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2月3日 星期一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第19期】实施强县工程 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第19期】实施强县工程 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2023-07-07 15:09 省卫健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强县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为全方位提升县域能力,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相衔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而提出的重大举措。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作为“强县工程”的重要一环,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将其作为答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湖北“打造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湖北样板’”必答题的重要内容、主题教育正面典型案例,扑下身子、下沉一线、深入调研、综合施策,真正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

一、“党建引领”起笔,压实强县工程“责任链”。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始终把党的领导作为实施“强县工程”、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的关键,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委领导班子成员按照联系市(州)分工建立包保责任制,各市(州)卫生健康委实行班子成员责任包干。近期,省委主要领导提出全面开展县域三级医院建设,提升“口子县”县域综合医疗服务能力。省卫生健康委就加强“口子县”医疗服务能力,已起草全省工作方案,并指导各地按照“一县一方案”进行部署实施。目前,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实现系统重塑,公共卫生补短板工程已建成启用1338个,重大疫情应急指挥机制、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防治重大疾病联席会议制度更加完善,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制定实施公共卫生责任清单,深化“一类保障、二类管理”等改革试点,有力有效应对了疫情反复冲击。同时,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整合型防治体系,全省完成认证基层胸痛救治单元266家、卒中防治站255家。全省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从2015年37.6%提高至43.03%,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下降0.5个百分点,出生缺陷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二、“六个加强”着墨,提升县域医疗“能力值”。一是加强县级医院专科能力建设,印发《湖北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设置规划(2021~2025 年)》,省财政自2013年起,每年安排3000万元用于县级医院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各地再按每个重点专科50万-100万元配套资金进行扶持。二是加强县域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设立医学人才引培专项资金,给予财政补助政策,保障短缺人才薪酬待遇。三是加强县域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中医康复等临床服务六大中心建设。四是加强县级医院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开展基层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防治进百县、入千镇、惠万民”专项行动,让老百姓急有所救、病有所医。五是加强县医院科学运行管理。通过对口帮扶、专项培训等方式,将现代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融入县医院运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各层级和各环节。六是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加强县级质控中心建设与管理,完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严格落实核心制度,规范临床诊疗行为。目前,县级医院就医条件和环境已全面改善,县域患者的就医感受有显著提升。在全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四家医院的帮扶下,双百县”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注重人才要素,为县级医院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派驻医疗骨干、定期带教查房、培养技术团队、开展远程医疗、组建专科联盟等方式,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迅速提升。2022年,同济医院帮扶两个受援医院共开展新技术15个、新项目6项。2022年,三级医院共帮扶脱贫县医院建设省、市重点专科149个。

三、“数字建设”添彩,实现群众就医“少跑腿”。制订了《湖北省数字化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促进基层卫生机构与大中型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之间居民健康信息互连互通、资源共享,提高服务效率。近年来,省卫生健康委共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巡回医疗服务车949辆,为1506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远程视频终端、DR、彩超等常规医疗设备,为24025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智能健康服务包。截至目前,湖北省远程医疗共开展591万余例次,其中远程影像476万余例次、远程心电86万余例次。形成“基层检查+县级诊断”的服务模式,实现市内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大大减轻患者就医成本。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