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5月19日 星期一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青春在这里激扬

青春在这里激扬

湖北省“万名大学生村医”助力织密基层医疗卫生“网底”

青春在这里激扬

2024-02-08 09:55 《健康报》(2024年02月02日 第 3 版)

抢救半夜突发急症的村民,照护感冒发烧的孩子,登门护理失能的老人,定期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查体,给全村乡亲讲解健康知识……这些都是湖北省大学生乡村医生们的工作日常。

在这些大学生村医看来,日常工作稀松平常,不值得与外人谈及,但正是他们的默默付出,为一方百姓构筑了坚实的健康屏障。

近年来,湖北省持续实施“万名大学生乡村医生配备”项目,积极出台相关政策,留住和发展好乡村医生队伍。

截至2023年年底,湖北省共配备培养13009名大学生乡村医生,其中免费订单定向培养招生4514人,社会招聘1651人,学历提升5175人,上级机构派驻巡诊1669人。到2025年年底,湖北省将实现全省村卫生室大学生乡村医生服务全覆盖。

日前,记者来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宁市、宜昌市,实地探访大学生乡村医生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提高技能才对得起乡亲信任

雾气萦绕,苍翠的山顶还残留着几天前下的雪。汽车在山间蜿蜒的公路上前行,路边时常有提示“小心山石滚落”的指示牌。记者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白果乡卫生院驱车前往卫生院下属的油竹坪村卫生室,全程都是盘亘的山路。

油竹坪村,平均海拔1350米,距离集镇45公里,总人口1286人,也是距离白果乡卫生院最远的村庄。过去,油竹坪村只有一名返聘的老中医坚守岗位。

2010年,村里19岁的侗族姑娘吴春桃高中毕业。因为热爱家乡,喜欢中医技术,吴春桃主动到村卫生室跟老中医请教学习。“跟着师傅学习了3年,大部分时间都要走山路,去乡亲家诊疗护理,跟大家都很亲了,就更想着怎么能更好地帮助大家。”吴春桃惦记的事是学习,“要提高技术”。

2013年9月,吴春桃申请到了中专农村医学生订单定向培养的机会,来到黄岗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学习期间很有收获,2015年至2016年间主要是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实习,寒暑假就回村卫生室为村民体检、量血压、测血糖、开展健康随访等。”吴春桃告诉记者。

2016年7月毕业后,吴春桃回到油竹坪村卫生室。凭借刻苦和用心,2017年,吴春桃通过全国考试,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成为全乡第一个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2023年,吴春桃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成为全乡第一个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

村里有448户、1279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217人,0~6岁儿童28人,残疾人53人,重型精神障碍患者3人……这些人群都是吴春桃需要重点照护的对象。

每天都会有患者来村卫生室找吴春桃看诊。除了日常坐诊,吴春桃大多时间都会背着药箱,徒步去村民家进行入户随访。

当然,吴春桃也会遇到突发状况。2023年年初,深夜11时,有一名年轻村民张先生手臂被大面积烫伤,情况严重。山路上都是积雪,无法骑车,吴春桃带上药箱,打着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地跑了两公里山路及时赶到。与此同时,接到吴春桃电话的乡卫生院院长和家庭医生团队也赶来了,一起为张先生处理伤口、上药,直到凌晨3时多才忙完。“当时我们很担心,害怕患者伤口感染,经过细致的护理,张先生恢复得不错。”吴春桃回忆道。

两层高的村卫生室,吴春桃一个人“驻守”了13年。想到孩子,吴春桃鼻子一酸,没忍住掉下眼泪。“两个孩子,大的7岁,小的5岁,都跟着奶奶和爸爸在邻村生活。”吴春桃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掩藏泪水,“就是没有时间陪他们,很愧疚。”村里离不开人,很长一段时间,奶奶都会在周末带孩子们来这里看望吴春桃,每次过来都要坐车在山路上颠簸一个半小时。

