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5月18日 星期日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咸丰,乡卫生院里的养老院:真正实现医养融合

咸丰,乡卫生院里的养老院:真正实现医养融合

2024-06-11 17:44 咸丰县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

——国家卫健委、发改委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近年来,医养结合政策不断完善,取得积极进展,但在政策支持、服务能力、人才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难点堵点问题。

咸丰县忠堡镇卫生院转型开展养老业务,把养老融进到医院工作,开辟了一条探索当前乡镇卫生院业务发展困难问题的新路子,解决了城乡一些家庭养老的很多难题。笔者长期在县城医院工作,常思考老年化时代县级医院该怎么做,带着这个问题,专程与几个同事一道实地探访。

这里住着12位老人,平均年龄80岁以上,多是些自然衰老行动不便的,都有慢性病、基础性疾病,居家养老难以满足他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卫生院通过基础设施和环境流程改造,让纯医疗模式向医养结合模式转型,让这些被疾病缠身的老人,看到了好好生活的希望。

“医生曾给我开过几次病危通知书,如今疾病控制住了,身体也恢复好了。”

住在卫生院三楼的甘某言(化名)是年前入住康养中心的,今年过年子女接回家后病情加重,迅速被一家人又送到医院里来。心率加快,双下肢浮肿,氧饱和度低,忠堡卫生院立即将老人转为医疗模式,并与县人民医院专家取得联系,确定治疗方案,控制住了病情。医院护工定期帮老人修剪指甲、理发和洗澡,护士管着吃药打针,老人们的日常饮食都根据身体状况可以单独定制,有兴趣的还在一起打打牌、唱唱歌。院长告诉笔者,去年过年有七位老人都留在医院过年,老人们的子女都来到医院与值班人员一起陪老人过年,十分热闹融洽。

有消息报道,咸丰县忠堡卫生院是全省首家以乡镇卫生院为基础转型开办医养结合医疗机构,依托自身医疗资源,通过以医助养、以养促医,走出了一条“医疗、康养、照护、享乐”于一体的医养结合新模式。

“孩子照顾不如医院照顾得好”

“伸开手、抬起脚,做起来。”每天上午9点左右,在忠堡卫生院四楼的医养结合中心里,伴着节奏感的音乐,护理员带领这里的老人做起了健身操。不少老人虽然坐着轮椅,但听着音乐,身体也跟着律动起来,有的半身不遂老人,也会用手或者点头的方式打着节拍。在一众老人中,86岁的邓某菊(化名)戴着红围巾格外显眼,她坐在床上,手的动作幅度不大,但舞得最积极。

与邓某菊老人一样,曾某莲(化名)老人1931年生,93岁的她眼不花,耳不聋,恰巧与笔者是老乡,除了行动不便,身体其他状况不错。两位老人的子女都在县城机关工作,由于居家不能随时照护,经忠堡卫生院宣传把老人送到康养中心,没想到一来老人们便喜欢上这里了。

忠堡卫生院一二楼都是临床医疗业务科室,三楼每天都有专职医生巡诊;专业的康复治疗师、心理辅导小组、康养小组,为老人提供肢体康复训练、药浴、针灸、推拿、按摩等专业康复服务。

甘某言的儿子在城里做生意,前些年因为疫情生意不好,现在稍微好转,但老年人的疾病却让他身心疲惫。母亲患老年痴呆,时刻不能离开看护,父亲因为多种基础病,一天需要服3次西药,每2周复查一次血常规,随时都要吸氧。经熟人推荐到这里后,解决了他的一个大难题。他父亲说“这里有医生、护士管我,给我打针、吃药,比儿女管得好。儿女们很孝顺,但他们也有家庭,还要打拼奋斗,确实也没办法照顾好我。”

“家里条件不如医院条件好”

像曾某莲一样,这里的老人很多都是冲着医养结合的特色而来。卫生院院长表示,“养老院建设初期就以老年人的居家、出行、饮食、疗养、照护等要素在医院原来的条件下进行了大幅改造,中央空调、24小时热水、吸氧装置、安全卫生间、呼叫系统、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厨房、防滑地板、电梯等,甚至有为每位老人因照护特殊性的个性化床。“把养老院开在医院内,目前只能容纳12名老人常住,这里的老人多以高年伴有多种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偏瘫等,甚至老年痴呆,这些慢性病老人,每天必须规律服药,一般老人是一天2、3次。好的时候还好,但常常突然发病和加重,医院就会开启就诊绿色通道,康养床位立即转换为治疗床位。

