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7月10日 星期四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新春走基层|深山小镇盼来血透站

新春走基层|深山小镇盼来血透站

新春走基层|深山小镇盼来血透站

2023-02-15 12:55 湖北卫视

肾衰竭患者,无论寒冬酷暑,都需要每周两到三次,周而复始地进行血液透析,这是他们延续生命的方式。但在大山深处的村镇,因距离县城医院遥远,这条生命之路并不容易。秭归县两河口镇,去年建起了一座血透站,让这一群体实现在“家门口透析”的愿望。

早晨6点,山区小镇,天还没亮,除了极少数路过的车辆,街道没有一点声响,但镇卫生院的血透站已经灯火通明,护士们连接透析器、冲洗管路、准备穿刺包,等待着血透病人的到来。

宜昌秭归县两河口镇卫生院血透站护士谭玲芳:“上这个管路,上完之后,它要自检,提示里面管子有没有上对上好。”

将近7点,血透患者陆续赶来,他们大部分人每周透析3次,每次4小时左右,而此前,只能去秭归县人民医院,可从两河口镇到秭归县城,坐班车需要两个半小时,最远的镇长达4个多小时。到了县医院,还要排队等待,不少人只能在县医院附近租房住。

宜昌秭归县两河口镇太坪村村民吴前祥:“那好远啊,兜不住,我本身就晕车,只有租房子,也睡不好,吃不好,房子太窄了,说不出来的感受。”

2021年10月,老吴诊断为肾衰竭后,生命就换了一种活法,每周三次的透析将会伴随终身,为了省钱,村民吴前祥在县城租了间不到10平米的架空层小屋,每月300块。在秭归县,像吴前祥这样需要到县城做透析的患者,大约有300人。

宜昌秭归县两河口镇卫生院副院长张永:“刚开始我们也没有意识到这块问题,其实他们是一个很特殊的,也是一个很容易被遗忘的群体。”

宜昌秭归县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杜承文:“当时我在想,我们能不能把一些优质的资源下沉到乡镇,让老百姓们就近家门口透析。”

2022年初,在镇卫生院建立血透站这个想法被提上日程,为辐射更偏远乡镇,依据各乡镇的布局,县里选定在长江南岸的两河口镇卫生院和长江北岸的归州镇卫生院,建立血透站,建成后,可以各自辐射4个乡镇,这对于镇卫生院的发展来说,是从未想过的事情。

宜昌市秭归县两河口镇卫生院副院长张永:“之前确实没有想过,因为我们乡镇卫生院由于人才包括设施设备的限制,很多都是满足基本医疗为主。”

想要在镇里建血透站,最直接的挑战,就是人和钱,首先解决人的问题,秭归县卫健局组织两河口镇医疗人员到县医院和市医院进行半年的培训,期间,同步争取财政项目资金,同时,去年7月,湖北启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省卫健委来到这里走访调研后,联合秭归县为血透病人建造“回家工程”,启动项目资金100万,支持秭归打造辐射江南、江北两大区域的血透站。去年8月24日,投资145万元的两河口镇卫生院血液透析室正式投入使用,6台血透机,每天可为20位患者服务,吴前祥就是第一批回家透析的患者。

宜昌市秭归县两河口镇太坪村村民吴前祥:“在那儿(县医院)不会笑,在那儿只愁,这儿心里不愁,透结束了我可以直接到家了,屋里也有人照顾了,透析的也和县城的是一样的,身体比原来还很好些了,思想上好过了。”

和老吴老两口围炉交流时,他们不时会自然地笑了起来,并热情地给我们介绍起桌上的脐橙,这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但因为过去一年多在县城透析,只能将这一亩脐橙地,以一年500元的低价租给别人打理,今年他们可以自己施肥、剪枝,等待开花结果,迎来一个好收成。

宜昌市秭归县两河口镇太坪村村民吴前祥:“透完析了可以自己在这搞,隔卫生院近了,做点事,自己收入也高些,人的精神肯定还是好些,越搞越有信心了。”

这个月底,另一家归州镇卫生院的血透站也将投用,同时,为提高基层山区医疗能力,秭归还在省卫健委指导帮助下,实施“护心工程”,目前县医院建成“胸痛中心和卒中防治中心”,乡镇有了胸痛单元、卒中防治站,区域心脑血管疾病急救转运站建立,166个村卫生室实现心电图机全覆盖。

宜昌市秭归县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杜承文:“我们更要关注血透病人、心脏(病)、脑卒中、心梗等等这些特殊弱势的群体,特别在我们山区这些地方,在交通不便的地方,我们更要把资源下沉,让这些人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要让他们活得有尊严,建立一个急救网络体系和覆盖到全县的医疗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