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战疫中绽放”抗疫故事分享会】青春的力量
大家好,我就是视频里的叶黎文医生。今天有幸和大家分享这特殊的一年发生的故事。
今年是我正式成为呼吸内科医生的第一年,在医生这个岗位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菜鸟,当我还没有来的及体会医生这个职业给我带来的压力和成就感时,就被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给砸懵了。
这种懵,一直持续到科主任通知我:“明天,去发热门诊报道”。我一下子就清醒过来——我,要上战场了。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于是我成为了我院发热门诊正式运作的第一个值班医生。
然而,真实的“战场”比我想象的更加严酷。在发热门诊狭小的空间里,面对络绎不绝的发热患者,嘈杂的人声、脚步声、救护车突然响起的警报声,每时每刻都在压迫着我的神经。那段时间每天上班前都焦虑到失眠,但是看到一起奋战的战友,听到护士和患者们的声声呼唤“叶医生、叶医生……”觉得自己还可以在再坚持一下!
24小时的持续坚守,30多个的日夜的不断奋战,我从一个90后佛系青年,变成了她们口中的“叶坚强”。
还记得那是正月十五的夜晚,与武汉冷清的街头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发热门诊依然排着长长的队伍。已经不记得这是看过的第几个病号了。这时,突然有一名男子越过队伍飞快奔跑到我的跟前,他急切的哀求道:“医生、医生......能不能先给我妈吸一口氧气,她快不行了!”
我接过CT看了看,CT上双肺都是磨玻璃阴影,近乎白肺。我立马跑上前查看他母亲,患者的呼吸已经非常微弱,意识也有些模糊,于是我赶紧将他的母亲推到医生休息室里。幸运的是经过积极抢救治疗后,患者的状况有所好转。当时患者的儿子一直哭着感谢我,他说,他实在没有办法才求我的,看着堂堂七尺男儿在我面前哭泣的样子,我的眼眶也不禁湿润了,那时的我突然明白,脆弱是不分年龄、不分性别的,我们都害怕突发的疾病带走身边最亲的人,男子的眼泪是儿子害怕失去母亲的绝望,是对现实的无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博弈中,医生成为了他们希望的曙光,作为一名医生,我们就是病人唯一的依靠。
而我们的依靠,则是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们。
每天上班换装的时候,发热门诊的张翠平护士长总会给我们每个人一次又一次的整理、检查口罩有没有戴好、防护服有没有穿好。有一次我问护士长:“你怎么每天都在,不休息呢?”她说“我休息了谁来监督你穿衣吃饭呢 。”
有一次我看到翠萍护士的视频:
我第一次看到这段视频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小妹妹,你再等等,我们一定会战胜病毒,尽快把你妈妈还给你”。
我院发热门诊最初是由80后胡晟医生带着我们三个90后医生一起奋战,但我们亲爱的胡老师在除夕夜这个本该万家团圆的子日里确诊新冠肺炎,却反过来安慰我们不要难过,也不要害怕,在经历了治疗痊愈后,他又再次回到了前线,继续奋战,他说:“呼吸内科没有逃兵,病毒面前我绝不退缩!”。我们的王新卫主任,经历过非典、甲流,深知这场战役的风险,却不惧生死,在这次疫情中,他的母亲、女儿先后感染新冠病毒,但他没有退缩,一直领导着我们奋战在抗疫一线,在初次开展核酸检测的紧急任务时,毫不犹豫的承接了采样任务,成为了我院采集新冠病毒核酸标本的第一人。他说,“我是科主任,这个时候我不上谁上”。
在最危险的地方、最近的距离、面对着未知的病毒、我们会因身边战友倒下而害怕、因为除夕夜思念家人而哭泣,但看到病人康复后的笑脸,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就是这样一群人,坚守着、战斗着、从寒冬到初春,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让青春在苦难中磨练,燃烧自己,暂放出最耀眼的光芒!(湖北省中山医院叶黎文)