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攻坚进行时】补短板、强弱项 湖北宣恩实现体检不出村、小病基层治
近日,在宣恩县万寨乡金龙坪村323大型义诊现场,前来参加重点疾病筛查的村民正在有序地进行信息登记。据了解,通过这样的义诊和上门服务,“323”重点病种的筛查和管理在万寨乡已经实现辖区内常住居民全覆盖了。
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宣恩县将“323”攻坚行动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有机结合,推进疾病早筛早诊,2021年来,基层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筛查完成率达到115.77%,慢阻肺高危人群筛查完成率达到106.41%,规范管理率达到100%。
这些数据背后,宣恩县都做了哪些工作?深入推进“323”攻坚行动,宣恩县如何为人民群众健康办好“暖心事”“放心事”?
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记者走进湖北宣恩,专访宣恩县委副书记、县长赵秀峰。
疾病干预管理显成效 群众健康素养明显提升
“我爱人就是通过早癌筛查项目发现的早期肺癌,已经接受了为期三个月的肿瘤治疗了,目前肿瘤已经得到了控制,身体状况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在宣恩县中医医院,患者家属李先生表示,通过参与一些健康宣讲和疾病筛查活动,自己也对健康生活方式有了新的认识。
“让群众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赵秀峰介绍,自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宣恩大力开展“323+健康问题”攻坚行动基层行活动,广泛宣传健康理念,促进居民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同时,健全了上下联动的慢病服务体系,分类制定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管理方案,由县级专家提供业务指导、乡镇卫生院开展定期巡诊、村卫生室负责日常干预管理,全面助力慢病全周期管理,为群众提供快捷、高效的全程连续医疗+健康服务。
经过近3年的全域攻坚,宣恩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6.25%(目标值为27%),实现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库的信息化。
软硬实力双赋能 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提档升级
“我们卫生院的硬件设备更新了很多,配备了肺功能检测仪、档案自助查询系统,未来还会配备CT,能满足老百姓的基本医疗需求。”宣恩县万寨乡卫生院副院长魏奎亲眼见证了乡村医疗环境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1年以来,在县级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政府仍投入了约1700万元作为‘323’攻坚行动专项工作经费”,赵秀峰表示,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存在的建设资金不足、配套设备老化和欠缺、医院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宣恩县统筹推进县内各医疗机构基础条件改善,从建设规模、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优化。通过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软、硬件条件,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好的健康服务。
“我们这里的村医水平很高的,我很信任他。”一位前来宣恩县万寨乡伍家台村卫生室输液的患者吴几云指着墙上的锦旗讲述着村医如何技术高、服务好。
为解决基层医院人才短缺,高层级人才难吸引这一问题,宣恩县将“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加速医疗人才能力提升。宣恩县卫健局局长钟仁义介绍,通过用好用活“大学生村医计划”、“专项招聘”等政策,乡村医生队伍得到不断充实。通过抢抓武汉市江汉区、青山区对口帮扶及三级医院对口帮扶的机遇,先后邀请21名专家来宣恩挂职带教,同时派出34名医务人员到省、州各级医疗机构进修培训,培养出一批“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为协同服务夯基筑台 急重症患者救治再提速
不久前,宣恩县李家河镇居民向某某,突发胸痛,当地卫生院接诊后,诊断其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立即通过胸痛中心微信平台发出了求助。宣恩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医生通过微信平台进一步明确诊断后指导服药,随即派出“120”出诊,急救团队携带冷链箱和溶栓箱前往,同时当地卫生院救护车转送,在途中交接评估后,立即行溶栓治疗,经溶栓后患者胸痛明显减轻,复查心电图ST段回落,提示溶栓有效,患者转危为安。
“为达到及时救治目标,我们将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救治场所由原来的急诊室前移到救护车上”,宣恩县人民医院院长吴彦介绍,为救治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宣恩县心血管、脑卒中防治中心积极优化流程,为心梗、卒中绿色通道患者快速办理入院,建立急诊电子病历,确保急性心梗、卒中患者有急诊电子病历供查询。县心血管防治中心组建八个乡镇的胸痛工作群并执行24小时值班,保障通讯畅通,确保乡镇卫生院及时上转复杂、疑难、危重患者并接收。
赵秀峰表示,“323”攻坚行动开展以来,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为抓手,医疗服务半径得到有效延伸,县域医院救治能力显著提升,全县急性心梗患者从入院到溶栓时间由95分钟减少至37分钟。
为建设“健康宣恩”,不断提升全县人民健康获得感,赵秀峰表示,宣恩县下一步将继续抓关键、攻重点、破难点,从体系建设、能力提升、健康管理三个方面持续发力,推进“323”攻坚行动走深走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