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4月25日 星期五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曾凌空:一切为了孩子健康

曾凌空:一切为了孩子健康

2020-08-20 09:28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曾凌空,男,49岁,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荣获2020中国白求恩式好医生、武汉市委宣传部颁发“武汉楷模”荣誉称号;

新生儿内科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及“荆楚楷模”、“时代楷模—武汉精神践行者”等荣誉。

大家好!我叫曾凌空,来自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今年初,当世界上第一例新冠新生儿确诊病例出现在我们面前全科室的人,手足无措,心都是揪着的,因为新生儿SARS和MERS中,都没有发病的报道,毫无经验可以借鉴一方面新生儿体质脆弱,极易出现各种危重症,新冠病毒感染如同雪上加霜,病情极易快速转变为危重程度;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全,很多常用的药物并不适用,特别是抗病毒的有效药物到现在依然没有定论。

怎么办?我们大胆认证小心尝试,最终定下救治方案:以安全性高的支持治疗代替抗病毒药物治疗。新生儿不能表述生病的痛苦,每个新生儿的支持方案需要医生24小时在床边守护,不间断监测孩子的生命体征,随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用药。

疫情期间,夜晚22点,从外院转来31周的早产儿,出生时严重窒息,继发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败血症,血象是正常的3倍,血小板只有正常的1/10,入院后病情迅速变化,很快生命垂危。孩子爸爸妈妈也是新冠感染患者,正在隔离治疗,背负着把病传染给孩子的压力,家长自责内疚,痛苦不堪,几近崩溃。对于这个集体患病的家庭,孩子便是生的希望,挽救他就拯救了一个家庭。我和经验最丰富的几位党员医生一起组成了救治小组,在孩子最危重的那几天,不分昼夜地守在孩子床旁,随时调整用药,持续50小时没有合眼。呼吸机用到顶,血管活性药用足量,一步一步,从死亡边缘把孩子拉回来我们熬过了最艰难的过程,孩子病情不断好转。一个月后,他顺利回到妈妈身边。望着孩子父母喜极而泣的脸,我们内心也欢喜弥漫,这是我们作为医生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从接诊第1例新冠新生儿开始,我们就有一个梦想;要治好所有的新冠新生儿,让他们健康回归父母的怀抱。为此,我们愿意拼尽所有。现在,梦想变为现实,新冠新生儿救治成功率100%。

疫情期间,我们同时还要救治全市非新冠的危重新生儿。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最多时病人总是超过130人,我靠什么支撑下来?你可能想不到,支撑我的力量很轻,只有500克,还不如一瓶矿泉水的重量,但同时,重于泰山,因为那是一个全新的生命。她叫晴晴,出生在2月6日,武汉封城的日子,出生时仅仅500克。怀孕才6个月的超早产宝宝,一出生就严重窒息,抢救了一个多小时才病情稳定,整个的救治过程充满了艰辛,极度早产的宝宝,用药就像走钢丝,容不得一丝偏差,所有用药精细到克,孩子体重每天变化,用药也就跟着每天重新核算。 1个超早产的孩子治疗的操心程度,可以超过8个足月孩子,孩子多次病情告急、生命垂危,但是我们没有放弃。正是她出生在疫情压城的时间,反倒成了所有医护人员心中的执念,一定要救活她!她是疫情阴霾中的阳光,我习惯在每天繁忙的工作后,到孩子的床旁站一站,看着这个如此弱小的生命一天天的长大,病情一天天的好转,我内心充满力量和希望。这力量支撑我振奋精神,迎接新的挑战。最终我们迎来生命的奇迹,孩子从500克长到2680克,生命体征稳定,发育基本正常,没有严重后遗症。她是疫情期间全国治疗体重最轻的宝宝,也是湖北省有史以来救治成功最轻的早产儿,我们成功了!

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是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在全省甚至跨省开展危重新生儿转运,曾获得 “荆楚楷模”、“时代楷模——武汉精神践行者”等荣誉,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疫情期间,我与120名队友一起新建了全国唯一的新冠肺炎新生儿病区,成功治愈60例新冠感染母亲新生儿,同时,儿童医院累计治愈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儿779例,护佑2370个新生命平安降生,实现患儿、孕产妇院内零交叉感染,全面助力打赢“武汉保卫战”。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上到百岁老人下到刚出生的新生儿,我们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医护人员白衣执甲,迎难而上,用我们的血肉,铸成保卫儿童健康的长城。为武汉拼过命的人千千万,我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员,后疫情时代,道阻且长,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复工复产的双重任务,我们将继续努力,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护好每一位新生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