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5月21日 星期三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60年来,湖北遥遥领先!

60年来,湖北遥遥领先!

2023-10-22 10:52 湖北发布

2023年

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

在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之际

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

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的先进事迹

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10月20日晚

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播出

致敬“”时代楷模”

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节目

湖北黄冈徐长珍医生

第一个登台

讲述她四次援外的感人故事

4次援非 “中国妈妈”徐长珍感动阿国

掌声一次次响起,泪水一次次落下。

发布现场,71岁的徐长珍精神抖擞。健步走上舞台,这位古稀老人回忆起援外的一幕幕——

1993年41岁的徐长珍主动报名,成为中国援外医疗队的一员。2000年春,已经48岁的徐长珍又一次奔赴阿尔及利亚。

让她惊喜的是,她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拉塞拉。6年前,由于战乱紧急撤离,拉塞拉没来得及做肌瘤切除手术。此时,情况已相当严重,必须尽快手术。徐长珍了解到,拉塞拉40多岁了还没结婚,她梦想着有自己的孩子,有美满的家庭。

尽管极具挑战性,但徐长珍还是坚定地选择了保住子宫的手术方案。整整3个半小时后,手术宣布成功。与徐长珍并肩作战的阿尔及利亚医生护士激动不已,他们高兴地竖起大拇指称赞:“中国医生好!”

正是怀着“实在放心不下”浓厚感情,徐长珍四次援非。她永远忘不了患者达赫老人。老人患有直肠阴道瘘,30多年没穿过一条干净裤子。手术成功后,老人激动得像孩子一样,抱着她的胳膊失声痛哭。

“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在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徐长珍说,一次走在阿尔及利亚大街上,一位妈妈拉着叫“西诺瓦”的孩子,跑到她面前,唱中国民歌《茉莉花》来表达感谢,发音不准却很动人,她至今难忘。西诺瓦是法语“中国人”的发音,为了感谢中国医生给予的“新生”,当地很多人为孩子取名“西诺瓦”

2010年,徐长珍第4次阿,主动要求到最偏远的赛义达省工作。此行最重要的任务是为当地培养专业医护人员。

“如今在赛义达省,不仅有专业的妇科、产科医生,还有专门的妇科医院。”前不久,在阿尔及利亚驻华大使馆参加活动时,徐长珍得知这个消息,兴奋不已。

中国援外医疗队

远赴他乡救治患者

近一半在偏远艰苦地区

从“输血式”援助

到可持续“造血式”援助

填补当地医院技术空白

既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

……

△第1批援阿医疗队徐贤泽医生把中医针灸治疗方式引入阿国,治愈了各类疑难杂症患者

1963年

我国派出了第一支

以湖北医务人员为骨干的援外医疗队

拉开了湖北援外医疗的序幕

60年来

湖北开展援外医疗工作

一直遥遥领先

创下3个全国之最

湖北是派出援外医疗队

时间最早、人数最多

以及诊治患者人次居全国之首的省份

60年来

湖北累计向阿尔及利亚和莱索托

两国派出援外医疗队员3706人次

共接诊病人2757万人次

收治住院病人287万人次

开展各类手术175万

接生208余万新生儿

△中国第25批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巴特那分队队长刘玉凌教授,在援阿期间,抢救了多位危重产妇

60年来

湖北援外医疗队员与当地同仁精诚合作

在受援国成功进行了心脏、

断手断肢再植、颅内深部肿瘤、

巨大卵巢肿瘤切除、全鼻再造等

高难度手术

填补了受援国多项医疗空白

60年来

医疗队组织义诊、巡诊和捐赠

通过技术培训、医疗合作

和学术交流

加强传、帮、带

为受援国培训医务人员1.8余万人次

有力地促进了受援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积极探索整建制派遣

援阿医疗队由1所部省属医院牵头

负责1个医疗点

2-3个市(州)及直管市卫生健康委

共同参与选派

自2023年起

湖北援外医疗队员

全部由三级及以上医院选派

队员综合素质整体提高

仁心仁术  援阿医疗队造福当地人民

肩负祖国重托,队员们克服工作生活上的困难,用心服务当地民众,竭尽全力治病救人。

同济医院医生冯玲两次遭遇术中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她没有一丝退缩,坚持完成任务。

保康县人民医院医生乐衡秀在异国他乡被确诊为乳腺纤维瘤,她选择就地手术,术后3天重返岗位。

一次次不远万里、为爱奔赴;一次次落地生根、薪火相传。

应城市中医医院麻醉科医生沈阿利,一家三代援非。

1979年,沈阿利的爷爷参加了援非医疗队。沈阿利出生后,正在阿尔及利亚的爷爷给他取名“阿利”,寓意永远记得阿尔及利亚。他的叔叔作为厨师,曾5次参加湖北援非医疗队。沈阿利长大后,也走上了从医之路。受家庭熏陶,他也梦想着有一天加入援外队伍,踏上阿尔及利亚的土地。

2015年,沈阿利经过层层选拔,成为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的一员。两年援非,沈阿利深深感受到当地人对中国医生的信任、尊重。“走到哪里,听到的都是麦丝果果(非常感谢)。”一次,沈阿利和同事们成功抢救一名危重病人后,家属亲手制作了当地特色食品和牛羊肉,送到医院表达谢意。

今年5月26日,武汉大学口腔医院一次活动上,援外队员、李金荣教授讲起了阿尔及利亚姑娘菲露兹的故事。

“1985年3月的一天,12岁的姑娘菲露兹因肚子痛来到我所援助的医院就医。菲露兹有一张动人的瓜子脸、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遗憾的是没有鼻子。”李金荣回忆道。

原来,菲露兹两岁时,鼻子被驴咬掉了。10年来,“没有鼻子的姑娘”渐渐失去了欢笑,害怕别人看到她的脸。李金荣下定决心要帮助菲露兹,她精心设计,实施了全非洲第一例全鼻再造手术,让这位小姑娘有了完整的鼻子,恢复了漂亮的容颜。“菲露兹的鼻子又回来了!”这件事在当地引起了轰动。援阿期间,李金荣还开设了阿尔及利亚首个口腔颌面整形专科病房,这个病房培育了当地的医护骨干,为很多当地病人解除了痛苦。

不能忘记的,还有队员唐春海。1994年6月30日凌晨,援外队员、同济医院妇产科医生唐春海带领医疗队员24个小时的连轴转,成功完成阿尔及利亚首例巨大卵巢肿瘤切除手术。而他却因为积劳成疾,在援非的第19个月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援非医者践初心,大爱无疆传薪火

湖北援外医疗队时刻牢记

“不畏艰险、甘于奉献

救死扶伤、大爱无疆”

中国医疗队

以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

救死扶伤,护佑生命

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做出积极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