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5月21日 星期三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长江日报】医生的日常是这样,每天身穿30斤重铅衣,来回走个30趟

【长江日报】医生的日常是这样,每天身穿30斤重铅衣,来回走个30趟

2018-08-18 11:07 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8月17日讯 穿上30斤重的铅衣,迈着小碎步,穿梭在手术台和造影机显示屏前,这样的程序廖凯兵每天要来回三十多趟。从2008年开始,廖凯兵的生活里几乎没有“休假”二字,为了能离医院更近,能把抢救时间效率提高,他选择在医院附近买房。

医生的日常是这样,每天身穿30斤重铅衣,来回走个30趟

对于很多患者来说,医生是一个家庭最后的希望,他们如天使一般存在着。你常常看到在门诊医生为病人排忧解难,然而在神经紧绷的手术室里又会发生着什么样的故事?8月16日长江日报记者深入医生的工作生活,走进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省新华医院)介入科主任廖凯兵平凡而繁忙的工作日里。

早上7点,新华医院门诊大厅一如往常的繁忙。环顾四周,病人、家属与医生、护士忙碌穿梭着,廖凯兵赶到了办公室,换上白大褂,拿上今天需做手术患者的病历仔细研究。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书记邱海芳汇报完工作动态后,又急于奔走病房、医生办公室、手术室之间,由于走路速度快,他一转身便找不见人。8:40,廖凯兵换上手术所需的铅衣,为早上的4场手术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

医生的日常是这样,每天身穿30斤重铅衣,来回走个30趟医生的日常是这样,每天身穿30斤重铅衣,来回走个30趟

9:04,廖凯兵开始了第一场手术。踱着小碎步来来回回穿梭于手术室和造影机显示屏前。9:57,廖凯兵已是第五次出入手术室。第二场手术前,廖凯兵坐在造影机显示屏前观察患者的情况,不断提高手术方案为的就是想让病人少花冤枉钱,少受罪。

10:24,廖凯兵开始了第二场手术,患者李伟(化名)一度紧张血压升至188,廖凯兵为缓解李伟过度紧绷的情绪,开起玩笑:“莫紧张,做完了就可以回克跟孙子玩了。”这样的玩笑经常出现在他的手术台上,对患者的细心、耐心,让许多患者都慕名“找上门”做手术。11:02,他踱着碎步穿梭于手术间和造影机显示屏第六次。

医生的日常是这样,每天身穿30斤重铅衣,来回走个30趟

11:20,廖凯兵开始了第三场手术,踱着碎步穿梭于手术间和造影机显示屏八次。

12:02,第三场手术结束了,护士买来了盒饭,但廖凯兵坚持将手术做完后再吃。他依旧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和助手沟通手术情况,为第四场手术做着准备。

12:24,廖凯兵开始了第四场手术,穿梭于手术间和造影机显示屏八次。此刻已是下午1:24,廖凯兵终于喝上了第一口水,吃上快冷掉的盒饭。

医生的日常是这样,每天身穿30斤重铅衣,来回走个30趟

除了手术的工作外,廖凯兵还承担着院内规培学生、带教讲课的任务,匆匆吃完饭后,他拿着上午的患者造影画面,和学生们交流沟通,把手术中如何克服难点的技巧都倾囊相授。在许多患者眼中廖凯兵不仅技术高超,他的风趣幽默也赢得了不少人的认可。第五届“我心目中的好医生”评选中患者们积极转发投票,取得了投票环节第五名的好成绩。二十年如一日的工作,让廖凯兵的身体有些吃不消,摸着快掉光的头发总是打趣地说:“看着一个个患者能从我手上好起来,头发掉光都值得。”

医生的日常是这样,每天身穿30斤重铅衣,来回走个30趟

记者手记:

跟随了廖凯兵教授一天的记者,面对手术台器械,我感到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尝试着穿三十斤重铅衣一小时,肩颈酸疼无法直立;快节奏的连轴6小时,头晕目眩,而廖凯兵穿着铅衣面对手术台整整站立6小时。这是廖凯兵的一天,也是湖北省新华医院所有医生工作时最普通的一天。在工作岗位上他们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在生活中他们也仅仅是一个普通人。致敬,最美的医生们!(记者汪文琪 通讯员刘敏 应述辉)

(来源:《长江日报》2018年8月17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