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7月27日 星期日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巩固健康扶贫成果 助推乡村振兴

巩固健康扶贫成果 助推乡村振兴

——2022年襄阳市卫生健康委健康帮扶工作综述

巩固健康扶贫成果 助推乡村振兴

2022-11-03 16:03 襄阳日报

2022年,襄阳市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基本医疗有保障政策总体稳定,在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稳步推进健康帮扶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研究吃透政策 抓实有效衔接

如何实现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首先要研究吃透相关政策。为此,襄阳市卫健委党组在全力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先后组织了12次专题学习贯彻中央、省、市相关政策,做到应学尽学;6次专题研究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及时跟进部署和推进落实。

按照省卫生健康委和襄阳市的安排部署,襄阳市卫健委及时传达巩固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精神,督导各县(市、区)卫健局完成各类问题的整改、防返贫监测大数据反馈问题核查、保持稳定基本医疗有保障政策、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月一会商一交办”调度等活动,切实加强日常工作督导指导,促进各项工作落实。

根据国家、省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关于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部署安排,结合我市健康帮扶工作实际,襄阳市卫健委印发了《2022年襄阳市巩固拓展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任务责任分工方案的通知》《2021年度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近期健康帮扶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关于进一步做好2021年度国家和省考核评估反馈健康帮扶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等,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扎实做好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及防止因病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等各项工作落实。

为了确保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卫健委加强检查督办。今年10月中旬,市卫生健康委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巩固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全面落实,抽调人员,围绕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及2021年度国家、省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等工作,对全市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的7个县(市、区)开展巩固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工作进行了暗访研讨,对照工作指标,采取查阅资料,实地查看、入户核实等方式,现场纠正问题7个,事后通报问题12个,并逐一督促整改落实。

大病救治有保障 家庭医生进家门

一人得病,拖垮一家;不去病根,难拔穷根。

为严格落实我省《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止因病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的通知》,襄阳市出台了《2022年襄阳市巩固拓展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任务责任分工方案》,会同医保、乡村振兴等部门不断完善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风险长效机制。

严格落实健康帮扶措施。针对乡村振兴、民政等部门认定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开展健康情况调查核实工作。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做好慢病患者的规范管理和健康服务,动态做好监测对象跟踪管理,主动发现,及时跟进,落实帮扶政策,确保应治尽治、应签尽签。截至10月底,已为重点监测对象308753人进行了签约履约服务,签约服务率达100%。

督促指导各地将30种大病纳入大病专项救治范围,全市所有农村低收入人口大病患者纳入专项救治服务。截至10月底,累计集中救治或签约管理患30种大病一般脱贫户14817人、脱贫不稳定户194人、边缘易致贫户79人、突发困难户76人,做到了应治尽治;针对慢病,重点对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4种慢病患者优先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截至10月底,已经签约服务52571人,签约服务率100%。

持续完善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将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对象调整为农村低收入人口,患者入院时只需缴纳基本医保住院起付标准费用,不需缴纳住院押金,出院时支付医保报销后的自负医疗费用;切实加强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将农村低收入人口就医“一站式”结算由县域内拓展到市域内定点医疗机构。

着力降低看病就医成本。督促引导医疗机构优先选择基本医保目录内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诊疗技术和药品、耗材,严格控制农村低收入人口住院治疗政策范围外医疗费用占医疗总费用比例。继续实施医疗分类救治,将大病救治模式推广作为脱贫地区县域医疗机构针对所有30种大病患者住院治疗的规范化措施。

同时,落实防止因病返贫动态监测工作。明确监测对象,强化部门间数据信息共享共用,共同开展动态监测工作。定期集中研判因病致贫风险隐患,研究制订应对措施并推进落实,截至10月底,全市监测对象门诊慢性病就诊2415人次,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为405.24万元,医保报销比例为86.86%;脱贫人口门诊慢性病就诊46402人次,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为3933.92万元,医保报销比例为80.69%。监测对象住院3362人次,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为2486.91万元,医保报销比例为80.06%;脱贫人口住院93886人次,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为42441.43万元,医保报销比例为81.80%,确保了不发生规模性致贫返贫风险。

村卫生室全覆盖 健康素养大提高

为了让农村人口看得上病,做到小病、常见病不出村,规范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市卫健委着力解决村卫生室建设与保障问题。目前,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1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2418个,乡村医生4247名,实现了村卫生室行政村全覆盖,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一名乡村医生。

121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了发热门诊(室),配备移动医疗服务车111台,为所有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了智能健康服务包,老百姓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各项免费健康检查。

不断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规模,加大对乡村医生实用技能和适宜技术培训力度,提高乡村医生服务能力,不断完善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到2022年底,7个县(市、区)急救中心将全部实现独立运行,形成以襄阳市急救中心为中枢,7个县(市、区)急救中心为分支,110个院前急救站为支点的体系健全、布局均衡、城乡一体、全域协同,信息互联互通,水、陆、空互相补充的院前急救体系,真正实现中心城区“10分钟急救圈”、非中心城区“15分钟急救圈”、县(市、区)“30分钟急救圈”。

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同时,持续提升基层群众的健康素养。通过全力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狠抓传染病防控等工作,不断增强群众的健康意识,让群众健康观念从治病向治未病转变。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