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4月28日 星期一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政府网】首个医师节,记者体验“一天行医”

【政府网】首个医师节,记者体验“一天行医”

2018-08-19 08:15 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自2018年起,将每年的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

医生日常的工作是什么样的?究竟有多辛苦?为了增进公众对医生这个职业的认识与理解,湖北省卫计委在首届中国医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举办了“医生的一天”媒体体验活动。

8月15日、16日,记者分别走进省肿瘤医院胃肠泌尿外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跟拍采访熊治国、张蔚两位医生平凡而忙碌的一天。

胃肠外科专家:手术台上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

27床患者直肠癌根治术后第一天,患者夜间生命体征平稳,能间断入睡;50床患者昨天进行了阑尾切除+肠粘粘松解术,术中失血20ml,患者夜间有吸入氧气……8月15日早上8点,省肿瘤医院胃肠泌尿外科会议室里站满了医生护士,熊治国认真听取各病区医生、护士汇报前一天辖区患者的治疗及术后情况后,又仔细询问了几个重点病人术后恢复的情况。

“这个早班会我们每天都要开,早晚班医生要在这里交接病人,还有讨论重点病例”,熊治国是记者跟随出诊的第一位医生,他是省肿瘤医院胃肠泌尿外科主任,也是该院胃癌首席专家。

8点20分,开完早班会,熊治国又马不停蹄的来到病房查房。

“今天感觉怎么样?有下床活动吗?这两天可以喝点水,千万别觉得肚子饿就吃东西,因为你的胃刚刚缝合还没长好,一吃东西容易出问题……”,熊治国在病床前仔细的询问患者和家属术后情况,交代注意事项。躺在病床上的患者叫陈北年,湖北浠水人,今年62岁,六天前刚刚做完间质瘤清除手术。之前他一直贫血严重,手术前几日突然大出血才查出胃部长了一个间质瘤,送到省肿瘤医院时,已经处于病危状态了。手术后,恢复良好的他,再过几天就可以下地走动,准备出院了。

在半个多小时的查房过程中,“今天感觉怎么样、能不能下床活动”这些问题熊治国连问了很多遍。即使不对照病例详单,熊治国都能清楚的记得每个患者的病情,对每位病人当天的注意事项逐一叮嘱。看到熊治国巡视查房,家属不时围上来关切地询问病情。

查完房,熊治国有了一小会儿歇息的时间,半个小时后就有一台胃癌根治手术等着他主刀。但就在与记者交谈期间,还是不断有病人敲门进来询问病情,他都一一给病人解释病情,告知该怎么进行下一步。随行工作人员透露,除了门诊坐诊,医生经常会遇到这样病人临时找上门来的情况,病情解释工作也占用了医生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

10点整,熊治国抵达手术室。这一天,他有4台手术:上午一台胃癌根治手术,下午三台手术,初步估算将站立八小时。“一天三四台手术是常态,我一年主刀的手术台数约550台”,熊治国笑说医生也是个拼体力的工作。

换好手术服后,他迅速洗手消毒,戴手套。

手术台上,一名78岁的胃癌患者已经接入腹腔镜,早在这之前的一个多小时内,熊治国的助手医生们已经把前期的工作做好,熊治国的主要工作就是:利用他的技术去清除胃部血管和淋巴结,切除部分胃组织。

手术持续了近两个小时,熊治国终于完成了胃部切除的操作。“接下来就是胃肠吻合了,就是将剩下的胃部和肠子重新连接起来,这也是个精细活,这一步做好了,手术才算真正完成”,熊治国向记者解释。

12点10分,熊治国完成了手术,手术很成功,他脱下手套第一时间走到手术间门口,向蹲守在那里的患者家属交代手术情况和术后注意事项。“到这里来的都是重病,家属都揪着心,早点通知他们手术成功,早点让他们安心”,熊治国这才摘下口罩,缓步走向休息区。

中午,他一般只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吃饭休息,趁着换衣服的空档,记者闲聊起来,“您孩子也学医吗?”“唉,他不愿意学医,我也没勉强他,医生这个职业也确实是太辛苦了”,熊治国说,这个职业压力很大,经常感到极度疲惫,但有时候做了一个有难度的手术,救活了一个病人,又真的是很有成就感。其实医生很简单,病人的康复和理解就是最好的褒奖。