论家庭物质条件,现代许多家庭都很不错,但对老年人而言,全心全意更关心身体健康,每每身体出现不舒服时是否会第一时间得到医治。从康养模式到医疗模式的互相转换是最大的优势,比居家养老能更快就医,也是来这里的老年人和子女最认可的地方。

“在家独居不如一起疗养更快乐”

吴某真的子女都在县里机关工作,家庭条件不错,但老人自从患病后,两个子女在照顾老人方面都很犯难,轮流照顾、雇请保姆等都用上了,家里什么都有,但老人就是不满意。听说忠堡卫生院这种康养模式后,老人和子女抱着试试的心态来到忠堡,没想到一来老人就喜欢上这里。

笔者中午到康养中心的时候正值老人们的用餐时间,墙上是每个老人的饮食安排,今天是瘦肉青菜和汤。这些老人有的在城里居住,有的在农村家里居住,子女们由于社会生活的压力,不可能每时都在老人身边照顾,老人们独处、孤独是一个难解的题,尽孝也是子女们最尴尬的一个难题。

康养中心的老人们可就是另外一种心情,他们每天都有活动,或一起唱歌、一起做操,一起家长里短。不能行动的也有护理员陪着聊天,医院的医护人员、护理员都成了他们的好朋友,甚至把家里的大事小事都交给他们。每到老人们生日的时候,康养中心都要精心为老人们准备生日,笔者的微信朋友圈里也常有在康养中心为老年人过生日的消息。

“医院单纯医疗不如医养结合更有出路”

对于失能的老人,除了自身受病痛折磨外,家属往往也跟着受累。“没有摊上这事,谁都永远不会理解。”2023年,黄某华的父亲脑出血经过一个月的抢救与治疗后出院了,可令他没想到的是,由于家里没有专业医疗护理,出院第二天,她的父亲突然失去意识,叫不醒。

经过2个月的治疗,他的父亲转危为安,可出院那天他却高兴不起来。他说,“父亲出院后回家,会不会跟上次一样,而且在医院照顾父亲,我跟妻子都累出了腰肌劳损,给失能的父亲翻身都弄不动。我们在重庆上班,在家的老人可怎么办?接到重庆吗?”

经县人民医院医生介绍,他选择把老人送到康养中心。护理员小龙介绍,“为了给老人专业的护理,医院打造护-医-护工作模式,合理安排护士与养老护理员配备比例,以专业护理人员的工作为核心,一旦发现老人出现异常情况,立即主动与医生汇报,及时处理。”

忠堡镇卫生院在试运行这种医养结合模式期间的收费非常便宜,每人每床每月包括餐饮在内3500元的收费,只为了推广医养结合养老的新模式和观念。医院负责人介绍,当前运行费用还不能保本,她说,政府准备把医院旁边的一块地给医院使用,医院的一栋新房子已快建好,到时康养中心还要完善适老化改造,功能更加齐备,相信规模做大后会有所好转。

为了实现“医”与“养”融合,康养中心将养老与医院临床科室密切结合,入住康养中心的老人按照疾病分类和临床病区进行专业捆绑,各专业临床医生每周定期查房,为老人提供健康体检、病情评估等医疗服务。护理团队为老人提供能力评估、生命体征监测、血糖监测、用药指导等专业护理服务,把来院的老人都建立了健康档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格外照顾,每位老人都有个性化服务方案。

康养中心的走廊贴满了倒写的福字、挂着各式小灯笼,那是正月十五医院给老人们过元宵节时的布置。墙上是一些关于养老敬老的宣传,医护人员给老人的房间进行了大扫除、换上了新床单,等天气转暖后,康养中心准备把老人们带到户外去晒太阳。写到这里时给忠堡卫生院负责人打了个电话,他们正在马倌屯与老人们一起摘草莓。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