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22年9月月度人物:凃晋文
1958年,凃晋文考入湖北医学院(现武汉大学医学院)医疗系。当年毛泽东主席发出“西医学习中医”指示,因此,湖北医学院创办祖国医学系,从400多名新生中抽调了30人学习中医,凃晋文被选中,由此与中医结缘。 1960年由于院系调整而转入湖北中医学院(现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中医学本科,正式开始了漫漫中医探索之路。
凃晋文教授在回忆求学经历时,特别强调师从全国著名老中医、伤寒大师洪子云教授。为继承洪老的学术思想,他刻苦学习,熟读经典,临床求验,博采众长,在和洪老相处的日子里,虚心求教,努力继承学术和经验,深得洪老首肯。因成绩优秀,洪老曾评价他“读得精,学得深”,洪老每逢临床出诊、会诊、学术报告、学术会议及讲学时都把他带在身边。“洪老敏锐超前的思维、渊博精深的学识、精练流畅的笔端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严谨治学的态度、创新进取的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也一直激励我在中医的道路上勇于突破、服务人民。”凃晋文教授回忆说。
耕耘——师古而不泥古,宗法而不拘于法
1964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凃晋文留校教学,在附属湖北省中医院内科从事医疗、科研、教学工作,曾先后担任湖北省中医院大内科主任、中医急症研究所所长、脑病学术带头人等职务。58年来,凃教授潜心钻研中医热病、急症、心脑病证及疑难杂症的诊疗及科研工作,硕果累累。
凃晋文教授对外感热病的研究颇有心得。外感高热,在中医文献中称“火热”、“壮热”、“身灼热”等。因其病因的多源性、证候的多样性、病证的多变性、病情的复杂性,以及在其病情的演变过程中极易耗伤津气,发生闭证、痉证、血证、脱证等特点,凃教授总结其在救治上,应清热、解毒、和解、通下等多法联用,才能建奇功。凃晋文教授对急性咳血等血症亦有一定临床心得。“失咯血之症,未有不与痰为缘者,是以火旺则痰盛,则滞气之往来,气阻缠积,而益生其热,故痰甚而火益旺”,凃晋文教授认为痰盛火旺则络脉受损,而导致咯血,治疗首当清肺泻肝。历代诸家均将“清热泻火降气法”治疗血证放在重要位置,而咯血尤其以清泻肺肝为重。
“师古而不泥古,宗法而不拘于法”,凃教授博览众书,熟读古籍,耕耘临床,勇于创新,硕果累累。他主持完成了20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其中5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研制了治疗中风的院内制剂——愈风汤合剂和白花前胡合剂,研清解和下院内制剂“热必宁口服液”,成功研制中药新药“柴石退热颗粒”;多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百余篇;主编、副主编学术专著10部。
责任——坚守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一线数十载
凃晋文教授在国家重大传染病的中医药防治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70年代,凃晋文担任湖北中医学院附属中医院急症研究所所长,致力于传染病(中医急症、热证)的中医药救治。他参与“乙脑合剂”研发,治疗流脑、乙脑取得了良好临床疗效,受到国内专家一致肯定。2009年,凃教授主持国家中医药防治传染病行业专项项目“中医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方案与诊疗规律研究”(200907001-8),在全国首次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循证医学的乙脑中医药临床研究,对我国中医药的乙脑防治工作进行了科学研究,对我国疫病防治工作具有深远影响。
2003年非典(SARS)疫情爆发以后,凃晋文一直担任湖北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SARS及重大传染病的防治专家组组长,曾带队收集防治经验、设计治疗方药、积极宣传预防措施。在排查非典,接诊治疗了大量发热患者后,凃教授发现大部分病人使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缩短了平均发热时间、改善了全身中毒症状、促进了肺部炎症的吸收、降低了重症患者病死率、改善了患者免疫功能、减少了激素用量、减轻了临床常见副作用、治疗成本也大幅度降低。
2004年,凃晋文教授主持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AIDS)方面的工作。湖北艾滋病关怀项目有约150名艾滋病患者,大部分居住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凃教授翻山涉水,亲自深入患者家中,询问病情,问诊把脉,甚至送钱送物送药,帮助患者改善生活条件。他还指导基层专家辨证用药,手把手传授艾滋病防治经验。十几年如一日的深入基层,凃晋文愈发坚信中医药治疗可大大改善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成本低、无明显毒副作用。2020年1月,八十岁高龄的凃晋文教授临危受命,担任湖北省卫健委中医药防治新冠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组织编写了《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负责指导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药治疗和临床培训。
从医执教近六十载,凃晋文教授颖而好学,不忘初心,探岐黄之精髓;辨证准确,用药精当,祛百姓之沉疴;厚德仁怀,悬壶济世,守医者之天职,是当之无愧的“国医大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