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健康守护者】“病人需求的小事情,就是我服务的大事情。”
我不怕麻烦
“乡亲们就医太难了,我一定要为他们做些什么。”成为一名医学生那刻起,改变农村医疗现状的想法便在谢志强心里扎了根。1996年,从孝感市卫生学校临床专业毕业后,他回到老家孝南区西河卫生院工作,从一名基层医生成长为西河卫生院院长。2021年,谢志强被调任杨店中心卫生院院长。
时间就是生命。杨店卫生院离孝感城区最近的医院,120救护车疾驰也得35分钟才能到达。在谢志强推动下,杨店卫生院规范建设了急诊科,设立120急救站,负责周边3个乡镇的120警情。在他的努力下,杨店中心卫生院在全区范围内最先一批创建了高级版胸痛单元和卒中救治站,卫生院急救站连续两年被孝感市120指挥中心评为急救突出单位。
谢志强常常对职工们说,公立医院必须姓公,赚钱的科室要开,不赚钱的科室也要开。在他的推动下,医院先后开设了眼科、耳鼻喉科、安宁疗护、透析科、皮肤科等科室,均是全区基层医疗机构中首开先河。
谢志强一直要求医院职工要将服务群众健康作为第一要务,经常组织医务人员开展下乡接种疫苗、义诊、健康体检、科普知识讲座等活动,把健康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民家中。
2022年,谢志强得知杨店有30多名尿毒症患者,长年累月要到孝感市区进行透析治疗,非常不方便。他马上召开支委会讨论设立血透科的事。针对一些同志的不理解,谢志强反复做工作:“我们要站在病人的角度去看问题。一个病人长年累月奔波在孝感和杨店之间,病痛的折磨,经济的困难,身心的疲惫都会给这个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压力。病人的需求,就是我们服务的方向。”2023年5月,杨店卫生院新医院建成。5月22日,透析科开始收治病人。他又到处求助社会爱心人士捐款解决部分透析病人的午餐问题。
有一段时间持续下雨,谢志强发现有的病人就诊完后,回家没有雨伞,他马上和后勤主任沟通,买了一批雨伞放在导医台给病人使用,以解病人之急;病人到医院就诊时,停车位不足,他想尽各种办法解决停车难,还要求职工把最好的位置留给患者停车;他联系爱心人士为医院捐赠了两台自动洗澡机,提供给住院的病人使用;为了方便农村居民就医习惯,他调整卫生院作息时间,将早8点正常上班时间提前到早7点,以小事见真心,深得患者好评。
2023年5月20日,往返2300余公里看升旗仪式的晚期肿瘤患者张爹爹在家中安然离世。老人出殡后,他的老伴、女儿、女婿等亲属来到杨店卫生院,对谢志强等医务人员深鞠一躬表示感谢。原来,今年2月份,张爹爹被确诊为淋巴癌晚期,生命进入倒计时,家人们将他送到孝感市孝南区杨店中心卫生院安宁疗护病房。当谢志强得知老人的心愿是到天安门广场看一次升旗时,马上行动起来。
“去北京这个愿望,放在平常人身上并不难,可对于一个进入生命末期的患者来说太难了。”谢志强说。和家属再三沟通后,谢志强和安宁疗护专家纪光伟一起,综合评估张爹爹的病情及精神状态,制定应急预案和最合理的行程方案,最终决定开着救护车送去北京。谢志强知道,从孝感到北京往返路程共计约2300公里,无论是费用还是风险都不小。他说:“老人的愿望很朴素,很有意义,让我不由得想帮他完成。”5月7日中午12点,张爹爹乘坐救护车奔赴北京圆梦。一路惊险不断,但终于坚持到了9日凌晨5点整,天安门广场,晨光熹微中,国歌响起,全体肃静。坐在轮椅上的张爹爹忽然站了起来,目光定定地看着国旗升起的方向,眼中泛起了泪光。当国歌奏完,他才在大家的搀扶下坐上轮椅,双手颤抖不止,眼睛却仍紧紧地看着国旗的方向,他自豪地说,“我的心愿了了,我周围还没有人到天安门看过升旗呢!”
张爹爹家属的鞠躬让谢志强既意外又感动。他说,这么多年我为群众看过病,也救过命,但从未接受去世患者家属的鞠躬。他深深地感到,医患之间不应该只有矛盾,用真心换来患者的信任是多么值得珍惜。他常说,医生不是神仙,我没有起死回生之术,但要有一副菩萨心肠。我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患者提供帮助,尽自己所能解除患者的痛苦,做村民家门口的“医靠”。
披心相付,桩桩小事惠父老;
矢志兴院,农民之子为农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