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4月22日 星期二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程文涛:无悔的选择

程文涛:无悔的选择

2020-08-20 09:26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文涛,男,29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耐药结核病区医师,武汉市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

“会好的、要坚持、好好活着”这些鼓励的语句,是我在隔离病房跟病人说得最多的话。刚才视频中的这位老人是我治疗的一位病人。这位老人70多岁,三年前因为中风导致行动不便,这次又不幸患上重型新冠肺炎,治疗十多天仍没有好转。病痛的折磨,再加上家属无法陪护与交流,身体和心理上的打击,让他情绪一度消沉,甚至想放弃治疗。作为医生,我知道,病人的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治疗效果,为了重拾他信心,那天晚上,我一直在老人身边,守了四个多小时,直到凌晨三点老人睡着后,我才敢离开。在我们和老人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老人顺利出院。

回想起这次抗疫的心路历程,还得从1月份的一天说起。那天早上,得知科室主任进入了医院新组建的隔离病区,需进行三级防护。我知道这是最高级别的防护,危险性不言而喻,但是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我随即向主任请求,到隔离病区工作,主任停顿了一下,回道:“先等等看”就匆忙离去。这是我的第一次请战。

随着疫情发展,医院接收的病人越来越多,整个南楼全部被改造成隔离病区。不少同事主动请战上一线,看到大家争分夺秒的抢救病人,我再也坐不住了,找到主任请求进入隔离病房。他考虑到我的孩子不到一岁,第二次拒绝了我的请求。

当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眼前不断浮现的,是救护车急速驶入医院的场景和同事们忙碌的身影,当晚,我决定把老婆孩子送回老家,这样就可以24小时留在医院待命。我第三次找到主任,请求到一线工作,见我态度坚决,他终于同意了我的请求。

回到家,我鼓足勇气,尽量用轻描淡写的语气,跟家人说出了我到隔离病房的决定。妻子一听,眼泪就下来了,要我千万要好好保护自己。我忍不住从老婆怀里接过可爱的女儿,亲了又亲。为了让我安心工作,当天妻子就带着孩子回了老家,我也立马赶往医院。

进入隔离病房后,我就发现这个疾病,比我想象的更麻烦、也更危险,病房里几乎每个病人都有呼吸困难的情况,需要吸氧才能缓解,一半以上病人无法下床自主活动,病人发烧的情况更是此起彼伏,甚至有人病情快速恶化、突然离世。与普通病房相比,我们不光要负责病人的药物治疗,还要负责患者的生活,大到一日三餐、饮水和大小便处理,小到给病人翻身、拍背帮助排痰,有时还要给陷入悲观情绪的患者做心理疏导。穿着层层防护服和手套,十分闷热,还不便进行医疗操作,一趟班下来,竟能让身处寒冬的我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在疫情最胶着的时期,面对不断涌入的病人,加上身体的极度疲劳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让我一度不敢踏入隔离病房。1月24号,父亲的一条微信,更是让我心里难受。他说:“你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行这个工作不要了,事后再找工作。今年第一次不在一块吃年饭,爸心里不舒服。”原来,父亲在电视上看到我们医院的情况,一夜未眠,非常担心我的安全。我知道家人的顾虑,但当我再次踏入病房,看到病人受到病毒的折磨,作为医生的我没有心思担心自己,更多的是想着怎么解除他们的痛苦。这个时候我必须挺住!和病人一起战斗!

我从1月21日加入抗疫战,在隔离病区度过近三个月时间,与病人朝夕相处,感同身受。我为每一名逝去的患者难过,为每一名患者的治愈而欣慰,也不断地为自己打气加油。当看到呼吸困难的患者呼吸慢慢顺畅,卧病多日的病人能够下床慢慢走路,进食很少的病人食欲开始增加,危重病人最终出院和我们挥手告别的时候,我内心的喜悦如同潮水一样冲刷着那些悲伤场景留给我们的阴影。我不后悔我投身重症监护室的选择,因为疫情就是命令,因为这也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义无反顾的无悔选择。因为我爱我的患者,我爱我的职业,我爱我的祖国。

也正是在最艰难的时候,党中央第一时间派解放军医疗队来援助我们,外省的十多个医疗队也陆续支援武汉,捐赠的防护物资从四面八方而来,我们医护工作者感受到了雪中送炭的温暖、感受到祖国坚强的后盾,全国人民的心和我们在一起,让我们信心倍增!

作为一名年轻的医生,让我感到骄傲自豪的是,当国家把担子放到我肩上,当病人把信任交到我手里,当我的战友们,跟我一起并肩作战的时候,我没有退缩,用青春的肩膀,扛起了一个医生的天职,用生命的力量,托起了白衣天使的誓言!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