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光明日报】“因为热爱,便不觉厌倦”

【光明日报】“因为热爱,便不觉厌倦”

2020-05-14 10:04 光明日报

赵领超为患者鼓气加油。光明图片

【一线讲述】   

武汉抗疫一线的护理队伍中,有很多男护士。但我更愿意称自己为护理队伍中的一名男同志。护理工作没有性别之分,男护士的专业、耐心和细致,也得到了患者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作为支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护理队伍,我们此次接手的南六楼病区负责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最初进驻时,只有普通病房,呼吸机、监护仪、CRRT机等设备都不齐备,当务之急是把普通病房改造成能收治重症患者的ICU。凭借十年ICU工作经验,我带着队友们迅速制定改建方案,经过近3天的努力完成了ICU基本组建。

护理人员短缺成为当时面临的大问题。病房30名危重症患者中使用呼吸机的有17名,然而32名护理人员中有重症工作经验的仅7名。为了保证病人治疗方案有效落实,我和同事姜文兵、柯全24小时轮流值班,经常穿着三级防护,在隔离病房一待就是六七个小时。“就当作减肥了”,汗流浃背的我们总是这样打趣。随着人力短缺问题逐步缓解,我们迅速建立起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护理体系,明确了护理岗位设定、职责、流程、排班、护理质量标准等,为后来的援助队伍搭建了工作框架。

救治护理工作的每一步都充满挑战。我和团队一步步完成了第一例气管插管、第一例有创呼吸机患者CRRT治疗、第一例俯卧位通气、第一例呼吸末二氧化碳测压等操作。同时,我们不断将护理操作技术的视频和文字材料发到护理工作微信群里,让大家及时学习、迅速上手,从容应对复杂多变的临床状况。

在金银潭ICU工作的近40个日夜里,我们的努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更多的慰藉则来源于和我们朝夕相处的患者。一位老爷爷在我们要进入病房为其静脉输液时示意我们稍等,等他戴好口罩,我们再进入;有些患者看我们连续工作几个小时有些疲惫,便招呼我们坐下歇一歇;患者之间也会相互鼓励、彼此打气:“一定要活着走出重症监护室。”

这次抗击疫情的经历使我更加坚信:护理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我将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也许会偶有疲惫,但因为热爱,便不觉厌倦。(作者:赵领超)

(来源:《光明日报》2020年5月13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