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生命线的尖刀战士——何凡
他带领团队在“小血管里做大文章”,为血管堵塞10余载无法透析的患者重建生命线;他6年走遍10个省,精准帮扶基层医院。他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何凡。
珍惜每一寸生命线
他为患者修补重建闭塞的血管通路
湖北潜江67岁的苏阿姨患尿毒症20余年,且长期透析血管闭塞。“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何教授时,他亲切地拉着我的手,告诉我不要怕,肯定会帮我弄好,要重新给我做个动静脉内瘘。” 苏阿姨说,“从没有一个医生这样直接地给我这么肯定的回答,看着何教授给我做了那么多细致的血管检查,我看到了希望!”
经过评估,何凡在B超引导下利用介入技术,将苏阿姨原本闭塞的不到1毫米的上肢血管打通,再通过显微缝合技术重建血管通路。现在,苏阿姨用这个动静脉内瘘透析已经四年多,情况良好。
“以前的观念是这个动静脉瘘不能用了,就重新再建一个,第二个不行了,再建第三个。”何凡说,“但人体内满足透析条件的血管大概只有1米左右,长此以往血管总会用完,许多患者就面临着无法透析的困境。”
2016年起,何凡带领同济医院血管通路团队开始将外科微创介入技术用于疑难透析血管通路以及并发症的治疗,为患者修补重建闭塞的血管通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让很多血管耗竭,传统手段无法建立透析生命线的患者有了生的希望。
截至目前,同济医院肾内科开展疑难闭塞血管重建手术700多例,开通闭塞28年的动静脉内瘘,为现阶段最长时间世界纪录。
血透患者也能拥有“诗和远方”
他为透析患者量臂绘制“血管地图”
“自从得了尿毒症,每两周透析三次,我连在外地过个夜心里都不踏实。出门旅游,我是想也不敢想。现在有了这张图,我终于敢试着出门了。”患尿毒症4年的张先生终于外出旅游了,和他一起出远门的还有一张量臂定制的“血管地图”。
尿毒症患者要依靠透析来维持生命,每两周定期去医院必不可少,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得了尿毒症,生活轨迹就被限制住了。
“解决疑难患者的血管通路问题是第一步,让每位透析患者回归正常的工作生活,是我们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何凡说。“不同患者的血管情况各异,我们为每位透析患者量臂绘制了‘血管地图’”。
“血管地图”上注明了姓名、血管穿刺方法、禁止穿刺区域、可供穿刺血管B超探测结果等内容,是透析患者手臂血管情况的说明书。患者去外地,目的地医院的医护人员可以据此实施内瘘血管穿刺,以保证患者在外地能够顺利透析。
从不信任到完全信任
他用血液净化遏制疫情“炎症风暴”
“炎症风暴”是新冠肺炎患者由轻症向重症和危重症转换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导致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一个原因。
同济医院“尖刀连”“护肾队”副队长何凡带领团队通过血液净化治疗清除体内炎症因子,缓解疾病进展。这一治疗方法也写在第六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
“前来支援的各支医疗队中,心内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医生居多,肾内科医生则相对较少,很多医疗队不了解血液净化的效果,对此持保留态度。”何凡说:“刚开始时,我们很着急。光谷院区住院患者中,肾脏损害发生率为15%左右,患者病情急,自己却无用武之地。”
“护肾队”所有队员分工合作,利用了3天左右的时间,将全院的820多位患者病例参数全部仔细梳理、对比了一遍,针对个别的患者给予建议。患者程春生通过血液净化治疗6天,炎症因子没有再增加,治疗效果不错。
“护肾队”将这一成功病例在全院区疑难重症讨论会上汇报,“观望”的同行清楚了解到血液净化对于治疗上的帮助,主动要求同济“护肾队”出动,扫除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2020年疫情期间,何凡带领团队累计治疗患者371人次。
青年医生心中的大梦想
发现并攻克一种罕见病
“我记得当时有一名胰腺癌患者术中大出血,陈孝平院士一边止血,一边将肠道和胰腺进行缝合,当时我就想,这样就能止血吗?”16年前,还在读研究生的何凡观摩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陈孝平的一台手术后惊叹不已。
当何凡知道,这就是陈孝平创建并以自己姓氏命名的“陈氏胰肠吻合术”时,心中不禁生发一个念头——“如果有一天,有一个以我自己名字命名的罕见病,那该多好”,何凡怀揣着这个梦想去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进站当博士后开展肾病罕见病的研究。
后来,当何凡真正成为一名医生之后,看到了太多被病痛折磨的患者,他被问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何医生,你看我还有救吗?”,他才顿悟:“一名成功的医生不一定要成为登峰造极的科学家,而是实实在在帮助身边每个鲜活的生命,延长他们生命的长度,拓宽他们生命的宽度。所以我现在的诗和远方就在身边,就在脚下。”
2016年,在何凡的带领下,同济医院血管通路团队开始大规模开展将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应用于疑难透析血管通路以及并发症的治疗。而其中无切口动静脉内瘘限流术(何氏限流术)这一技术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谈及自己还是年青医生时的大梦想,何凡觉得心怀梦想,做好眼前的事,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他现在最大的心愿,“期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成立血管通路全国医院联盟,透析患者可以带着‘血管地图’去更远的地方看风景”。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