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5月21日 星期三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武汉晚报】走进医生的一天:用耐心“看透”你的心,心血管内科的一天

【武汉晚报】走进医生的一天:用耐心“看透”你的心,心血管内科的一天

2018-08-18 12:30 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医生,被誉为“天使”。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看到的都是忙碌天使,抑或我们亲人朋友生病住院,与天使有过“亲密接触”,可是,你知道他们每天的工作生活状态,究竟是怎么样的吗?

值此中国首个医师节到来之际,记者贴身走进这一群白衣天使,感受医者仁心的天使平凡而忙碌的工作生活。

李昌,湖北省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从事内科心血管专业工作20余年。丰富的临床经验让他对各种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造诣。从2003年起致力于心导管术治疗,着手创建湖北省中山医院心血管介入中心。迄今完成各种心导管手术10000余例。

时间:2018年8月14日

贴身记者:汪文琪

医师:李昌(湖北省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7:56,湖北省中山医院诚信楼三楼,李昌教授办公室,换好白大褂,查房。

走进医生的一天:用耐心“看透”你的心,心血管内科的一天

“李教授好!”走廊中,不时有患者家属和李昌教授打招呼。“李教授,我这个伤口不疼了,血压也好多了!”62岁陈昌(化名)躺在病床上,一股脑儿向李教授介绍自己手术后的情况。“那就好,注意不要吃辛辣的食物,多吃清淡的,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李昌微笑着安慰陈昌师傅。

一间间病房,一位位病人咨询检查、询问、解答。

9:56,湖北省中山医院诚信楼三楼,李昌教授查房途中遇到马上出院的患者。

走进医生的一天:用耐心“看透”你的心,心血管内科的一天

“回家还是要锻炼,不能再抽烟喝酒了,要对你老婆负责。”碰到准备出院的患者张彩丽(化名),李昌教授拍拍患者的肩膀亲切的交代了几句,在对待患者上,李昌尤其认真。不仅细致耐心,而且幽默风趣。

11:30,湖北省中山医院诚信楼三楼,李昌教授办公室

走进医生的一天:用耐心“看透”你的心,心血管内科的一天

“李教授,昨天这个病人的病情我还是有一些疑惑,您给我讲讲吧!”。刚看查完房屁股还没坐热的李昌教授又要忙了。十分注重对学生培养的李昌教授常常一讲就忘记了时间,到了一点半钟,护士提醒下午手术时间,李昌教授才匆匆吃饭休憩了一会。

14:30 湖北省中山医院 手术室 李昌教授穿上铅衣准备手术

走进医生的一天:用耐心“看透”你的心,心血管内科的一天

14:50 李昌教授的第一场手术开始,护士在一旁准备手术器械,李昌熟练的准备手术所用机器。对于他来说这种手术很简单,却也绝不能有一丝的松懈。他说“认真对待每一台手术,是对患者和生命最起码的尊重”。经过半小时的造影检查,五十岁的刘先生心脏中三根冠状动脉都有不同程度上的狭窄,其中一根达到99%狭窄必须进行手术。

走进医生的一天:用耐心“看透”你的心,心血管内科的一天

15:36 李昌教授穿着重达30斤的铅衣,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病情的严重。“蛮多患者认为装了支架就是废人,但其实不装才是要命。”

走进医生的一天:用耐心“看透”你的心,心血管内科的一天

15:56 李昌教授已花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劝告患者,可惜患者依旧坚持拒绝手术。李昌教授十分沮丧“太可惜了,他不做手术随时都有危险,这种病人我实在不愿意放弃。”这样的例子在李昌教授甚少发生过不少,李昌不愿意从他手中放走每一个有可能健康回到生活的人,这份责任心和耐心赢得了很多同事和患者的钦佩。

16:13李昌教授的第二场手术开始。熟练的完成造影检查出患者情况良好只需坚持吃药即可。已经连续站立两小时的李昌脱下铅衣,静静地坐在手术室一角,便眯上眼休憩了一会。在手术中,医生不能上厕所、不能喝水,神经要时刻保持在紧绷的状态下。一旁的护士说“最夸张的一次,李昌主任是不吃不喝连续做7个小时。”

走进医生的一天:用耐心“看透”你的心,心血管内科的一天

16:36李昌教授的第三场手术开始,58岁的患者李伟(化名)因两年前在泰国游玩突发心梗已装过支架,右手穿刺显得极为困难。李昌教授果断选择左手穿刺,以减轻患者的负担。近半小时的穿刺,终于清晰的看到了造影画面李昌教授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走进医生的一天:用耐心“看透”你的心,心血管内科的一天

17:32李昌教授的第四场手术开始,68岁的张成(化名)顺利完成造影后,李昌教授研究病情后决定,以对患者最小的伤害进行治疗。

18:40四场手术全部做完,喝上了下午的第一口水。

19:36返回办公室将今天手术的所拍摄的片子读完后,回过神已是傍晚。李昌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工作。“今天手术量算少的,突发事件也没有,平常这个点还有个把急诊。”这样的工作强度李昌已坚守20年,他始终耐心的对待每一个患者。当病人被疾病逼上绝路,医生便成了他们唯一救命稻草。他唯有尽力让患者了解病情,理智对待,才能让患者回归生活正轨。(记者汪文琪 通讯员刘敏 贝兰)

(来源:《武汉晚报》2018年8月17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