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健康守护者】“让乡亲们少花钱、看好病,只要大家需要,我一直都在。”
李发从所在的乐园村,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个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是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发源地,他从小听着覃祥官医生的故事长大。
1986年初中毕业后,家里没钱供他继续求学。当时的大队医生李兴成有心找个可靠的接班人,就叫他跟师学艺,而李发从想走出大山打工挣钱。师傅说:“出门可能挣的钱多些,但你就失去了像祥官医生一样救死扶伤的好机会!” 祥官医生和师傅李兴成的精神打动了李发从,第二年春天,他去了大队卫生室跟着学医,虽然一年村里只给600元的生活补贴,但他感到特别自豪。
1989年9月,他来到县卫校学习,1990年6月培训结业回到村里,正式接过师傅手上的接力棒,成为一名村医。2005年,他在宜昌卫校完成3年学习,取得执业医师证,成为村里第一个受过专业教育的村医。
李发从始终以覃祥官医生为榜样,他和师爷、师傅一样,克服万难,坚持办合作医疗。他接手大队卫生室时,合作医疗正处于低谷,资金不足且连年亏损。
李发从为了让村民买得到药,只好四处借钱进药。生活清苦,他吃的是自己种的玉米,没盖房子没买车,穿的是救济的衣服。李发从结婚时,成为大队里首个未办结婚酒席的人。
98年打工潮正热,他感到坚持不下去时,又动了出门打工的念头。村书记说:“全国就你一个合作医疗在办,你可不能让这颗种子在你手里传丢啊!”祥官精神成为驱使他坚持不懈的动力,就这样坚持到2002年,当时他的欠债已高达2万多元。
幸运的是,李发从终于迎来了基层医疗制度的春天。2003年,在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上,国家开始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长阳被纳入国家第一批试点县,合作医疗基金纳入全县统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国家关注下不断深化、逐步升级,成为覆盖城乡居民的惠民制度。而乐园村的合作医疗制度一天也没有停过,从1966年开始推行,一直坚持到2016年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并轨。李发从说,自己的吃的苦总算对得起老一辈,对得起自己的初心。
李发从扎根大山30余载,心中始终装着村民,他谨记师傅教诲,竭尽所能帮助群众,山山岭岭都印着他的足迹。从两条腿,到两个车轮,他守护了村里三代人的健康。
乐园村山大人稀,交通不便,分散居住着800多户村民,李发从常常送医上门,最远甚至要走四十公里的山路。于是,他就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出诊、进药都骑着它。
随着2009年国家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后,李发从更加频繁地奔波于田间地头、乡村小道。慢性病随访、家庭医生签约、老年人免费体检,除基本医疗服务外,为村民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他每天的重点工作。
“基本公卫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面临基本公卫服务项目13项内容,他一丝不苟从不怠慢半分。看似简单的活儿,其实最为繁琐。
全村2000余人,他对他们的健康状况了然于心,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挨家挨户随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及老年人、儿童、孕产妇等等,指导他们用药,进行健康教育,将检查结果登记成册,一字字录入公卫系统。为了更好地方便老人查看结果,他自费为村里500多位老人购买健康档案袋。他通过不断学习,从陌生到熟悉,再到“村级公卫专家”,将基本公卫服务做得井井有条,连续多年被评为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先进个人。
“治病先治人,治身先治心”,李发从如今在村里已经不只是一名村医,还担起了家庭矛盾调解员,成为了政府和村民沟通交流的桥梁。
多年的经验告诉他,把患者的矛盾解决了,把心结打开了,有的病不吃药就能好。
面对村里23名居家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用别人的话说,相当于23颗不定时炸弹。李发从对他们格外关心,除了定期的健康随访,还陪他们聊天,进行心理疏导,指导患者家属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如何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等。
他还及时收集民意,将村民的诉求问题、反映意见及时反馈给村委会。
如今,乐园村建起了合作医疗纪念馆,被纳入红色教育基地,李发从义务负责讲解工作。他利用夜晚时间研读,深挖合作医疗故事,只为将这段历史更生动地展示,让更多人知道基层医务工作者对党、对人民的赤诚之心。
药箱斑驳,满载合作医疗传承史;
奔劳半生,庇护乡邻三代安康情。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