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7月12日 星期六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全球首例!鄂医院主导手术新模式

全球首例!鄂医院主导手术新模式

2018-01-12 10:21 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摘自湖北日报)

1月8日,武汉协和医院叶哲伟、吴星火教授率领的手术团队通过远程会诊系统,指导新疆博州人民医院,成功实施了全球首例混合现实技术三地远程会诊手术。

一只标记笔“穿越”至手术无菌区,在“病灶”上圈圈点点。从何处植钉、沿什么方向、植入多深等,笔指到哪儿,手术做到哪儿。指挥落刀的,不是手术室内的医生,而是远在武汉的协和医院骨科教授叶哲伟。

这是一场由武汉协和医院总指挥、跨越3700公里的远程会诊手术。同时,横跨太平洋、相隔15000公里的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学者也“亲临”手术室,参与细节讨论。

博尔塔拉位于祖国边陲,从武汉起飞,要在乌鲁木齐转机抵达博乐,会诊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可想而知。而传统的远程会诊手术,搬出视频与语音通话,使上电脑截图、在线传输等十八般武艺,也只能给个大抵手术方向,三言两语无法详尽。“混合现实技术打破时空局限,将远程专家带进本地手术室,无论从时效性、精准性、安全性上说,都具备不可比拟的优势。”叶哲伟教授介绍,特别是遇到紧急和危重患者时,这些优势将更加凸显。

术前,混合现实技术同时成为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的利器。当日接受手术的两名患者,分别来自维吾尔族、蒙古族。一天前,三方医生将他们的病灶成像“拖曳”到术前谈话室。对于作为“门外汉”的患者及家属来说,立体图像显然比艰深抽象的医学名词好理解得多。

此次的“武汉-新疆-美国”三地远程会诊,司令部设在武汉,参谋部远在大洋彼岸,实战场设在新疆。来自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等不同民族的30余名骨科医生、工程技术人员历时两天,圆满完成会诊手术。此举标志着我国科研团队已经完全掌握了领先世界的混合现实远程会诊技术,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同时应用多地会诊。

作为不断探索智慧医疗、率先引入混合现实技术的医疗机构,武汉协和医院于2017年6月曾成功实施世界首例混合现实技术引导下的髋部骨折手术,获得国内外关注。

距离武汉1.5万多公里的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来自武汉科技大学普仁医院的交流访问学者刘融主任和国外同行一起全程参与了远程讨论和协作,进一步验证了多点混合现实技术远程会诊系统的稳定性。(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蔓、崔逾瑜、通讯员 薛萱)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