南方冬天湿冷,吴春桃的诊室里只放置了一张办公桌和一台小小的电暖器。治疗室里针灸、拔罐的工具显眼可见。针灸、推拿是吴春桃的“拿手活儿”。“中医治疗腰腿痛、颈椎病、感冒效果好,乡亲们很信赖。”吴春桃坚信,“只有不停地学习,提升业务能力,才对得起乡亲们的信任。这里条件虽然艰苦,只要大家有需要,我将一如既往地坚守。”

“年轻人就是希望。我们特别重视年轻医生的培养,就是要多想办法,争取更多支持,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条件。”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卫生健康委负责人扳着手指,如数家珍地介绍了当地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的“三大事件”:第一,自2013年起,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府依托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截至2022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已招收960名医学生,其中528人已毕业,并经考核合格后招聘到村卫生室工作。第二,自2017年起,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府又委托湖北恩施学院订单定向培养大专层次医学生,学费全部由州政府承担,现已招收3届239名医学生,毕业后经培训合格全部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第三,从2021年起,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实施“万名大学生乡村医生配备”项目,委托湖北恩施学院订单定向培养大学生乡村医生,学校为学生免除12800元/年的学费,并按照5000元/年/生的标准发放生活费补助。除此之外,学生们还可以享受国家奖、助、贷等优惠政策,毕业后定向分配到县域村卫生室工作,服务年限不低于5年。截至目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已招收大学生乡村医生250名。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还多渠道为乡村医生争取更多学习机会。

2023年6月,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湖北中医药大学共同实施了“乡村仁医添翼行动”公益活动,鼓励中专学历的在岗乡村医生开展继续学习教育,提升学历层次。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参加活动且成功录取到湖北中医药大学的乡村医生给予每人2500元的学费资助,学校给予每人1000元的学费减免,同时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从2022年起积极筹措资金,每年为参加学历提升的在岗乡村医生提供1000元/人的一次性学费补助,乡村医生个人只需要负担500元学费,即可完成两年半的继续学习教育,成功获取大专文凭,解决了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激发了乡村医生参与学历提升的积极性。

师傅手把手带教传承经验

在湖北省嘉鱼县潘家湾镇肖家洲村卫生室,有6名乡村医生,其中一名是去年到岗的“00后”大学生乡村医生张贝宁。村卫生室的6人团队要为4459名村民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等服务,涵盖65岁及以上人员540人,高血压患者400人,2型糖尿病患者82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9人。

“6个小时随访、1个小时整理台账。”张贝宁上岗后的主要工作是跟着师傅工作学习。张贝宁的师傅刘先荣是一名有21年工作经验的乡村医生。

刘先荣牵头为村民们建立了健康档案,对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病、高血压、糖尿病、出生缺陷、儿童青少年近视、精神卫生相关疾病的重点人群按照高、中、低风险等级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对高风险村民每天随访不少于1次,对中风险村民每周随访不少于3次,对低风险村民每周随访1次,定期向上反馈村民疾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管控和治疗方案调整,最大限度稳定村民病情。

新老乡村医生相互配合。“贝宁工作细致,特别踏实,也给我很多帮助和启发。”在刘先荣看来,大学生乡村医生经过在卫生院和县级医院进修轮训后,医疗知识更加丰富,信息化相关的技术能力也更强,能够更好地在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方面发挥特长。

“跟着师傅上门,很快跟乡亲们熟络起来,除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工作,师傅也会教我很多常见病的诊疗方法。2023年,我还完成了血吸虫疾病的防控、两癌筛查方面的不少工作。”张贝宁告诉记者,目前,他正在准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要不断提升业务技能。

据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卫生健康局局长章显初介绍,当地会定期组织大学生乡村医生参加技术能力提升、岗位大练兵、应知应会适宜技术等培训,提高执业能力、抗风险能力和综合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

让乡村医生“下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汀泗桥镇星星村卫生室,出生于2001年的蔡杰在2022年完成了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学业,来到这里工作。

