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4月27日 星期日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肖行远:我们的战役

肖行远:我们的战役

2020-08-20 09:21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肖行远,男,36岁,武汉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副教授

大家好!我是武汉协和医院肖行远医生,疫情期间担任江汉方舱中区医疗组长,今天我来为大家讲讲我们的江汉方舱的故事。

2月5日开仓到3月9日休舱,历时34天,方舱医院是以天为单位的存在,以小时为单位的工作。武汉协和医院对江汉方舱医院进行日常管理,在这里云集了来自21只援鄂医疗队和6家本市医院共一千多名工作人员,在这短短的34天里,我们一同经历无数动人瞬间……

首先从一张照片说起,这张照片拍摄于2020年2月5日的深夜,照片右侧靠墙而立的是我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的陈龙医生。那是江汉方舱开舱的第一晚,也是所有方舱人都无法忘记的风暴之夜,原计划第一天只收60多个病人,实际涌来600多人!方舱内一片忙乱,直到深夜,舱内才慢慢安静下来。这时我看到不远处的陈龙,就这样静静的站着,半天一动也不动。我走过去叫他,嘿,陈龙,睡着了?厚厚的面罩之下,传来了一个轻轻的声音,有点站不住了,我靠会儿,极度疲劳下,他担心一旦坐下去就会睡着,他需要方舱里这扇薄薄的简易墙帮他在蓄积一丝力量,只要有需要,他还能继续战斗。

下面要讲一个身影,2月5日夜间江汉方舱顺利开舱收治病人。但方舱医院是短时间内临时改造而成,当时没有通讯设施,没有病历系统,更没有管道氧气。面对大量涌入的患者,所有的医生都在高压的状态下工作。当我们对流程困惑的时候,当我们感到疲倦劳累的瞬间,方舱孙晖院长,一位老师、一位前辈的身影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从5日到7日,孙晖院长整整48个小时不眠不休,始终和我们战斗在一起,无需豪言壮语,孙院长在方舱内的身影就最好的动员!

关于一次特殊选择,2月16日,按国家卫健委的统一部署,即将开设新的方舱,要抽调部分医疗队前往支援。江汉方舱医院开舱最早,是条件最差的一家方舱,但战友情使得大家都不舍离开,最后只有采取了抓阄的方式选出了调离的队伍。不舍,是对战友的情谊。舍,更是对生命的敬畏。援鄂医疗队里类似选择还有很多,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松院长带领45名医疗队员驰援武汉时,他的父亲病情危重,但是他仍毅然决然前来武汉一线展开救治工作。2月19日,赵松父亲不幸去世。没想到他临出发前与病床上父亲的匆匆一面成了永别

最后要说的是一面锦旗,春暖花开的季节,协和医院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江汉公安分局的邓中保警官,他带了一面锦旗和他与协和医院感染科医生王璐的故事,疫情中,邓警官在江汉方舱负责中区的安保工作。有一天不忙的时候,他主动找王璐交流,他说,你们每天都要面对这么多病人,很辛苦,累不累。王璐说,我是医生还是党员,就是应该多做一点。这句话激起了罗警官内心深处的遗憾,他是一位专业军人,内心一直渴望入党,但是在部队没成功,自己也不熟悉入党的流程。王璐了解到这些后,就从如何写好入党申请书开始,舱内工作不忙的时候就向邓警官普及入党的要求和党的相关知识。终于在王璐的帮助下,邓警官通过疫情淬炼,火线入党,完成了多年的夙愿。

就这样,全体方舱人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捷报频传,从一批患者出院到单日出院破百,再到第1000名患者出院,终于 3月9日,顺利休舱,江汉方舱创下多项纪录,获评最佳。我在方舱医院参与抗疫,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余天,但在我的从医生涯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整个社会,在党的领导下,用行动,用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创造了奇迹!

伫立在江汉方舱医院的广场,抬头可见协和医院。每每看见协和医院,看见高高飘扬的国旗,我便心生勇气、充满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我,愿是驱走病魔那抹光亮,无需耀眼,只为助力百姓健康发热、发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