换好衣服,记者没有再打扰熊治国的休息,下午2点后,还有3台大型手术等着他。

不限号的妇科专家:工作十六小时是常态

很多有妇科病的老患者都知道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有位坐门诊不限号的张蔚教授,张蔚是中南医院妇产科主任,为了让下面县市的病人能看上病,她主动向医院要求她的专家门诊不限号,只要患者挂号,无论多晚当天一定全部看完。

张蔚是第二位记者跟随采访的医生。

8月16日,张蔚没有坐门诊,这一天她安排了10台手术。张蔚的助手介绍,张蔚每天7点就会到医院,下班就没个准了,经常工作到凌晨才下班。

上午7点30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小会议室,科室全体医护人员挤坐在一起,一位护士连珠炮似的汇报着病人情况,“工作流程我再次提醒大家,手术清点记录一定要做到位。”护士汇报完毕后,张蔚开始安排当天工作。

7点50分,交班结束。张蔚匆匆赶往病房操作间,花了七分钟就完成了一台leep刀宫颈锥切手术。“你这部分轻度癌前病变的宫颈我已经切除了啊,放心不会有事了。”“你今天打完针就可以出院了,回家注意休息。术后排液反应是正常的,不用担心,一个月后一定要来复查。”张蔚仔细给病人交代注意事项。

“你看这就是国家力推的日间手术,今天做完明天出院,病人省钱省事”,张蔚边跟记者聊着边快步走到自己办公室。

“张主任,我老婆手术做的怎么样啊?我怎么听她说是癌啊?”刚进办公室,刚才那位做宫颈锥切患者的家属拉住了张蔚。“不是癌,是癌前病变,已经处理完了,不会有事的。这样,我等下把她病例拿过去再跟你们解释一下吧”。张蔚转身又去到护士台拿到了那位患者的病例记录,到病房当着夫妻俩的面又详细解释了一次病情。

“张主任,我今天可以做手术吗?”“张主任,病人肚子饿了,现在能东西吗?”病房里另外两位患者家属也围过来询问张蔚。“你今天下午做,护士会通知你的。”“实在饿了就喝点水,术后第一天不能吃东西。”张蔚说话间,摸了摸病人得脸以示安慰。

安抚完病人,张蔚匆匆下楼赶往手术室,今天她一共要做10台手术。张蔚边下楼边对记者说,不管多忙遇到病人来找她询问病情,她都一定会解释到位,“像刚才那位丈夫,不懂医的听到老婆说癌,那肯定是很担心的,所以我特地拿了病案当着他们两人的面再说一遍,让他们放心。医患关系要处理的好,就是需要这样互相理解”。

换衣服、换鞋、消毒,9点35分,张蔚当天第一台手术开始。“别紧张,我一定会给你弄好的”,看到患者有点紧张,张蔚和气地宽慰她。

10点10分,张蔚完成了第一台手术,随后进入到第二个手术间。

10点50分,张蔚完成手术主要部分,“缝合做漂亮点,麻醉可以停了”,张蔚向助手医生和麻醉师叮嘱道。

从手术间出来,张蔚便迅速转进电梯,下楼到麻醉观察室查看第一台手术的病人是否苏醒,“你好,我是张医生,你的手术是我做的,囊肿是良性了的,放心”。

查看完这位患者后,进电梯上楼,张蔚再次洗手、消毒,走上了手术台。

11点30分,张蔚开始第三台手术。这台手术比较复杂,手术台上,张蔚一边操作一边提醒助理医师学习操作要领。

12点55分,张蔚完成了第三个病人的单孔腹腔镜盆腔囊肿切除手术。

她走出手术室,又下楼去麻醉观察室查看上一台手术的病人是否苏醒。看完病人才来到休息间。休息间的餐桌上,摆放着医院食堂送来的工作餐。

张蔚和助手们中午的饭基本都是在这间手术休息室搞定的。“多吃点,你们记者也不容易。”王平凡一边吃饭,一边感叹,“下午还有七台手术,昨天也是十二点才到家,对我们这些当医生的,家人只能全力支持我。”

张蔚吃饭很快,吃了10分钟就丢下筷子出去了,等记者吃完寻到她时,她已经在手术间开始第四台手术了。

记者手记

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体验医生的日常工作,医生们的工作状态依然记忆犹新,也能感受到一点医生这份职业的压力和辛苦。面对千差万别的病情和焦虑紧张的病人,除了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外,还需要有足够的同理心和耐心。医者仁心,没有哪一个医生不愿意治好患者,和谐、完美的医患关系是获得良好医疗效果的基本保证。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向所有的医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祝他们节日快乐!(记者刘曲 通讯员王芳 高翔)

(来源:政府网 2018年8月19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