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4月23日 星期三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预防高温中暑——学校篇

预防高温中暑——学校篇

2024-09-09 10:51 武汉市职防院

高温天气给学校师生带来了中暑的风险。为了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学校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

一、中暑的危害及症状

在炎热的夏季或初秋,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

轻症中暑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痉挛表现为肌肉痉挛,疼痛明显;热衰竭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慌、胸闷、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 40℃以上)、无汗、昏迷、抽搐等,如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

二、预防高温中暑的措施

1. 调整教学安排

学校应根据气温情况合理调整课程安排,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室外体育活动和劳动实践。收到气象台高温橙色、红色预警信号后,应及时做出调整,暂停体育课、军训等户外集体活动。非必要的户外活动建议转移至室内进行。

对于需要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实验课、实习课等,应采取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如加强通风、使用空调等。

2. 改善校园环境

加强校园绿化,种植树木、草坪等,以降低校园温度。同时,要保持校园环境整洁,及时清理垃圾,减少蚊虫滋生,降低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确保教室、宿舍、图书馆等室内场所通风良好,可以安装风扇、空调等设备,调节室内温度。同时,要定期对这些设备进行维护和清洁,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加强健康教育

学校应通过健康教育课、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向师生普及高温中暑的危害、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等知识,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鼓励师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的睡眠等,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4. 提供防暑用品

学校可以在教室、宿舍、图书馆等场所配备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人丹、清凉油等,供师生在需要时使用。

为师生提供充足的饮用水,确保师生随时能够喝到干净、卫生的水。可以在校园内设置多个饮水点,方便师生取水。

三、高温中暑应急预案

1. 预警机制

学校应建立高温中暑预警机制,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气温变化,当气温达到一定程度时,及时发布高温预警信息,提醒师生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除了关注最高气温,还应高度关注湿度,同样的温度,湿度不同,其危害后果差异很大。判定中暑风险不单单只看气温,还要考虑湿度、风速的影响,相同温度下,湿度越高,发生中暑风险越大,后果也更重。可以通过天气预报应用程序实时查看温度、湿度、风速、降雨概率等关键气象指标,以及未来几天甚至更长时段的天气趋势。

加强对师生健康状况的监测,特别是对体质较弱、有慢性疾病的师生要给予重点关注。如发现有中暑症状的师生,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救治。

2.应急响应

(1)判断患者是否有反应?如无反应,请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让其在阴凉处休息,松开其衣服,为其身体降温。如有反应,将其带到阴凉、通风或有空调的地方休息,松开其衣服,为其身体降温。在脖子、腋窝和大腿根部放置冰袋,这些部位的大静脉靠近皮肤表面。

(2)检查患者是否可以自己喝水?如不可以,请立即送至医院。如可以喝水,让其适量饮用运动型饮料或淡盐水。但要注意不要让中暑者一次性喝太多水,以免引起呕吐。

(3)观察症状有所缓解?如症状没得到缓解,请立即送至医院。了解情况的人应陪同中暑者前往医院。

3. 后续处理

中暑患者妥善处置后,学校应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估,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加强对师生的心理疏导,消除中暑给师生带来的心理影响。

预防高温中暑是学校安全健康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方案,确保在中暑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治,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供稿:郭冬梅

责任编辑:雷思聪

稿件来源: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