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两会已闭幕 这些话题没“闭幕”

两会已闭幕 这些话题没“闭幕”

2017-03-17 10:10 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3月1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闭幕;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至此,2017年全国两会落下帷幕。两会虽然闭幕了,但是很多被两会带热的话题,在网上仍然保持着热度。

  下调GDP增速,会影响生活吗?

  3月15日,在两会闭幕之际,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一篇《两会闭幕!你的生活将迎来这些改变》的文章,“分分钟”突破10万阅读量。文章列举了今年要完成的10个“小目标”,列在第一位的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5%。

  为什么将增速下调至6.5%?老百姓以后要过“紧日子”吗?这一直是网上热议的话题。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记者会上给出既通俗又权威的解释。李克强说,其实,增长6.5%这个速度不低了,也很不容易。我曾经在中国少林寺陪同外宾看过武僧表演,几岁的小武僧一口气翻十几个跟头不费劲,而练过十几年武功的青年武僧翻三五个跟头就了不得了,主要是块头大了。如果今年中国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增量比去年还要大。

  海外网第一时间发布了总理的这一解释,随后,网民们纷纷表示理解并点赞。网友“飞鸟”留言说:“总理的比喻一直通俗易懂,赞。”另一位网友表示,“‘武僧’的比喻非常客观”。

  一篇名为《这个GDP越来越有人情味了》的文章,被几十家新闻网站转载。文章很“诗意”地回答了网友们的顾虑:不能只顾眼前民生的“热炕头”,必须还要兼顾“诗和远方”。中国的GDP增长目标,一头是保就业的重任,另一头则是“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两个翻番”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更远的远方,还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今年6.5%的经济增长目标,一头是以民为本的人情味,另一头则是坚持发展和改革的定力与信心。这个低调的增长目标,是对“唯GDP至上”传统思维方式的否定,将促进中国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保障经济获得平稳健康的长远发展。

  取消漫游费,能否早实现?

  3月5日,在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一次热烈的掌声出现在总理说到“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之时,会场甚至有人不自觉地叫“好”。

  这一消息让网友们同样很是兴奋。在中国经济网报道这一消息的页面上,网友“刚刚”留言说,“手机绑定太多东西,取消手机长途漫游费,不用再换卡了,很亲民。”网友“新兵”表示,“很实在!很凝聚民心!”

  当然,网友们翘首以盼的同时,也想知道,这一利好政策,具体什么时候能实现?

  随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宣布,从今年10月1日起全面取消国内长途和漫游费。但是,网友的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要等到10月?下月就取消不行吗?”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对此进行了答疑:难点首先来源于运营商历年来累计推出多种不同套餐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几个月的调整操作时间,对运营商而言已经是很紧张了。

  3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工信部正在加紧推动企业加快进度,克服各种困难,在确保相关准备工作全部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力争提前完成这个目标。

  取消漫游费在网络上还引发一系列“连锁期盼”。

  一篇微信文章《手机漫游费没了,来电显示呢!》仅仅300多字,却引来超过7万的阅读量。有网友进一步询问说:“流量什么时候能全国统一,不分省内省外?”

  在微博上,这样的讨论也不少。除了表达期盼,不少网友也进行了理性的分析:“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明天总会更好”。

  网友的期盼也得到了媒体的回应。3月15日晚,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推送一篇《大利好!两会后,这些费用要减免》的文章,总结了各方面的利好: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等基金;取消或停征35项中央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

  蓝天保卫战,今后怎么打?

  两会期间,“蓝天保卫战”的说法流行起来。在总理记者会上,治理雾霾的问题再次被问及。李克强称,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了5条措施,会坚定地向前推进,真正打一场“蓝天保卫战”,但需要有一个过程。

  这场保卫战将带来什么?如何打好保卫战?这是网上持续热议的话题。

  在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两会闭幕!你的生活将迎来这些改变》的文章看来,蓝天保卫战带来的是机遇。文章认为,清洁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发电等将更有“钱景”。

  很多经济、金融类网站更是紧盯住着保卫战里的“钱景”。中国证券网一篇分析文章指出,今年有望成为大气治理的关键年份。建议关注雾霾源解析、Vocs(挥发性有机物)、脱硫脱硝、天然气替代、热电联产等方向。随着治理力度加大,环保投入增加,相关环保监测、大气污染治理、新能源车等行业有望迎来机遇,环保概念有望成为贯穿全年的主题。

  对于如何打好保卫战,网上同样是热议不断。长安街微信公众号发文称:政府工作报告说打响“蓝天保卫战”,其实有一支队伍早已出发!据公安部介绍,3年来,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共破获各类环境犯罪案件1.8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5万人,对5000余起严重环境违法案件中的4500余名违法人员进行了行政拘留。

  文章列举的案例和数据引来网友点赞。不少网友留言表示,“‘蓝天保卫战’,是一场战斗,不是靠喊口号就能取胜的。法律,是武器也是后盾,是攻坚的矛,是保障的盾”;“将环境保护与依法治国紧密结合,才是碧水蓝天的开始!”

  3月15日下午,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文章《两会开出“2017民生清单”这12件事今年要做到!》将治理雾霾列为12件民生实事之一。文章指出,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两会期间表示,今年还要对15个省份进行督察,实现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还要对一些问题突出的地方不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和“回头看”。

  这篇文章阅读量超过10万,点赞数超过2000。网友“十八公”表示,“言必行,行必果!期待落实!”

  (来源:《新华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