蔡杰的书桌上是厚厚的《内科学》,还有一本《英语阅读》。2023年,蔡杰已经考取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这里常住的有27个小组的600多名村民,前几天感冒发烧的患者多,还有些是外伤患者。遇到疑难危重患者,我就找车将其送去咸安区汀泗中心卫生院。”蔡杰告诉记者。

星星村地处咸安区、赤壁市、崇阳县交界处,地理位置偏远,山路十八弯,原村卫生室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医疗设备简陋,且无乡村医生生活住房。2023年8月,咸安区汀泗桥镇中心卫生院新建的星星村卫生室正式揭牌,并添置了药品展示柜、阴凉柜、“一体化”服务包等设施。同时,紧邻村卫生室的工作区新建了生活区,建有医生休息室、洗浴卫生间、厨房,切实解决了乡村医生的吃、住难题。

村卫生室门口是一块专门设计的“乡村医生去向牌”,上面有乡村医生的姓名、电话,还有在岗、入户随访、出诊、开会、培训、事假6个选项,选项下面有个可以拨动的指针,明确此刻乡村医生的状态。“前来就诊的村民可以电话联系乡村医生。”咸宁市咸安区汀泗中心卫生院院长梁曦介绍道。

在村卫生室的生活区,桌上放着昨天没吃完的半锅米饭、一个西红柿、一个小小的案板及一把刀具。蔡杰平时常自己动手炒西红柿鸡蛋、辣椒炒肉。“村里的爷爷奶奶们很热情,工作到饭点的时候会叫我留下来一起吃饭。”蔡杰说。

“知道孩子们不容易,拿他们当自己孩子来疼,尽量创造好的条件,多跟孩子们谈心、交流。现在乡村医生青黄不接,如果不是他们来,我们都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搞。现在卫生院也给孩子们安排一对一的带教师傅。前两届年轻医生在村里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梁曦说。

2021年,咸安区全面铺开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一体化管理。“政府支持一点,区卫生健康局争取一点,乡镇卫生院自筹一点,全区130个村卫生室按照‘五室一房两间’的要求建设。同时,村卫生室人员、业务、医用物资、财务及考核等实行集中统一规范管理,让百余名乡村医生‘下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咸安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毛睿智介绍道。

要留住人“所有细节都要考虑”

近年来,湖北省咸宁市大力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乡村医生配备行动”。截至2023年7月底,咸宁市已实现883个行政村“一村一名大学生乡村医生”动态全覆盖。

“有了‘新鲜血液’,我市40岁以下乡村医生人数占乡村医生总数的比例由2020年的7.9%提高到现在的24.5%,大学生乡村医生占乡村医生总数的比例由2020年的9.3%提高到现在的28.6%。”咸宁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科负责人宋秀丽介绍,当地探索出了大学生乡村医生“553”县乡村三级管理的“咸宁模式”,“具体来说,县级由卫生健康局牵头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落实大学生乡村医生招录、到岗分配、人事档案、入编和职称晋升等5个方面职责。乡镇主要由卫生院管理大学生乡村医生聘用(劳动)合同签订、业务传帮带、定期考核、医疗卫生质量监管和政治进步等5个方面的工作。”

宋秀丽告诉记者:“对大学生乡村医生来说,重点工作有3项:第一,熟悉村情,建议列席村委会,优秀的大学生乡村医生依法通过选举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兼职;第二,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重点开展村民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服务;第三,学习、掌握和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让群众小病不出村。从2021年起,全市6个县(市、区)结合工作实际,均出台了包括使用、培训、业务管理、考核奖惩和纪律要求等在内的大学生乡村医生管理办法。”

“所有细节都要考虑。”宋秀丽举例,为了招录到优质的大学生乡村医生学员,咸宁市卫生健康委除了加强政策宣传外,还采取进学校进班级、上门入户等方式,与应届高中生面对面交流,动员对应分数段高中毕业生填报大学生乡村医生志愿。通过努力,大学生乡村医生定向招录分数逐年递增。

