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7月10日 星期四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十三届全国政协社法委聚焦全面依法治国等重要问题 推动委员好建议变成群众获得感

十三届全国政协社法委聚焦全面依法治国等重要问题 推动委员好建议变成群众获得感

2023-01-17 16:50 法治日报--法治网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媒体见面会1月11日在京举行,见面会的主题是“聚焦本职发挥优势,不断开创政协社法委工作新局面”。

共牵头和参与承办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10场,承办双周协商座谈会14场、远程协商会1场,组织专题视察调研47项,办理法律法规和重要文件征求意见150余件,报送的调研报告、政协信息得到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36次,有关意见建议被45份法律法规和文件采纳……五年来,社法委聚焦全面依法治国、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重要问题,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

“使委员们写在纸上的好建议变成惠民、利民的好政策,变成人民群众受益的满满获得感。”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强卫说。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吕忠梅说,社法委承办的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双周协商座谈会多次被立为“标杆”,调研成果获得党和国家主要领导的批示多,协商议政成果转化为法律、法规、政策多,面向社会普法、促进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共识效果好,成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力量。

让各种声音在立法过程中表达

在法治建设领域,社法委根据立法工作特点,以充分保证各方利益诉求能够在立法过程中“能表达”“被听到”为目标,搭建“立法协商”平台,每年承办一次作为全国政协重点协商议题的立法协商活动,成为全国政协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凝聚共识与力量的有益探索。

通过承办双周协商座谈会等形式开展立法协商,是社法委五年来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十三届全国政协一共开了68场双周协商座谈会,社法委承办了14场,其中与法治建设有关的12场,由此不难看出法治建设在政协的关注度。”吕忠梅说。

吕忠梅说,立法的过程,是利益充分表达、充分协调的过程。开展立法协商,就是要让各种利益在立法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表达,能够被听到,能够达成共识。

“立法是利益博弈和协调的过程。在全国政协这个平台上,34个界别的2000多名委员来自不同方面,代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通过这样的表达方式,让立法过程中的民主性、利益表达、共识凝聚都更加充分。”吕忠梅这样介绍立法协商的性质和定位。

在吕忠梅看来,开展立法协商有三个最为显著的效果——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有助于提高立法质量;委员和有关部门的协商交流,能够达到沟通情况、增信释疑和凝聚共识的效果;立法协商会或者调研的过程,也是普及法律的过程。

对于立法协商的效果,数据的展现更为直观——以著作权法的修订为例,社法委组织委员围绕目标定位、价值取向、制度完善等方面提出的几十条建议,大部分得到采纳,其中有10条建议基本上是完整采纳,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知识产权立法的完善。

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民生建设领域,社法委紧贴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以推动问题解决为追求,搭建“多元协商”平台,选择了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未成年人权益综合保护、社区物业管理、快递小哥权益保护等议题,持续跟踪,采取提案协商、会议协商、界别协商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方式,促进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快递小哥工伤保险等一系列政策出台。

从2021年起,社法委把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作为专项民主监督课题,连续五年开展调研。

两年多来,全国政协专门组成的调研组走了三省八市二十六个区县,到老旧社区查看电梯安装情况,到老年服务中心查看老年人的照护情况,深入一些特殊困难的老年人家庭查看居家改造的具体情况,到一些公交站点实地了解公交车适老化改造情况,先后与400多人进行了座谈交流。其间,社法委还委托十个省区市,选择了1000户老年人家庭和300个城乡社区,开展连续五年的定点问卷调查。同时还面向社会开展网络调查,就适老化改造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问计于民。

社法委经过深入调研所形成的民主监督报告,在经过全国政协主席会议批准后,以全国政协党组的名义向党中央报告。报告提出的一些问题和建议,也得到了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起到了同心同向同力的工作效果。

“政协民主监督是一种协商式监督,是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向的监督。开展民主监督,关键要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地帮助政府解决百姓所需、困难所在的问题,同时还要有长远的眼光,实事求是,不能脱离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还要持续发力,不断加强工作,以‘钉钉子’的精神,争取做一件成一件。”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王尔乘说。

搭建协商平台共话社会治理创新

在社会治理领域,社法委每年选择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内容,以促进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为方向,搭建“共话社会治理创新”界别协商平台,邀请界别群众代表、专业人士与相关部委直接沟通交流,既展示成就、也提出问题,既解释政策、也讨论对策,让界别群众感受到人民政协就在生活中、政协委员就在身边。

在媒体见面会上,吕忠梅分享了社法委在推动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的一个故事。

“有个村民经常小偷小摸,每次偷的东西也不多,时不时偷个东家的鸡、西家的狗,没有大额的犯罪,但就是屡教不改。”某村村委会主任通过“共话社会治理创新”界别协商平台,提出了这个让他头痛不已的难题。

“要想解决问题,先要找到原因。是生活困难所致,自己的不良习惯,抑或是有其他原因?”在刑法专家的帮助下,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尝到甜头的村委会,对“共话社会治理创新”界别协商平台赞叹不已,频频从平台“取经”,使得该村从乡村治安问题的“高发区”,一跃成为乡村社会治理的“模范村”,乡村治理面貌焕然一新。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需要什么?很多地方都在创造经验,其中哪些经验是可复制可推广的?哪些经验可以固化为制度?我们希望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请部委、委员、基层和地方的代表进行交流,并多方展示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成果。”吕忠梅说,五年来,各方围绕基层治理、乡村治理、社区治理、网络治理等主题进行交流讨论,社法委同时组织委员广泛调研、组织研究团队进行专门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搭建这样的协商平台,一方面,可以为社会治理创新建言献策;另一方面,可以发动更多的人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体系,为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政协力量。”吕忠梅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