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4月22日 星期二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新华社】以生命的名义 致首个“中国医师节”

【新华社】以生命的名义 致首个“中国医师节”

2018-08-20 16:13 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8月19日,全国1174.9万卫生健康工作者将迎来属于自己的节日——首个“中国医师节”。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不断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新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健康工作者勇担使命、仁心济世,唱响护佑生命的大爱行歌,汇聚起健康中国建设的磅礴力量,为民族复兴的光荣梦想不断夯实健康之基。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用精湛医术护航人民生命健康

从医75载,96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用他那双因长期捏手术钳而变形的手,把16000多名病人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

第一例完整的中肝叶切除、第一例巨大小儿肝母细胞瘤切除……在吴老和学生们的努力下,中国肝脏外科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16%左右上升到了今天的50%以上。

在生命的奇迹背后,是吴孟超们攀登创新之巅,竖起匡威济世、仁医德行的精神丰碑。

2017年7月起,由中央文明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组织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群众推荐评议活动火热展开。截至2018年7月,这块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典型宣传的“金字招牌”已推出137位优秀个人和8支优秀团队。

在浙江杭州举行的现场交流活动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主任姚玉峰接过“中国好医生”月度人物的纪念证书。这位坚守角膜病诊疗30年的“光明使者”,眼里透着一股“韧”劲儿。

1995年,世界上第一例采用最新剥离术进行的角膜移植手术由姚玉峰主持完成。

如今,这项技术不仅大范围应用在中国病人身上,也被推广到美国、日本、印度等地。“姚氏法角膜移植术”——这项技术首次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并被载入世界角膜移植发展史。“‘中国医师节’是党和人民给予我们的特殊荣耀。”姚玉峰说,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中国医师节”即将到来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让“白衣卫士”充满医者仁心、开拓前行的力量。甘于奉献、悬壶济世的情怀,亦将因锐意创新而彰显伟力。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医务人员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在疾病预防治疗、医学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涌现出一大批医学大家和人民好医生。

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这就是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的生动写照。

一心为民、无私奉献,谱写中国医者动人华章

有人说,中国的医生比外国同行要累得多。的确,穿上白大褂、手术服,这些平凡的“英雄”便化身不知疲倦的超人,不负使命,救死扶伤。“您把钱用在给孩子看病上吧!”为了阻止患儿家长往白大褂的兜里塞红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主任医师贾立群竟把兜口缝了起来。

由于儿科超声医生十分短缺,1990年至2015年间,贾立群主动承担了医院超声科的夜间急诊工作,并承诺“随叫随到”。最多的时候,他一天夜里被叫起来19次,连续工作36小时……从医40年来,贾立群共接诊30多万名患儿,确诊7万多例疑难病例,挽救2000多个急重症患儿的生命。

心系患者,甘于奉献。平凡的“英雄”,像一束光,用自己不变的初心和不灭的梦想,温暖着这个世界。

面对卫校毕业后留在省城改变命运的机会,山西临汾穷山沟里长大的“80后”贺星龙,婉言谢绝了校领导的挽留,回到乡亲们身边,开启了艰难曲折的村医生涯。

18年,他骑坏了7辆摩托车,用烂了12个行医包,跑遍了黄河边上的28个村,行程40多万公里……

18年,他出诊16万多人次,医治患者4600多人,免收出诊费35万元,为五保户患者免费贴药4万多元,赊账、死账还有5万多元……

贾立群、贺星龙们默默践行着医者誓言,守护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用较少的投入取得了较高的健康绩效。如今,全国医疗机构每年总诊疗人次已超80亿、多个学科疾病诊疗难度系数不断增加、医患关系愈加复杂……面对新时期的挑战,卫生健康工作者正在探索发展中大国的健康建设之路。

大爱无疆、道济天下,书写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

促进全民健康,决胜全面小康。展望未来,健康中国的宏伟战略目标已经开启:

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要着力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习近平总书记为健康工作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造就居民的健康“守门人”,国家发力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提高基层医务人员中高级职称晋升比例。我国每千人口医师数达到2.44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更加优化,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逐步构建;

向农村贫困人口的健康“短板”发力,我国每年为中西部地区招收培养5000名左右本科免费医学生;拓宽乡村医生发展空间、切实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让好医生“沉下去、留得住、能发展、有保障”;    还医师从业环境一片“蓝天”,“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对扰乱医疗卫生机构秩序的行为需相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了规定。

“实现全周期健康的愿景,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要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完善培训培养机制、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提高医务人员保障水平等,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西非,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出血热、恶性疟疾……“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进行。

从半个世纪前派出第一支医疗队至今,中国医务工作者已累计有2.6万人次参与援外,足迹遍布71个国家。而其中有51名医生,因为疾病、意外或是地区冲突,永远地把生命和牵挂留在了异国他乡。

“中国,渐成医疗卫生领域国际合作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中国卫生与健康工作者对于增进人类健康福祉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们向医者致敬——以大爱的力量,为人民的美好生活倾注至诚,为人类的健康福祉而胸怀悲悯;

我们与医者并肩——同舟共济、心手相连,在推进健康中国的大道上携手同行。

(来源:新华社北京2018年8月18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