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5月21日 星期三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荆楚网】走进医生的一天:那些忙碌身影背后的坚守和执着

【荆楚网】走进医生的一天:那些忙碌身影背后的坚守和执着

2018-08-18 12:33 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门诊看病、开处方、查房、手术……这些医生习以为常的工作是如何进行的?8月14日至16日,在首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前,荆楚网记者跟踪采访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湖北省肿瘤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三位医师,亲身体验了他们在日常医务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每天查房超过一万步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拥有华中最大的产科病房,平均每天有70余个新生儿在这里诞生。作为一名产科医生,尹恒参加工作已经有16个年头,4年前,由于工作能力突出,她被医院安排至顺产病房区做专职医师。

早上7点到医院、7点半与夜班医生交接、8点钟与护士组开会、8点半开始巡查每一位待产孕妇的情况直至下班,尹恒一天的安排都很紧凑。 “我们这一层楼有待产区、分娩镇痛区、顺产房、产后恢复区,每位孕妇都有助产士专门照料,我的工作是往返于这四个区域,应对突发问题。”尹恒介绍。因为孕妇分娩前的状态瞬息万变,尹恒会对四个区域一次次的查房,她手机里的计步程序上显示在医院的每一天都超过了1万步。

上午十点半,一位27岁的外地孕妇因患有乙肝、妊娠期胆汁淤积症、肝功能异常和羊水三度污染,在其分娩时突发危机,尹恒立即采取应对办法,经过十几分钟抢救,产房里传出了婴儿的啼哭,母子平安。

“每位孕妇到这里来都是以性命相托,我们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她坦言,作为新生儿的守望者,对生命要有敬畏感、对孕妇要有责任感。

六台手术站立15个小时

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里的快节奏不同,湖北省肿瘤医院胃肠泌尿外科病房内显得安静了许多。医院胃癌首席专家熊治国在每天早班的例会上强调最多的四个字就是“医疗安全”。哪一床的病人刚做完手术需要特殊料理、哪一床的病人需要观察或用药,他都会仔细聆听交班医护人员的口头汇报。熊治国一年平均手术量超过500台,在记者采访的当天,78岁胃癌患者汪爹爹的手术就是由熊治国主刀。

经过麻醉消毒等术前环节后,熊治国及其助手们借助3D显示仪器将微创手术设备送抵病灶,在2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这位年过半百的医生几乎全程站立着,小心翼翼地剪开患者腹内大网膜,夹住血管、切除胃部病灶、清扫周围淋巴结、缝合等操作一气呵成。“我最多一天做过六台手术,从早上9点站到晚上凌晨12点半,当看到自己的患者手术成功时,还是很有成就感的。”熊治国笑着说。

熊治国除了每周定期上门诊外,还要参与其它科室的多学科联合会诊,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只有自己团队22个医生和80个护士的“频率” 时刻保持一致,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医患沟通将心比心

在癌症等重大疾病患者的术前谈话时,医生的每一个用词都会牵动患者和家属的心,如何把握好谈话的“度”,以便帮助患者树立起对抗癌症的信心,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胃肠外科主任熊斌有自己的感悟。

每周一和周四上午,全省各地慕名而来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都会把熊斌的门诊时间挤得满满当当。熊斌说:“因为病情的隐蔽性,我国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就诊的时候普遍较晚,中晚期的患者许多时候不适宜马上动手术,有的需要先做化疗或放疗来降低癌症的分期,效果会更好,这时我们就要耐心给患者做好讲解工作。”

多年的接诊经验,使得熊斌会留意癌症患者本人的情绪,如果病人性格开朗,熊斌会用平和的语气来讲解,如果病人表情紧张,熊斌会格外注意措辞,好让患者安心治疗。“之前有个外地患者因胃癌术后转移到腹膜,当地医生在告知病情时没有注意语气,使患者感到治疗无望而拒绝继续就医,无论其家人怎么劝都没用,后来这个病人不到一个月就去世了。其实按照当时病情,如果采取细胞减灭术+腹腔热灌注化疗,效果会很不错。”熊斌惋惜到。记者留意到,在每位肿瘤术后患者临出科室之前,熊斌都会反复叮嘱:“术后2年内记得要每3个月复查一次,2—5年内要每半年复查一次,5年以后只需要每年复查一次。”

尹恒、熊治国、熊斌是湖北省近二十万名医师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但是从他们的身上可以感受到医者仁心,或许在我们的眼中,医师总是一个忙碌的身影,但是在这份忙碌背后,更多的是他们对自己职业的那份坚守和执着。(记者黄涛 通讯员温红蕾、杨丽丽、王芳)

(来源:《荆楚网》2018年8月18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