在待遇补助方面,目前,咸宁市对订单定向培养大学生乡村医生每人每年补助1.3万元的学费、生活费。咸宁市对在职学历提升至大专和本科的乡村医生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的补贴。从2022年起,咸宁市为在岗大学生乡村医生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5000元。

在此基础上,从2023年起,咸宁市、县两级财政对每个村卫生室每年再补贴2000元。

咸宁市各地积极探索乡村医生底薪制,对定向培养的大学生乡村医生上岗后明确保底待遇(每月不低于2000元)。

在拓展职业空间方面,咸宁市对在村卫生室服务累计达到15年以上的大学生乡村医生,在评审基层卫生副高级职称任职资格时加5分。

表现优秀的大学生乡村医生,可免费到上级医疗单位进修;服务期满后表现突出的大学生乡村医生,可调至医共体内部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

让年轻人有更好的执业前景

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桥边镇广化寺社区地处长江南岸,位于桥边镇集镇,323省道穿境而过。

1996年出生的刘宇杰是这个社区医务室的大学生乡村医生。

咳嗽的阿姨、生病的孩子……2023年12月19日上午,说话的工夫,4名患者来到诊室,“这算少的,前段时间感冒的人很多。”刘宇杰说。

广化寺社区人口5007人,其中常住居民3461人,流动人口1546人。所以,刘宇杰日常工作中面对的患者类型也很多。“2023年,我累计接诊了10400人次,同时承担了广化寺社区3083户5007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工作。”刘宇杰举例介绍了2023年的日常工作: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000余份,开展慢性病随访管理、康复指导;登记管理65岁及以上老年人415人,并按要求录入居民健康档案系统;通过对本社区育龄妇女的走访及与居委会妇联主任的沟通,督促本年度建档的40名孕妇进行产检,对13名产妇进行了产后随访;对本社区0~6岁儿童进行了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与宣传;落实“323”攻坚行动-心脑血管疾病初筛工作,通过各种方法,通知辖区内35岁以上居民参加疾病筛查,累计筛查650余人,并及时向居民反馈体检结果……

记者看到,窗明几净的医务室建设完善,配备有自助体检一体机的健康小屋、全科诊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基本公卫服务室、药房、医废暂存间、无障碍卫生间等。同时,记者了解到,医务室的各项工作都可以接入全市基层卫生信息服务平台,实行一体化管理。

社区医务室的建设全面提升了基层的医疗服务水平。

“对于年轻医生,特别要创新打造学历和能力提升机制。”据湖北省宜昌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学历提升方面,在定向委培大学生乡村医生的基础上,宜昌市将探索实施专升本、中专升大专等,开展基层卫生人才学历提升计划。在能力提升方面,宜昌市明确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人员必须到村卫生室服务不少于半年,切实推动落实乡镇卫生院对镇、村两级卫生健康服务的兜底职责。同时,宜昌市实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培训基层临床医护人员、骨干全科医生、骨干乡村医生等医务人员,对基本医疗、公共卫生、中医药适用技术等进行继续教育。”

近年来,湖北省积极探索村医订单定向培养与使用的新模式。2021年8月26日,湖北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八部门发布《关于印发“万名大学生乡村医生配备”“万名社区医生便民服务提升”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通过订单定向培养、社会招聘、学历提升、上级机构派驻4种途径,提高受过医学专科学历教育的乡村医生比例,在2025年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乡村医生”的目标。

为提升乡村医生岗位吸引力,2023年7月13日,湖北省卫生健康委与省教育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万名大学生乡村医生配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对招聘的大学生村医,统一与乡镇卫生院签订劳务合同,纳入聘用人员管理。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持续做好已配备上岗大学生乡村医生在村卫生室履约服务工作,督促各县(市、区)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机制,盘活用好县域编制资源,做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的编制保障工作,增加岗位吸引力,力争在2025年年底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乡村医生”的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