120家医疗机构的试点扩面工作正在推进中。

在推进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引导城市三级医院与全省276家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妇保院)建立远程医疗合作关系,开展远程医疗、教学指导。在县域内,依托县级医院建设远程影像、心电、检验诊断和会诊中心等,全省64个县(市)的91个县域医共体中76个能对乡镇卫生院开展远程影像诊断、79个能开展远程心电诊断、61个能开展集中检验检测。97%的县域医共体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与牵头医院以及上级三级医院远程会诊。仙桃、江夏、秭归、松滋等地实现远程心电诊断覆盖到村。同时,加强医疗信息与公共卫生信息的互联互通,宜昌等多地实现自动推送居民疾病诊断信息,尤其是慢性病信息到居民居住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保证健康管理服务的连续性,同时,实施慢性病电子处方流转,方便慢性病患者就近药店购药。

主持人:免费筛查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000万人次,是今年湖北十大民生实事项目的重要内容,请问目前进展如何?人民群众都有哪些获益?

张全红:近年来,湖北深入推进基层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防治工作,连续三年将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筛查纳入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提高慢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分级分类健康管理质量,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和急救能力。

一是加大投入强保障。自2022年起,连续三年将慢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免费筛查纳入省委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将防、筛、管、治等一体化防治相关指标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和健康湖北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全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展基层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站建设,2023年以来投入5000万元用于支持20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心脑血管一体化防治站。

二是一体化建设优体系。省级心血管疾病防治、脑卒中防治中心等专科疾病防治中心选派省市医院专家对县域开展帮扶,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接受基层人员进修,帮助基层提升慢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诊疗能力。在县域内构建以县级防治中心为核心,以基层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站为基础,以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前哨的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防治网络,着力构建上下联动、双向转诊、防治结合的心脑血管疾病和慢病防治一体化服务体系。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鉴别诊断,强化疾病管理和紧急处置能力,着力构建“省、市、县、乡、村”全区域一体化防治体系。

三是规范化服务保健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三高共管”“应筛尽筛”要求,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居民和慢病高危人群开展普遍性筛查,对筛查发现并确诊的慢性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开展风险评估并按分级分类原则提供后续健康管理和诊疗服务。

今年,全省已完成基层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筛查4587万人次。2022年至今,已累计完成基层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筛查1.18亿人次,新确诊慢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并纳入规范管理患者达194万例;完成认证胸痛救治单元891家、卒中防治站1052家、心律失常防治单元857家;县域内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完成急性心梗、脑卒中溶栓5500余例,挽救了一大批群众生命。

主持人:再次感谢张主任的详细介绍!我们期待湖北持续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提升看病就医获得感。各位网友,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再见!

张全红:感谢各位网友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注,谢谢大家,再见!

相关图片

网友提问

 加载更多

实名反馈

看不清楚换一张

 提交 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