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民生之我见-冉雄飞
民情日记:
民情民生之我见
第三工作队(省卫生监督局)冉雄飞
2014年1月19日星期日晴
为了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获得第一手的真实资料,在进行入户调查时,我们采取直接向村民宣读调查问卷或者请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村民自行填写的方式,现场完成调查并当场回收问卷。对于登记调查对象姓名的要求,有的村民显得疑虑,我们耐心解释,这是工作队直接完成的任务,村组干部回避现场调查,工作队不会泄露村民意见,打消村民疑虑使村民放心并能够畅所欲言,让我们能够听到真实的声音。
在入户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几个问题。
一是自来水入户的问题。上坝村二组自来水主管已经铺设完毕,但迟迟未能接通入户。村民反映宝丰镇上安装自来水收费是1800元,而本组安装自来水却要收费2900元,对于差价村民有疑问,村民们希望水要快通、钱要明花。村务公开在这里不再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口号,落实村务公开,就要跟村民解释清楚为什么会产生差价,这个差价是如何核算出来的,村干部在降低差价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另外小堰村为保证自来水供应,农业灌溉用水受到了限制。这也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水是一种宝贵资源的涵义。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有些堰塘之类的小型水利设施疏于管理,淤泥层积,渠道阻塞,长此下去恐会渐渐丧失功能,影响农业生产。
二是地的问题。随着村镇的建设发展,一些农田被征收用于修建道路和产业开发,农民可用耕地越来越少,有的村民甚至已没有田地。虽然征收土地按规定进行了补偿,但失地农民失去了固定收入,这使得外出务工成为绝大多数人不得已的选择,农村空心化由此产生,也带来了老人赡养、留守儿童的看护与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三是农村房屋建设问题。建房是农民的头等大事,如同城市居民希望买房一样,调查中有村民就自嘲说“我也是房奴”。我们了解到村里近几年修起了很多新楼房,还有不少已经完成报建手续待开工的。现实情况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农村家庭的人口规模逐渐缩小,多数家庭只有三五口人。新建房屋都是两层、三层甚至于四五层,建筑面积远远超出了实际需要。按一层楼平均十万元的建设成本估算,修一幢三层的楼房需要近三十万元的投入。村民们往往把几年外出务工挣的钱全部投在建房上,很多家庭还需借贷,生活质量难以得到实质性提高。房屋建好后多数村民又要继续外出务工挣钱,大多数时间不能享受到建新房的好处,实际上非常不划算。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认为需要进一步开发民智、引导农民理性消费。只有减少攀比,合理控制建房规模,才能减少资源浪费,让农民家庭的生活质量能得到较大的改善。
踏踏实实的入户调查,让我们越来越觉得加强学习的重要性。由于平时工作与“三农”接触不多,很多具体的强农、富农、惠农、扶农政策我们自己也不完全熟悉,如果不加强学习,自己都不明白,就无法针对村民提出的问题做好答疑解惑,政策宣讲就会变成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